要问中医理论在逻辑上是不是自洽,就如同问哲学上的逻辑是不是自洽,更进一步来说,就如同问人类的思维逻辑是不是自洽一样简单,它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到知道任何人类的思想体系及文化体系都不会是无本之源。它们是随着人类的千万年的进化一起产生,慢慢积累而发展形成的。也就是说从事物现象的个性或偶然性,发展到它们的普遍性或规律性。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我们可以想象,在人类初始的发展阶段,当面对病痛的时候无计可施,只有迷信巫医,靠祭天拜地等来祈求脱离病痛。结果呢?当然没有效果,不靠谱了。而后来的中医针灸之类的产生也不是一朝一日就有的。古人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单味草药,或单个的穴位对身体的某些病痛有缓解的作用,当发生同样病痛的时候就好奇的去重复,去试验,去印证。就这样一味药一味药,一个穴位一个穴位的积累而成。而对于人类对自我人体本身的认识,也是从一开始表面看到的四肢五官,到后来在战乱和饥荒中死亡的人身上观察到了体内的器官(五脏六腑)。由此才开始了对人体整体的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有听说古代的‘’尝百草‘’及‘’刮骨疗伤‘’等,其实就是中医发展过程中的千千万万的典型事例之一。中医这个理论系统,从初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辨证论治的整体的中医治疗和养生理论系统。就如同在同时代产生的【周易】一样,从最早期的卜卦算命,上升发展成为概括万事万物的人生哲学理论系统。 在这里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例子来说明中医理论的整体性及逻辑性。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类型的高血压,他们最主要的主诉是头痛,头晕。如果在中医的原始阶段,毫无疑问,人们只会头痛医头,在头上敷膏药或抱头按摩来止痛。而现代的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却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高血压头痛这个病状。它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是由于:水(肾水)不涵木(肝木),肝阳上亢。肝属阳,是木;肾属阴,是水。当阴阳不平衡,肾水不足(肾虚),不能涵木(养肝),肝阳就会过旺,像火一样直冲大脑,就会引起头晕,头痛。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就需要补阴(补肾水),肾水足了才能涵木,控制肝阳的上亢(降低血压),才可以消除头晕头痛。这种治疗下部肾脏,来消除上部头痛的方法就摆脱了早期的头痛医头的原始方法,而采取了“上病下治,左病右治”辩证的总体疗法,同时也应用了易经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的理论。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的针灸治疗,在取穴上也不单单选用头部极其附近的穴位。同时选用了手部穴位(如合谷穴),腿部的穴位(如丰隆穴和太冲穴)等。而中医治疗慢性高血压确实是有效的。我们发现中国古老传统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在很多方面是与现代医学是不谋而合的。从西医上来看,很多有高血压的患者都有慢性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以及肝脏疾病(如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中西医这两种表面上完全不相干的医疗体系所出现的众多的不谋而合是有深层的内在原因的。也就是说这种奇妙的不谋而合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同一性,逻辑性,及整体性在不同理论体系上的相互印证和共鸣。这就是我一开始我所提到的:问中医理论在逻辑上是否自洽,就如同问人类的哲学理论,甚至人类思维逻辑是否自洽的一样简单而不言而喻的,是自洽的。想主观上否认中医理论的逻辑自洽性,就如同否认所有其他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性,是不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中医的理论体系如同其他理论体系一样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它如同西医一样,并不能解释所有面对的问题,不能完全认识和治愈所有疾病,但并不能因为它们的不足及不完善而全盘否定它们。人类历史经历了千万年漫长的岁月,中医这门理论体系能伴随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为我们有效的利用,并从中获益。就恰恰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及逻辑性,奇妙的自圆其说般的自洽性。它不仅仅是医病治病的方法,它同时也是一种严谨的养生哲学体系。它在用于治病养生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特殊的思维方法以及看问题,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千万不要因为它的治疗指导上的局限性或不完美而否定它,甚至抛弃它。相反要把它当做一个宝贵的哲学体系来看待,继续研发,为我们在当今和未来所利用。 我相当感慨的是,当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不但不排斥中医,相反却积极地把中医针灸纳入他们的医疗保健体系。而在中医针灸的发源地却掀起了一股企图废弃中医针灸的暗流。这难道不是我们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