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饿时痛,还是吃饱后痛是诊断胃病的关键,这几点很多人不懂

 巴黎艺术沙龙 2017-09-30

很多人都有胃病,胃痛、胃酸、腹胀时不时会来袭,特别是胃痛最为普遍。胃溃疡会引起胃痛,胃癌也会引起胃痛,而且大多数时候都分不清到底是哪种情况。遇到胃痛,最让人担心的是自己的胃痛是不是胃癌引起的。

虽然做胃镜是最准确的检查手段,但在检查之前,还可以通过留心观察胃痛的特点来大致判断出来。

饿时痛,还是吃饱后痛是诊断胃病的关键,这几点很多人不懂

胃痛的规律不一样

以常见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痛为例:胃溃疡的疼痛一般是有灼烧般的感觉或者钝痛感,多在吃饭的时候胃痛,吃完饭过一段时间又好转;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时疼,进食后好转,每年发作的时间集中在某个季节,有一定的规律。

如果胃痛没有规律性,变成了不定时发作,或者变成了持续性隐痛,或者是疼痛的性质明显发生了改变。有的变成了持续性疼痛或者持续夜间疼痛。如果出现了上述的情况就要考虑有没有恶化的可能。

饿时痛,还是吃饱后痛是诊断胃病的关键,这几点很多人不懂

除了上面说的情况之外,恶性肿瘤还会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出现呕血或者黑便

如果发生了呕血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表明并不是普通的胃病。

2、食欲不振、消瘦

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的消瘦,这是典型的癌症信号。

3、腹部肿块

饿时痛,还是吃饱后痛是诊断胃病的关键,这几点很多人不懂

恶性肿瘤在晚期常常在腹部可以摸到质硬的包块,呈结节状,不光滑,压之疼痛。

4、常规治疗已经没有用

平时吃的胃药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是近期药效变得不明显,甚至吃药一点用都没有。这是因为肿瘤引起的胃痛常规治疗已经不起效了。

因此胃病患者要时常留意自己的胃病的进展情况,轻度胃炎、胃溃疡还是可以慢慢调理治好的,一旦发展成胃癌,治疗要困难很多,治愈率也较低。

缓解胃病,中医有良方

西药治疗胃病,无论是吃食物还是抑酸剂,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一时缓解,胃病不加以护理,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尤其是感染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使得胃黏膜受损严重,从而加重病情,导致胃萎缩甚至胃癌等。

治疗胃病,可以尝试一个中医食疗偏方——火麻油加蜂蜜水。此方做法简单,只要取一勺火麻油一勺蜂蜜放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饿时痛,还是吃饱后痛是诊断胃病的关键,这几点很多人不懂

蜂蜜有显著的消炎作用,对胃炎、胃痛、胃下疳、消化不良等病症均有好的疗效。另外火麻油中含有的天然双歧杆菌成分同样对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火麻油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的作用,能明显抑制溃疡,修复胃粘膜损伤,还能治疗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胃酸等。

火麻油进入胃后在胃粘膜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胃酸对粘膜的损害,保护修复胃粘膜。货麻油吃进去不久,就能感觉到胃暖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