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切鸡OR长毛怪,罗马人到底留不留胡子呢

 昵称30816128 2017-09-30


观看过诸如《宾虚》这样讲述罗马帝国历史的电影的读者或许都已注意到,绝大多数古罗马人都会剃光胡须而保持面部洁净,体毛浓郁的人还会将自己全身剃干净以保持光滑的皮肤;而与罗马人形成对照的希腊人,则以蓄须为美,常常留着一把茂密的大胡子,我们今天所见的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政治家梭伦、伯里克利、地米斯托克利,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托勒密,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盖伦、迪奥科里斯等人物存留下的石像都留着长须,颇有古希腊传说中奥林匹斯众神的风范。另一方面,很多人的印象里,众多知名的罗马皇帝往往也是蓄须者,其中不乏马可奥勒留这样独具特色的胡须样式,那么为什么在全民流行剃须的文化里皇帝们却要留胡子呢?到了罗马后期,皇帝们又回归了不留胡子的传统,其中以君士坦丁的光溜脸蛋最为著名,然而直至今日东正教典籍里君士坦丁的画像上却依旧留着胡子,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谜底。

哈德良:待我长须及腰

历代罗马皇帝里,第一个留长胡子的人是大名鼎鼎的五贤帝之一哈德良。哈德良这个人今天最为有名的功绩恐怕要算他在不列颠岛上修的一座围墙和在台伯河边造的一座五角墓穴;然而回到当年,如果随便问一个外省人,你对这位新皇帝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估计所有人都会立刻指向他下巴上上的那团醒目的胡子。

哈德良(左)与其男宠安提诺乌斯(右)

要知道,从罗马帝国奠基者奥古斯都开始,历任皇帝的官方肖像(即出现在货币、公共建筑、纪念碑上的头像)往往千篇一律,如果不做仔细观察而单单看脸,一个普通人很难分辨奥古斯都、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等一干皇帝。这里面唯一的一个例外可能就是尼禄了,而即使尼禄留存的大量不同时期的头像里也只有一个款式是留有不带髭的短须。

尼禄仅存的留有胡须的雕像

一旦理解了以上情况,哈德良留胡须的意义就立刻被凸显出来了——对于看惯了光溜溜的脸蛋的普通罗马人而言,突然出现一个鬓须裹面、成熟睿智的新皇帝无疑是个大新闻。而哈德良颠覆传统的造型也着实让罗马人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今日,考古发掘出的古罗马雕塑里哈德良塑像的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奥古斯都。

那么问题来了,哈德良为什么要反传统地留胡子呢?主要原因是他个人对希腊艺术和文化的无限痴迷和推崇(当然也有说法认为他其实是为了遮掩自己的胎记)。当时对于哈德良这样的人有一个专有名 词“Philhellen”(希腊语:φιλέλλην,来自“喜爱”和“希腊”两个词的复合),搁在今天各位可以大致理解成“希粉”“希厨”。希腊人对于把胡子剃的干干净净罗马人是不太瞧得起的,虽然希腊在军事实力上无法企及罗马,但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还是宗教、语言、建筑,希腊文化的软实力都远在罗马之上。在希腊人看来,蓄须是希腊人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因为希腊神话中的男性众神也大多是长须飘飘的形象,只有最年轻的狄奥尼索斯、赫尔墨斯等神不留胡须。

希腊式雕塑艺术

如果各位留意观察,会发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艺术虽然乍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却存在审美上的许多微妙区别——希腊人以众神为审美的标准,因而希腊雕塑中的人大多都是体态健硕完美,男性形象往往都有着如赫拉克勒斯一般的健美身材,女性形象则都带着阿芙洛狄忒和雅典娜的女神风范;反观古罗马的雕塑艺术,则更加靠近现实,有体态臃肿的老者,也有身姿健硕的青年,有弯腰屈膝的奴隶,也有气宇轩昂的将军;在继承了希腊雕塑的丰富表现力的同时又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生活气息。回到哈德良这里,他既然坐定了是个希腊死忠粉,就必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宣扬希腊文化,而保留胡须自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随着胡须一同而来的就包括以华丽大理石为代表的希腊建筑艺术;哈德良一辈子兴修了大量的希腊式乡村别墅,并且往其中填充了无数希腊珍宝。光有房子没人陪也是很孤单寂寞的,哈德良照例从希腊学来了一样东西——少年爱(παιδεραστία)。

说起少年爱,读过柏拉图的《会饮篇》的人不会陌生,这在古典时代的希腊不仅不用遮遮掩掩,相反是非常光明正大,会受到他人祝福的一件美事。哈德良选中的这个少年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安提诺乌斯。关于他和哈德良的传奇故事可以另外写书,我就不在这儿细说,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留存的安提诺乌斯雕塑数量排名第三,仅次于奥古斯都和哈德良,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每座哈德良身后都有一座安提诺乌斯。

安诺提乌斯

在那个年代,罗马皇帝的个人造型往往就会带动一次大的社会风尚;哈德良的胡子也不例外,自他开始,历代罗马皇帝都开始留起了胡子,蓄须也迅速开始在民间社会流行起来,无数罗马男人都以留着“哈德良同款”胡须为美。

君士坦丁:留头不留须,留须不留头

时过境迁,哈德良之后二百年,君士坦丁坐上了罗马皇位。这位著名的基督教皇帝(有争议,详情见我此前文章)打破了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皇帝留胡子的传统,坚持把自己的脸蛋剃得光滑的像鹅卵石一样出门见人,甚至连鬓发都剃的一点不剩,并且多年保持这一形象。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直流传的出于基督教禁止教徒留须的缘故,事实上早期基督教对于胡子并没有任何明确的限制,甚至在东正教传统里包括君士坦丁在内的所有圣人(Saint)都会在图像上被添加上胡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更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这只不过是时尚的持续变迁导致的结果。到君士坦丁的那个时代,哈德良式的希腊胡须已经不再流行,普通罗马人也更多的回归到了哈德良之前的剃须习惯。当时著名的作家和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就曾经在一封信里写到:“你难道还以为留着胡须就能为你带来智慧吗?请听从我的建议,立刻将它剃光吧——胡须带不来智慧,它只会给你带来虱子。”事实上早在君士坦丁之前的一个世纪,许多罗马皇帝就已经重回日常剃须的生活,只不过在造币和修筑雕塑时依旧要在下巴上挂上胡须。君士坦丁坚定的站到了胡须的反面,他不仅要求一切拥有自己头像的形象中自己不能有胡须,还为自己新修了大量的雕塑并将他们在罗马帝国内四处散播,一时间全罗马到处都是君士坦丁光秃秃的下巴和斗鸡眼似的双眼。

君士坦丁最具代表性的一尊塑像,现在仅存头部和四肢的一部分

说起君士坦丁这尊最具代表性的塑像,其实它原本并非专为皇帝本人打造,而是位于罗马的一座战神马尔斯的塑像;君士坦丁在迎建新都的时候特地命工匠将这尊雕像重新雕刻成君士坦丁的形象并将其运到了君士坦丁堡。而由于君士坦丁实在过于“无须无毛”,以至于在雕刻个人塑像的时候甚至找不到有相关经验的石匠,只得将历代先帝的雕像上的胡子毁掉后将自己的脸雕刻在原来的身体上;这其中尤以哈德良的雕像被最频繁的“移头换面”。

回到基督教这个话题上,之所以后世盛传基督教教人剃须保洁,其实和胡子本身没关系,而是因为君士坦丁的两个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形象——基督教徒和光溜脸蛋,被整合在了一起。因而后世历代反对基督教的皇帝,为了表现出自己是站在基督教和君士坦丁的反面,就会故意不剃须而留着长胡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背教者”皇帝尤利安。尤利安作为罗马帝国最后一任信仰传统多神教的皇帝,打压基督教,推崇希腊文化,平时穿着打扮也是一股子古希腊学者的范;后来在一次出巡过程中他因为自己的胡子遭到当地民众嘲笑,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反讽的文章《厌胡者》张贴在城门口。然而尤利安的个人行为无法扭转历史乾坤,伴随着基督教的崛起,古典希腊式的长须几乎彻底从世间消失,直到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数个世纪,随着留着各种花式胡须的日耳曼人的大量进驻和新的剃须技术的发展,胡子才再次开始在西欧的宫廷文化里有了一席之地。

尤利安

古罗马人如何剃胡子

文章的最后,简单介绍下罗马人是如何剃胡子的。在罗马传说中王政时代的第五位君主,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布里斯库斯,发明了原始的剃须刀并大力教导罗马人剃须保持洁净。而实际上普通罗马人剃胡子的习惯知道公元前3世纪才基本形成,这其中的一个节点式人物便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率军远征迦太基的罗马名将大西庇阿;当时的随军记录显示他已经做到了每天都剃须,这样的习惯也渐渐渗透向社会底层。

具体到技术层面,早期的剃须通常做工极其粗糙,往往只是将磨成薄片的燧石制成刀片;到了公元前4世纪左右,由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坚持自己手下所有将士保持面部干净,剃须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各类带有手柄和抓钩的剃须刀。而到了公元前1世纪,一种新出现的功能类似镊子的工具又被许多人用于剃须。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此前由于刀片过于锋利而经常剃的满脸是血的情况,出现了最早的脱毛液和胡泡。最早的胡泡成分相当多样化,从葡萄干、藤皮、驴油、蝙蝠血、羊胆汁,甚至于剁成粉末的蛇肉,都曾被用于制作胡泡。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罗马人刮胡子的时候一定是要捏紧鼻子的。

被称作“Novacila”的剃须刀,形状类似今天的指节套环

到了公元前后,又出现了一种形状非常像指节套环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成为了那个年代理发师的标准装备之一;与此同时问世的则是一种可以缓解因剃破皮肤而导致的疼痛的一种主要由涂了香水的药膏和浸泡过油和醋的蜘蛛网制成的面膜,直到那时剃须才变得不再是血淋淋的折磨。可见即使是刮个胡子这种我们今日观之觉得司空见惯的小事儿,也是一件无数代人精神智慧相互迭代的产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