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妹卦破译

 书蠹之家315 2017-09-30
《归妹》卦破译
  所谓“归妹”,原本是指两个氏族各自用自己的一批女人相互对换的一种婚姻方式,“父系氏族公社”就是这种婚姻方式的产生而
诞生的,前人一直把“归妹”理解为铁器时代的“嫁女儿”,所以对本卦的卦辞所言,死也理解不通,对全卦各爻辞亦不知其所云。
  在青铜工具开始使用的最初阶段,农田被逐渐地开垦了出来,人类从原来那种“火耕轮荒”的“原始农业”逐步向“翻耕轮作”的正式农业转变,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男子,女子对于男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个时期,人们还处于母系族外对偶婚时代,正由于女子对男子的依靠越来越大,男子在女方氏族滞留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不久,部落与部落之间抢夺对方土地和劳力(奴隶)的战争诞生了,并且越来越频繁。由于这种战争的促进作用,人类开始出现了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现象,这些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奴隶主(这时已可以称之为“奴隶主”了)也就开始了娶妻这种婚姻方式。而在这时,广大的劳动阶层,还过着母系族外对偶婚制的婚姻方式。很显然,男子经常在女方氏族里,肯定对本氏族的农业生产和战争都极为不利。为了把男子长期留在本氏族内,人们就采用了“用自己氏族的一批女人同长期通婚的对方氏族进行交换”的婚姻方式,换回来的就称之谓“归妹”,即“归还回来的妹妹”之意,父系氏族公社就这样诞生了。由于到后来,这种交换不可能在同时进行,往往是今年我有一批女子嫁过去,过几年你有一批女子嫁回来,时间一长,到底谁是先嫁过去,谁是后归还回来的,就谁也搞不清楚了,也不需要搞清楚,反正把一批女子嫁过去就叫做“归妹”不会错。这是一种在下层劳动阶级里实行的婚姻方式。由于当时的生产方式还处于氏族公社的集体生产方式阶段,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也基本上没有(只有极少量的)财物权,所以,这种婚姻仍旧是一种“对偶婚”,称之谓“父系族外对偶婚”。这种婚姻方式随着“井田制”的实行,劳动者有了一部分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后,便开始消失。值得提醒的是:后来一直到铁器时代都经常出现的“换亲”现象,那是讨不起老婆的穷家小户相互用自己的女儿对换做媳妇,一个换一个,这与“归妹”这种婚姻方式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归妹”这种婚姻方式出现以后不很长的时间里,统治者就用这种婚姻方式进行政治上的活动了,一种是用“归妹”拉拢周边的氏族和部落,用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另一种是用“归妹”安定边戎的军事冲突。这两种“归妹”都是单向性的,这种“归妹”一直到铁器社会里,还长期被统治者使用着,王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西嫁都属于这种“归妹”。其实真正的“归妹”前面已述,它在“井田制”实行之后,就开始消失了,并且是“井田制”普及到哪里,真正的“归妹”就会在哪里消失。因为由于“井田制”的实行,劳动者有了自己的“私田”,也就使男子有了“财产的继承问题”,有了确认自己亲生后代的欲望,所以,一夫一妻式的家庭就普遍出现了,氏族就不可能再有这种一群人同时换亲的现象了,嫁女儿已成了各户的私事(除了统治者征集以外)。
  在本卦里,我们可以看出,“归妹”还普遍地实行着。说明在《周易》成书的年代里,“井田制”还未普遍实行,而“周朝”则正是靠实行“井田制”这项政治上的改革,才得以走向昌盛的。
  [卦辞原文]:归妹,征凶,无攸利。
  [辞意解释]:单方向的归妹,这种做法结果是糟糕的,没有长远的益处。
  [解说]:“征”字的含义应为“这样去做”或“这种做法”之意。这个“征”字与“贞”字在《周易》里出现几率极高,含义也较为相近,不同的是“贞”字的含义应为“按本卦卦爻辞所言”学着“去做”,凡未见卦爻辞即已经“这样去做了”或“这种做法”即言“征”。两千多年来,由于受《十翼》的影响,人们一直把“贞”字解为“正”,把“征”字解为“出征”“打仗”。就“征”字本身而言,确系有“打仗”的意思,如《离》卦中的“王用出征”,《谦》卦中的“利用行师征邑国”,这“征”字都是“打仗”之意。但它们与“征凶”,“征吉”的“征”字不同,《周易》卦爻辞中所有的“征凶”、“征吉”的“征”字,只能用“已这样去做了”作解,才能很好地合乎卦爻辞本意。“攸”即“久远”,“无攸利”即“没有长远的益处”。从下面的爻辞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卦辞中的“归妹”,属于单方向的“归妹”,并不是氏族公社的“换亲”。
  [初爻爻辞原文]: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辞意解释]:归妹之事,当后归以娣,可弥补本氏族的不足之处,处于这一方的,定能获得好的结果。
  [解说]:“娣”的意思是“女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妹妹”,在“归妹”这项婚姻活动中,当集体嫁女的这种婚姻形式被称之为“归妹”叫顺了口之后,人们又称先嫁过去者就叫“归妹”,后回归来的叫“归以娣”,也就是:“我归妹与你六个女子,你反归以娣六人回我”,这便是正常的“归妹”活动。另外,在“归妹”中的这批女子里,一般有一个为“主嫁”者,用以满足对方主人的需要,这个“主嫁”的女子则称这次“归妹”中的“君”,其余的女子则“从嫁”,“从嫁”的女子对比于这个“君”,也称作“娣”。
  本爻辞“归妹以娣”的意思是:在“归妹”这项事情里,应当是“我不先嫁,只有你先归妹与我,我才‘归妹以娣’”,这是保稳的原则。
  “跛能履”一词原本的含义是指“瘸子还自以为很能行路”的意思,也就是指“原本不足备干这项事情的能力而去为之的人”之意,“征”字的含义就是“发生了这种做法”的意思。
  “归妹”这种事情,常会遇到如果对方不按老习俗的规则或不按约定办时,我方却没有任何办法或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制约对方的这种情况。当然,也可能会碰到我方对此次“归妹”活动的各项条件本身就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这种情况。所以,只有是“后归以娣”这一方,是肯定能获得好的结果的。
  [二爻爻辞原文]: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辞意解释]:对对方只有片面的了解,就与他们进行相互换亲的归妹活动,这是只有那些不与外界有所交往的(十分忠厚淳朴的)邑民家族之间方可干干的事情。
  [解说]:“眇能视”一词原本的含义是指“独眼者还自认为很能观察”的意思,也就是指“对事情只是有一个片面的了解,就认为已全面了解了的人”之意。“幽人”是指那些不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祖祖辈辈都是死守着那一片土地进行农耕生活,信息闭塞,因而忠厚淳朴的人们。“贞”字的意思就是“按本爻爻辞去做”之意。
  关于“幽人”一词,前人有认为是指“隐遁之人”,也有认为是指“囚禁之人”......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他们都弄错了。只有对商朝那个社会的社会况貌有所了解,这才能对“幽人”这个词得出真正正确的解,关于“幽人”及“跛能履,眇能视”等词,在《履》卦里还会谈到。
  [三爻爻辞原文]: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辞意解释]:因自己本氏族的需要而归妹,必须约定好对方以娣反归。
  [解说]:这是因自己本氏族的需要,自己首先提出“归妹”,但前提是对方氏族必须答应同时“反归以娣”。
  [四爻爻辞原文]: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辞意解释]:归妹不能同期进行,就必须严格的约定好反归以娣的时日。
  [解说]:这是“归妹”婚姻活动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即对方或因有个把两个女子尚未成年,或因其它原因,故而不能够同期交换,这就必须严格约定好“反归以娣”的时日。
  [五爻爻辞原文]: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辞意解释]:殷王帝乙向周文王归妹,其“君女”所穿的衣服不如其“从嫁之女”的衣服华美,只有气势接近最旺盛者这样做,才会有好结果。
  [解说]:“袂”字的意思是指“衣服”,“月几望”一句,在《周易》里多次使用,《周易》作者都是把事业的气势、国势、人的气数、事情的气数......等,用月亮的圆缺规律作比喻,从初三到十五,月亮一天天见长,到近十五时,则称为“月几望”,“几”是“近”的意思,过了十五,月亮就一天天见消,比喻过了“望”则气势就一时不如一时,这是“气势”这个东西的普遍规律。
  本爻辞是指一桩历史事件:当年周人在文王统治下,因注重农业,实行了“井田制”,邑民们远程向往,国势日见昌盛,于是周人对殷朝起了“虎视耽耽”之意,发起了边戎事端。但毕竟时机未到,在看看已不算太强大的殷王国面前,殷王帝乙调集来源于其它各方国的强大兵力,大军压境,以“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的“引而不发”之势强压周人,吓得周国臣民纷纷投诚归附,文王只好屈服。殷王帝乙作为大政治家,在这时采用了向周国“归妹”的举措,把一批女子(一说是妹子,又一说是女儿)嫁给以文王为主的周国君臣,以显“君王之大度”。并且,在这次“归妹”活动中,帝乙又耍政治家手段,让规定将嫁给周文王的主嫁女“君女”穿戴远次于从嫁女的“娣”。摆出“我认为周国的臣民都是好的,我很看重你们,周国就是君主混账,我很看不起他,送他一个糟女子”的意思,企图用此降低文王在周国的统治威望。至于“君女”的穿戴比“从女”的穿戴到底次了多少,我们已不能知道,说不定“君女”穿得破破烂烂也未可知,反正“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这是事实。
  [上爻爻辞原文]: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辞意解释]:用“归妹”的方法拉拢边远落后贫穷的部落,没有久远的益处。
  [解说]:“女承筐,无实”。其意明白无误,应为“女子进行采集活动而没有什么收获”之意。“士刲羊,无血”。意为“壮年男子用石刀剖羊,没有血”。“刲”字的含义为“用石刀剖”。《周易》成书的年代,离人类脱离新石器时代还不算远。在当时,人们祭祀用的牺牲,规定只能沿用祖制,只能用石刀剖。本爻这个“刲羊”到底是“祭祀”用,还是为“归妹”庆宴用,我们不得知。说是用来祭祀,哪会祭祀与“归妹”同时进行,很可能就是为“归妹”庆宴用。倘若庆宴用羊用石刀剖,就说明他们没有青铜工具!而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这条羊没有血,是条死羊。祭祀用死羊,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庆宴用死羊,似乎又没有那么凑巧。哪有正逢归妹庆宴又刚好碰到死了羊呢?唯一能够解释的答案,那就是这条羊是猎物,他们还不懂得饲养牲畜!各方面的证据都说明这是一个边远的,尚处于采集狩猎生产时代的落后部落。统治者把女人们“归妹”到这种落后贫穷的部落里去,意在拉拢他们,用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周易》作者对这种活动的结论是“无攸利”!
  [本卦小议]:关于单向的“归妹”,《周易》作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下了“征凶,无攸利”的结论。可是三千多年来,统治者们却一直傻乎乎地在做着。昭君满腔幽怨地履霜北去了,文成公主默默无语地向西而行。写历史的文人们对此大加赞扬,但她们的付出真的给中原之国换回来过什么好处么?谁愿意相信,谁就去相信吧!但如果说她们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进了当时还很落后的番邦夷族,那倒是确切无误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