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大道论》疏注之十孔德

 彩票大仙王 2017-10-01
    既有阴又有阳,阴阳相等而和合,这才称为道。修道的所要修的道,修的就是这个阴阳之道。一阴一阳,就人生命现象而言,也即一性一命而已。《中庸》说:修道是人生的大课题,因而才称为教。无论儒家、释家、道家,这三教的圣哲们都是根据这一阴一阳的道来奠定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石。从人身来说,这个的源头就是性,根本就是命。好比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令,大自然将命赐予给人,就是给人下了一道无条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应当完美实现生命价值的令。就是反映规律与法则,表现规律与法则的理,人本来应当以性而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要想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那么,将人生外在行为完全符合于道的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将人内在的心灵在无任何对外部对象的观察,都能时时符合于天道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我们举例说,忠、孝、友恭这些志向、品德与礼义,它们都是从本心所发的,是根自于内的,是原本看不见的。然而就像蜡烛的心蕊,未点燃时没有光,只要一点燃,它的光辉就会照耀于外。又比如说,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这是从人的外表反映出来的,然而,如果人守住这情感发生的根本处,不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那么人的天性就会固藏于内。天性的根本是道之理,理的规律法则是自然。顺理而行,心灵的境界就是明朗朗的天,活泼泼的地,圆通而无阻碍。所以,尽其天性自然存在、自然表露,就能使内丹修成。要想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天道自然对我们生命所发布的令(即美满完成生命使命),那么,时时处处养护好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令;一切身心行为都遵循并符合自然法度,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令。例如说,不要让心纷动,而存其本来之心;不要让性不安,而养其本来之性,这就是养护天命很勤劳的表现。汇集正义而不断滋生先天元气,这是执行道令的最佳法度。元气壮旺了,炼气化神;神圆满了,炼神还于虚无自然,将后天的人性恢复于先天道性;并通过这一行为使后天生命返归于先天元命,就能使外丹炼就。我希望后来的学道者都修这一正道,所以就不作任何保守把这些奥妙全都直截讲出来。
    [
理解]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对道的概括说法。实际上,道家崇奉的,与他们在哲学上具体阐述的,以及在内丹术中把握致用的,是有不同的。
    
现以《道德经》举例,试作分析。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这里所说的道是宏观的道,即把道的所有属性都概括起来讲的。而本章无名,天地之始,是指道的无极性,即无极之道,道的根底;有名,万物之母,是指道的太极性,即太极之道,道的初表。
   
《道德经·第二章》故有无之相生,其指无极之道,其指有极之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在它的演化过程之中具有三种表现形式:无极,太极,有极。无极为本,有极为末,太极为中。以物的生成现象而言,物未生时为无极,物既生后为有极,处于未生既生的临界点上为太极。物未生为先天,物既生为后天,未生既生的临界点是中天。此中天也可称先天之后天,后天之先天。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一段描述,实际上是从无极与太极来赞叹道。道家所崇奉者,仙家内丹修炼所把握者,也都是这种特定意义上的道。本章接下来言,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这里所言之,也即道的表现。那就是说,道表现着道,天也表现着道,地也表现着道,王也表现着道。这里,可视为物质的总代表,可视为人与生灵的总代表(有的版本处作”)域中则指宇宙之内。由此可见,宇宙之内皆是道,没有非道之物,道外无道。尽管本章末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在推崇道的无极、太极体用功能,但它并未否认道的有极性。道的有极性对于宇宙自然轮回演化现象来说,是无所谓言好言坏的,而只有对于珍惜生命的意义来说,道的有极性对人则是无益有害的。因为有这一有极的发生发展,就会使生命走向衰亡,也同时会使生命生存期间一切身心行为遭受障碍与挫折。故而,在人类,生命最好不出现有极,社会也最好不发生有极。
   
没有阴阳的同时存在就不是道。这也可以反映在无极、太极、有极各个形态上。道在无极时,阴与阳都归于寂静,不表现;道在太极时,阴阳谐和,互根互动,阳在动中静,阴在静中动,两者相抱不离;道在有极时,阳动以极至,阴静以极至,阴阳互争,互伤。从物质演化现象而言,道的有极阴阳互争、互伤,会使该物质体最终结束其存在周期,而脱变、分解转化成别的物质体。
   
在一个物质体中讨论阴阳,其层次结构就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人,头为阳,脚为阴;背为阳,面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神为阳,精为阴。而同时这些还可分阴阳。所以,丹家、医家通常所言偏阴偏阳,只是就某一方面辩证对待而言的。实际上,在宇宙自然每一针尖大的空间,都没有单独的阴和单独的阳存在。丹家说修炼成纯阳之体,这个纯阳也仅是对原体相对而言的。所谓纯阳,实际是从原体阴阳升华到另一个高层次的阴阳当中去了。
   
以性命反映阴阳,性即阳,命即阴。阳之性为具斥力(即外放力)的信息能量场,无形无象,主动,含规律、法则;阴之命为具吸力(即内聚力)的物质同类群,有形有象(准确说,是可成形成象),主静,承受规律、法则。在一个生命体中,阴阳共同存在,性通过命显示性的存在,命通过性表现命的存在,性与命的构合,呈现出某一生命体的特性和存在形式。
   
一个生命体的构成,来自于原性原命的偶合。原性原命由于和天道相通的关系,性与命都是可以得到补足的。一个婴儿从出生到他身心发育成熟,就说明了这一现象。但我们所说,性含规律、法则,命承规律、法则,其规律、法则均有正背与本末两面。角色化、个体化了的生命,在无法和不能理智认识这种正背、本来循环规律、法则的情况下,就会不自觉地顺应这种规律、法则,由正转背,由本至末。当性命发展到旺盛的时候,不自觉地与天道正、本性命渐渐脱离关系,甚或加速脱离关系,这就是一个人生命衰亡或过早衰亡的根本原因。而修道者则是以理智认清了这种正背、本末循环规律、法则,自觉地去把握住它,居正则不向背,守本而不逐末,始终于天道正、本性命紧密联系,居无极而太极,而不落有极,所以就能不衰不亡。
   
就一个角色化了的个体人来说,神以其信息主宰着生命,气以其能量滋养着生命。神气二者对于生命,神显示自私特征,气则表现公有特征。有了神的自私,就有可能将公有的气召摄积聚于角色化了的个体生命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神为内丹之药,神的圆满即为内丹成就;气为外丹之药,气的壮旺即为外丹成就。神以内合外,得气滋补以圆满;气以外入内,受神召摄以壮旺。到神气不分,内外合一,聚之又聚,足以成为原生命将发生超质变化的新基因性命体时,就称为大丹成就了。
   
儒家以人言道,着重于从伦常上去剖析。比如说,道的太极态是中和的,主生的,表现于人的伦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的具体显示即:对社会(国家、民族、集体,乃至全人类)表现为忠;对长辈(父母,亲戚中长辈、邻居中长辈、社会中长者)表现为孝;对兄弟、同事、同辈表现为友好;对任何对象的人际交往表现恭诚……如此推衍,范围极广。认为这些表现都是天理、天性的直白,不经过人为雕饰。顺应它,守顾它,就会与天理、天性不相脱离。守顾性谓之养性,顺应性谓之尽性。所以尽性即养性,养性即尽性。尽性可集仁义,仁义可生正气。这种良性互补作用,也即孔子所说,修道在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修道是守无极,抱太极,不落有极,处处从道本上修为。故而从人的情感现象分析,凡过喜、过怒、过哀、过乐、过思、过忧等,都是偏激于有极之象,是天心偏离本位所致。修道者决不可取。修道者的情感是没有情感的情感,是守其各种偏激情感发生的根本处,那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中和之道是仙学贯彻始终的宗旨,任何火候法度,都是围绕这一宗旨而施行。
   
从历史上看,儒家对道的理论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但在修炼上,儒家多数人侧重于伦常修为,功夫程度只能处在仙家炼己的筑基初阶。只有仙家,才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深造,修炼出生命的奇迹。若再辩证而言,儒家、仙家无须分高低、优劣,儒家是以己之性命还于公之性命,仙家是以公之性命成于私之性命。此二者,私也为公,公也为私。价值取向不同,然归宿都在合道。
    
     [
原文]
    
    
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则外欲皆除,然后讲立基之本。气为使焉,神为主焉。学者下手之初,必须知一阳1初动之候,真铅2始生之时,其气迅速如电,而不能久居先天,霎时而生癸水3,顷刻而变经流。迨至生形化质,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
     
    [
注释]
     
   1、
一阳:即丹田最初萌发的先天元气。因其由肾精炼化而得,以后天卦象比作坎中一阳,以先天卦象比作干卦六爻之初爻。
   2、
真铅:即肾精中所含先天元气,也指凡阴中真阳,此借外丹烧炼药物而喻。发生特征为浑身稣麻绵美,生殖器出现勃发或有特别的舒美之感。
   3、
癸水:即凡精。与癸水相应为壬水,为元精。壬水元精为阳,癸水凡精为阴。阴可生阳,若此阳生不加及时采炼,复化为后天凡阴。
     
    [
文译]
     
   修道以完成生命长存为目的,所以特别要在肉体上反应效益。因此,修身就摆在最首要的位置上。然而,修身又必须以正心诚意为基础。这道理在于,意诚心正了,那么一切对外的欲念思虑也都消除了。欲念思虑消除,心神归于先天本位,这才可以成为修炼内丹的立基之本。因为,命依赖于气,而气能否产生、能否保留,却在于神。气与神的关系,气好比是服从调遣的使者,神是调遣使者的主帅。
   
学功者在下手之初。必须要清楚而且能辨察先天元阳之气萌发时的消息征验,以及萌发的最初时刻,以便于及时采炼。因为元气的演化过程其速度快如雷火电光,元气自身不能久居于先天之位,它一经显现,霎间化为元精,又顷刻投入制造后天物质的流变之中。等到它化为有形有质的精时,已经属于后天,作为内丹修炼,这有形的后天之精是不堪作用的。
   
    [
理解]
     
   这一段论述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论点。
    
.仙家修道是体现在生命上,生命不能健康长存,那定然不是仙家的真实修为。这一点给后学带来的启示是,你如果去拜一位师父,你如果去辨别一位功夫师,他如果身体的健康状态不佳,只此一点,你就莫信他有什么高功夫。
    
二点明内丹术炼精化气之精,并不是后天有形之精,而是先天无形之元精。由此可知,丹经通常所言肾精,并非指后天有形之物。如果注重在有形之精上做文章,那是大错特错,误入旁门。但是后天之精既是由先天而来,二者间也并非没有联系。故而,保固后天之精,也就为培养先天元精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应指出,后天之精非特指后天生殖之精,也包括人身所有之营养精华,如骨之髓、肉之脂、脉之血、毛之汗、眼之泪、鼻之涕、口之津等等。后天之精好比土壤,水肥不流失,就会培养出先天元精的佳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