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评高级职称,到底该不该要求科研?

 渐近故乡时 2017-10-01

十一假期之后,是不是要开始准备明年的国自然申请了?

小编为你准备了超有诚意的国自然申请资料包

请阅读至文末领取

我国医学界对于临床医生做科研,尤其是把科研作为评职称的硬性指标,一直存在着争论...


1

一种观点认为临床医生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治病救人这样强调实践性的,需要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去,不断在病人身边服务,并总结思考积累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和临床工作质量。


2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临床的日常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在我国医疗不断与世界接轨的大环境下,如果临床医生不做科学研究,仅仅满足于干好临床医疗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很快就会被快速发展的医学知识淘汰,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医疗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投身相关领域的前沿科研,锻炼科学研究的的能力,与高水平同行不断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才有希望保持学科的活力和生命。


那么医生评高级职称到底该不该要求科研?


我的看法



这么要求是合理的,应该严格要求,同时为医生做科研创造条件。


 

高级职称应该够高级

副主任医师以上,不仅要自己会看病、临床水平高,还有传、帮、带、教的职责。如果连高级职称的人都没有这点要求,几十年如一日,不读文献、不作研究、不求进取,也对不起高级职称这个级别。


其次,晋升职称要求科研也是一个更有利于没后台、但是勤奋上进的医师上升的机制。如同高考一样,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需要完善,比如对临床水平的权重也许要再增加。但是,取消科研的要求属于无理取闹。对于认真做科研的人,取消了又算什么公平?


 

科研的作用是解放医生,提高医学发展水平


对于三甲医院的医生而言,想提高医术必须得不断学习。


而医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手里掌握着大量的临床资料和样本,这些都是做科研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医学研究日新月异,单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可谓故步自封。如果每天坚持阅读专业相关的最新文献,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临床技术和科研思维自然会进步。


科研给力,把病人治得好好的,医生也轻松了,职称也上去了,病人也满意了,社会也和谐了,多好。




 

那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

绝大多数医生缺乏搞科研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经费、知识储备。


1
医生的忙碌,在我看来简直是无以复加。病人蜂涌而至,一个医生每天对付一两百个病人,每个人一两分钟,从早到晚不得停歇,谁的精力那么旺盛?
2
没经费
医生要搞科研,要得到领导批准、要有项目经费支持。从申报到拿到钱,最后再做工作,周期之长、工作量之大,简直令人不堪忍受。然而,又不可能拿自己的钱去做研究。想做的研究做不了,犹如困兽。
3
知识储备不够
在知识储备方面,并不是每个医生都很高大上,洗得了试管做得了切片,养得了细胞转得了胶片,尤其是硕士以下的医学教育内容,重在临床,实验室技能和科研训练并不是主要内容,医生一直专注临床,缺乏必要的科研思维和技能训练,有的甚至连做科研的意识都没有。



总体来说,我觉得现有的体制下,临床医生更大的问题反而不是不想搞科研,更多的是不会搞科研。科研有大有小,过分强调条件还是因为没有科研的思维和能力。医生的职业环境也不够自由,应该让医生和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按照阶段让希望在临床上多工作的同学多在临床一线积累,让一部分在一线工作后,有问题想要总结和研究的医生有条件专心投入到科研中去,这是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当然这具体操作起来还非常困难,但应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你怎么看?

欢迎在文末留言讨论



您的国自然申请资料包已备好

申请路上,小编助你一臂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