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量子力学后哥本哈根时代(刘全慧的博客)

 老夫不请自来也 2017-10-01

    量子力学后哥本哈根时代 

   刘全慧

   关键词: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波包塌缩

0.物理学中的元过程或者元存在

宇宙起源于一个时空奇异点,夸克也必须存在。没有大爆炸和夸克,就没有现代物理。但是,时空奇异点的存在超越了我们已知的物理学,夸克也根本无法直接测量。所以可以认为这样的存在就是元存在。

在电磁学中,点电荷、电磁势等必须存在,否则无法建立电磁学的理论体系。但是,点电荷和电磁势都无法直接测量。这个存在,也是一个元存在。在量子场论中,有裸粒子的概念,如果没有裸粒子,就没有电子,也就没有物质世界。裸粒子不能直接观测,就是一个元存在。

在热力学中,内能、熵、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等等,必须存在,但是他们不能直接测量。这样的物理量,描述的就是元存在。

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给出了在任何时空间点的概率密度。但是,这个概率密度不能直接验证,而是说,在任何时空间点上都存在概率密度,这也是一个元存在。

在现代物理中,虚过程必须存在,如果否定这些虚过程的存在,很多实过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在量子力学中,当在某个态上测量某个力学量时,将得到这个力学量的本征值中的一个。测量之后,这个状态将塌缩到这个力学量的本征态上,即所谓的波包塌缩假设。这个波包塌缩,是对单次测量结果的断言。有了断言,单次测量才存在并且可以描述。但是,量子力学完全可以不需要这个单次测量。换言之,量子力学认为单次测量并不具有我们想象中的物理意义。这个单次测量过程就是一个元测量过程或者元过程。

在中文的量子力学教材中,尚没有任何一本书上明确给出:对于“位置”这样一个基本的力学量,不存在这样的元测量。但是,欧美的物理系大学生,把这一点视为当然。这一点,非常难以想象。

元过程或者元存在,对于物理学来说到底是深刻的抽象,还是仅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方便手段?

1.量子力学教科书解释

有一种量子力学解释,可称之为量子力学教科书解释。我们通过教科书学习量子力学,很多人成了量子力学教科书解释的叛徒。当然,有些叛徒其实是为了虚张声势,伪而已。信徒,叛徒,伪叛徒,都可以是成功的物理学家。

二十年前,郝柏林先生给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生作了一个报告,不经意随口说出一句话:教科书,不过是要把故事编得圆一点。

不把故事编圆一点,学生不会接受。但是,故事编的太圆,坏处也很多! 能通过一本教科书,把物理学讲授得阴晴圆缺,变幻无穷,非常艰难。正如郑伟谋先生所说,能把教课书上的故事讲圆,对很多授课老师来说,就是高要求。

2.玻尔旧量子论与量子跃迁

玻尔的旧量子论,给量子力学留下了三大概念:1、定态条件(量子态概念)2、频率条件(量子跃迁)3、对应原理。

在旧量子论中,量子跃迁指的是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往另一个能级跳。所以,在旧量子论中,量子跃迁是个元过程。

需要很大的挣脱能力,才能领悟出一个道理:作为一个一个元过程,量子力学并不需要量子跃迁!而在实际测量意义上,量子跃迁的确存在。类似于说,在量子力学中,测量是存在的,但是元测量可以不存在。温伯格对这么一个元测量就没有任何好感。

3.波包塌缩是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有五位神仙:玻尔,海森堡,泡利,狄拉克和冯诺依曼。玻尔的量子跃迁和波包塌缩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指出:“测量一定导致系统跳进被测力学量的一个本征态。”

这个跳跃(jump)很要命:它瞬间就完成了,或者这个过程很短以致不能由量子力学本身所描述。

这个跳跃,就是波包塌缩,波函数塌缩。这里的塌缩(collapse)英文有时用约化(reduction)。约化这个词比较好,塌缩看上去有些实际,而约化看上去是个数学手段。

【在海森堡和泡利的研究中,指出尼尔斯·玻尔设计了哥本哈根的解释:1925年到1927年间,三名20世纪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沃纳·海森堡和沃尔夫冈保利,设计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通过它,原子水平的系统在测量之前没有定义属性。测量的行为影响了系统,并导致它选择了一个各种可能的值后测量。这个特征被称为波函数崩溃。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仍然是量子力学的概念基础,仍然是最著名的理论解释。】

4.波函数塌缩彼之徶屐我之圭臬

去年冬天,一位外国科学院的院士回答了如下问题:“当一个电子从能级1向能级2跃迁时,为什么是瞬间完成的?”先生回答:这是物理学唯象本性在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反映。

今年夏天,一位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对类似的问题嗤之以鼻。他说,他上大学的时候,也相信波包能缩,但很快就放弃了。中国大学的量子力学教学被哥本哈根解释洗脑太严重了!

5.元过程与测量结果

从实际的角度看,波函数坍缩是一个完全多余的概念。

几个字的量子力学:在此时此地,有一个量子态,代入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中,让这个量子态跑一会,则在彼时彼地会有一个量子态,在这个量子态上带有这个系统的全部信息。需要测量任何力学量时,会看到一个分布。这个分布就是实际测量时所能获得的全部知识。对于单粒子态,这个分布需要许多独立的粒子一次性通过测量仪器(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卢瑟福散射等),类似于统计系统;也可以让粒子一个一个通过测量仪器(如双缝实验),类似时间系综。

那么,让粒子一个一个通过测量仪器的过程存在吗? 这个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是存在的,量子力学完全可以描叙这个过程。但是,这个描述不是理论意义上的单次测量。不懂这之间的差别,难入量子物理之门。

6.后哥本哈根时代

除了绝无仅有的一两本最新出版的量子力学,波函数的波恩概率解释和波包塌缩概念紧密相连。既然波包塌缩不是那么必要,波函数的波恩概率解释必须重新表述。这是温伯格《量子力学讲义》中特别定义波恩规则(Born rule)的原因。然而在数学上,波函数的波恩概率解释和波恩规则的表达式一模一样。奇怪吧,奇怪!物理学不能仅仅通过文字和符号来传神!不懂这个道理,就不要学物理了。要不试试工程,或者化学材料学之类?

后哥本哈根时代并不意味着哥本哈根解释已经过时,而是说,并不把哥本哈根解释看得那么神圣。就像,尽管不把爱因斯坦的看法看得那么神圣,却并不否定爱因斯坦观点的意义一样。

7.量子力学的一些概念

退相干,热化,多世界解释,。还有一种曾经很流行做法如下:不引入波包塌缩假说,但是认为测量仪器是一个多自由度系统,而这个多自由度系统也满足薛定谔方程。可以证明,当自由度的个数趋于无限时,测量的确使得纯态变为混合态,结果和波恩规则相符。在温伯格看来,这些探索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都靠不住!

注意,纠缠是量子力学的一部分,本身需要元思维。

8.物理学需要元思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对量子力学的元思维超出爱因斯坦,也没有人超越玻尔。

爱、玻以来,对量子力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技术上的发展。一个方向是隐变量理论;另外一个方向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态矢量由于受到非线性和本性上随机因素的影响。二者都是为了说明目前量子力学的概率本性。


评论:

爱因斯坦与波尔就波、粒子混搭所展开的争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后来的继承者回避争论,使得物理学缠上了“波函数这个理论怪胎,导致了80年科学理论研究的沉寂。

大自然的客观真实只可能是唯一的,科学探索是在荒漠、黑夜中求索,把一个尚未定论、逻辑模糊、先天不足的观点当作理论主流,难免进入弯道。

科学观测有它的极限,而这些元存在就躲在这极限的下面,但人类却可以通过心智以抽象的数学方式去描述它。但抽象的方式对人类的理解来说终究是不完备的,所以必须给它赋形。

郭光灿和高山合著的《爱因斯坦的幽灵》一书明确指出: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质与洛沦兹不变性相矛盾,这要求在客观上存在一个绝对参照系。

爱因斯坦关于理论和经验关系的两段话:

1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1933

2我们现在特别清楚地领会到,那些相信理论是从经验归纳出来的理论家是多么的错误呀,甚至伟大的牛顿也不能摆脱这种错误('我不杜撰假说)。(《物理学和实在》,1936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对量子力学的元思维超出爱因斯坦,也没有人超越玻尔。

 宇宙起源于一个时空奇异点,夸克也必须存在。但是时空奇异点的存在超越了我们已知的物理学,夸克也根本无法直接测量。

质子、中子的夸克结构,是盖尔曼受三声鸟叫启发,出于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电荷非整数的主观臆断。质子与电子简并成中子,一正一负两整数元电荷,怎就成了1e/32e/3的分数电荷呢? 中子衰变及一切核反应中都只有整数电荷放出;夸克的色与味都不是客观实在;夸克禁闭这么多年,人类竟然毫不怀疑!

质子、中子的电结构,不是象晶体那样的空间点阵结构,是此处趋于电中和、彼处趋于电极化,瞬息万变进行着,正常没有电分离的动态结构。用未分清电极化边界的动态官能团,来理解夸克还勉强可以。作为夸克间力传递者的胶子,又要用未分清电中性边界的动态官能团来理解。哪里有真正独立的基本粒子夸克、胶子?

哈勃定律观测没问题,红移测距算法没问题,多普勒效应没问题,红移测速算法没问题。但对退行速度的本质,理解出了根本性问题!这一根本性问题,附带出星系退行,宇宙膨胀,宇宙起源于原始大爆炸,宇宙加速膨胀,需要引进暗能量一系列谬论!目前正主宰着全人类的认知,严重干扰人类正常思维,必须予以彻底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