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海讲堂】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5)

 风舞三湘 2017-10-01



 四海

讲堂






《对联话》

卷一  题署


四海讲堂

楹联讲稿



莫辜负一瓯春水,

半日浮云,宾主尽陆海潘江,

笑我诩为瀛岛客;


   任消磨金谷闲情,

兰亭雅意,古今看游龙服马,

问谁不是转蓬身。


——尘封记忆




前  言

     《典论》有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观夫今日之联坛,百派争流,譬江河之入海;宗师迭起,共衡岱而争峰。佳作纷呈,若琳琅之珠玉;奇联共赏,醉馥郁以芷兰。
       然则其间亦多鱼目混珠,时登大雅;郑声乱耳,久竞齐韶。初学者未免以为圭臬:崇拜之,研习之,揣摩之,模仿之,渐入歧途而不自知。   
       余不揣卑庸,投甓砖以引玉;谨施绵薄,忧荫翳而拨云。《吕氏春秋》有云: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

       余自当拣选明清之佳作,以为蓝本;探求平仄之韬涵,聊解鸿章。砥砺当时,期龙蛇之豹变;春秋佳日,邀君子以燕谈。

绛帐弦歌,寄我心于明月;

泥炉煮雪,奉诸位以清茶。

       是为序。


四海讲堂

楹联讲稿




往期精彩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1)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2)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3)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4)


接上期





40


又,湖北鹦鹉洲有湖南木商会馆,易实甫顺鼎亦题集句联云:

维楚有材,大厦于今要梁栋;

因树为屋,故乡无此好湖山。

亦为绝无仅有之作。


尘封曰:

又是一副集句联。

先看看句子出处:

惟楚有材: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大厦于今要梁栋:出自杜甫《古柏行》,原文作“大厦如倾要梁栋”此处改两字,倾字用在建筑材料上面是犯忌讳的。


因树为屋:

《后汉书·申屠蟠传》:'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可以看到,两个起句,是以史对史。两个结句,是以诗对诗。维楚有材:既点名了木材的来处,又很大气地双关了一下。湖南不只有好木材,还有人才。


大厦于今要梁栋。还是双关。木材用来做梁栋。人才也用来作梁栋。点名了国家百废俱兴需要人才的时局。

因树为屋:言材之大也。木材大,人才亦大。

故乡无此好湖山。点名此处非是故乡。木材不出深山,则老死于风云雷电。人才不出深山,则老死与瓦肆垄亩。

到了这里就已经发现,这是将双关进行到底了。

对联的高妙也就在于此。字字不离木材,而又字字关切到人才。作者襟怀,于斯可见。


41


又,陕西省城湖南会馆集句联云:“

维楚有材;

于豳斯馆。

可云确切不移。



尘封曰:

惟楚有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于豳斯馆:出于诗经《緜》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緜》诗则写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以及文王继承遗烈,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此联以诗对史。字面的意思,就完全表达了湖南陕西会馆的含义。上联切湖南,下联切陕西。简约高古,允称稳切。


42


四川新都桂湖曾文正国藩题联云: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尘封曰:

风景名胜联,离不开风景,但是又不能完全是风景。没有风景的风景联,不成其为风景。没有生发感悟的风景联,只是两行文字而已。

风景联的通常写法是发于景而合于情,因情选景,借景生情。


此联上比以自身游历切入,属于大写意,泛泛而写,只是用了笼统的描述,没有对风景做具体评论,但是由此引发而来的结语,则表明了作者对秦蜀风景的向往和留恋。“我原过客”。可惜我只是一个过客,这里是山山水水终究不属于我。用自身的惋惜来赞誉了秦蜀风物。其中自有沧桑味道。


下比则具体而实在地切入主题。选取了桂湖景象中最具特点的一个镜头“一万顷荷花秋水”,接下来就具体落回到写对联的所在“在万花丛中的游舫之中,或许是在荷风环抱的水榭歌台之上”列坐的都是新都俊杰,文人墨客。既是写实,对留作主宾进行了夸赞,也是对整个新都人文的夸赞,说到底还是对新都湖山的夸赞,地灵,才杰嘛。

联语婉约风流,顾盼之间不落重笔,而境界俨然。这也是吴氏所谓诗人吐属的原因。


43


又,范肯堂当世狼山雷祖殿联云:

百里蒙庥,山川大神享于此;

万方多难,云雷君子意如何?

一诗人吐属,一经生吐属,语均不凡。


尘封曰:

此联上幅犹作平常语。以切神殿神位而已。下幅则有海雨天风之势。

下幅起句以时局切入,用老杜诗句。结语则用《周易》“云雷屯卦”之意。

屯卦,云雷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利建侯”什么意思呢?是说利于积蓄力量,建功立业,裂土封侯。则气魄襟怀,可见一斑。


44


贵州修文县署有知县李韵萸题联,系嵌修文二字,联云:

修其孝悌忠信;

文以礼乐诗书。

极舂容大雅。


尘封曰:

嵌字之法,自不待言。尤其以“文”字的动用而见灵活。词性转换本无定法,所谓“念兹在兹”。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就充当什么词性,这在古汉语中很常见。与其枯燥学习语法理论,不如多读古文。


对联的条理性很重要。

比如此联:一个 修 字,就已经确定了下文,非“孝悌忠信”,无以承接。何哉?修者,修身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者,修其内在。在表里,则为里。在文质,则为质。

文者,纹也。文,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用礼乐诗书来加强自身的文采风度。使得自己表里如一,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以作者用修文二字,引发出一篇君子修养论。这就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嵌字格局。

于对联而言,嵌字终是小道,受到嵌字的影响,很难有更多的发挥,所以往往格局不高。但是如此等脱离了嵌字束缚的嵌字联,则不可一概论之。


45


又,河东道署有一联云:

薰弦一曲留天地;

山色中条郁古今。

盖河东道兼绾盐政,而道署者又面中条山,斯为贴切矣。


尘封曰:

薰弦:《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熏弦'指《南风歌》。

吴氏所谓切者,上比切衙事,下比切地理。联语中的“薰弦一曲”,“山色中条”,无疑是为对仗而来。或者说,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无论是先有上联,还是先有下联,那么他都要为之选取对仗的物像。

在对联中,物像的选取,绝对不是简单的为了对仗而对仗。对仗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够与联意相关,与联题贴切,与句子的关联生发相契合,才是选取的标准。 又或者说,要以这些要求为前提来选取,当然可供选取的内容不会是一个两个。然后再从这些内容中挑选能够很好对仗的内容。有一些实在难以对仗的内容,可以想办法在文字协调上面下功夫。


所谓文字协调,是指对仗的双方,互相协调。用来对仗的句子互相改变调整以使之可以与对方的对仗成立。协调变化是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

在写作中,很多同学先是写出一个上联,然后就绞尽脑汁,采用应对的方法去对出来一个下联。这种方法是很笨拙的,也是不可取的。

不要被以往的对句经历所误导。当初练习对句的时候,句子是别人出的,当然是只能对,不能改变人家的出句。现在是写成联。没有什么出句对句,这些文字都是你自己的,你可以为了需要,随时改变和调整句子的文字。

要适应站在整体构架的高度来写联,忘记以往对句的经历。


46


予有零阳小学堂嵌字联云:

零溪东环,群流并纳;

阳适南倚,千仞独高。

盖零溪,水名;阳适,山名,均县胜境。


尘封曰:

此等联语,嵌字尚为小处。可学之处,在于写景的同时,把办学的精神,与对学校的推许,隐约融入。看起来是写景,其实是有一些若隐若现的双关。不疾不徐,不离不即。力道的拿捏恰到好处。轻一分,则只见风景不见学堂。重一分则酸腐之气扑面而来,只见阿谀,不见斯文。


联语上下联分以山水作辞。写零溪非唯零溪,而有并纳群川之意。写阳适非唯写阳适,而作魏然独高之想。

读此联当有见山见水之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47


张文襄之洞有题广雅书院联云:

文加大历十才子;

园似将军第五桥.

绝工雅无伦。


尘封曰: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将军第五桥:“第一南塘第五桥”、“莫问将军第五桥”,古诗中多次写到的第五桥,就是柯岩柯山下通往对岸湖南山的一座长桥——因为从绍兴偏门外东跨湖桥往西数过来,它是横跨鉴湖的第五座大桥,所以名为“第五桥”。 “五桥步月”,为柯岩“老八景”之一。另有说法“第五桥,在长安韦曲之西。第五为复姓。因此将军第五桥很可能是一位姓第五的将军修建的桥,历代文人多有第五桥的诗文。如杜甫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或许与汉代的第五伦、第五种爷孙有关。”


此联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见其对仗而已。大历十才子,将军第五桥的对仗。只是见于诸多联话,殊少探究根源者。

回到对联题目:广雅书院。

盖以大历十才子衬此地人才之广盛,以将军第五桥(这里非止是第五桥本身,而且包括古人关于第五桥的诗作)衬此地之风雅。此即所谓“释名”之作。以此观之,则吴氏所云“工雅无伦”而外,切题亦属上品。


48


又,董云岩琵琶亭联云: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工雅亦与张作同。


尘封曰:

《风中琴》卢仝(唐)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赠花卿》 杜甫(唐)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为集句联。诚得珠联璧合之妙。用前人文字如若己出。

于此联,亦可得释名之妙:

上幅以琴状景,看似从弹琵琶入手,实则为带出亭子周遭景物。

下幅则以景状琴。写琴声而不说声,偏偏以入风入云状之。

则琵琶与亭,亭与琵琶,浑然一体。


49


梁氏《楹联三话》云,孤山第一楼有洪稚存联云:

第一楼边浮大白;

初三月上荡空青。

语极雄秀。


尘封曰:

第一楼为孤山酒肆。上幅以大白切之,尚有迹可循。唯用语雄沉耳。至于下幅,则初三月倒影水中,一弯如舟。湖水涟漪,澄明不染,疑是虚空。人立水畔,直如乘舟而泛西子,乘月而泛沧溟。想象瑰丽,未见前人道也。此联想象之余,犹以对仗见长也。


50


又,孤山苏公祠有一阁子当吴山横处,曰“横翠”,集句联云:

今日重来问鸥鹭;

故乡无此好湖山。

梁氏称出句为何岩叟潜斋集句,人或不熟习,良然。


尘封曰:

上比集句,吾亦未尝见之,然则意会可也。然以鸥鹭,重来等字样入诗词,则多见于前代诗词。如:

谢应芳  滿庭芳 熊元修席上次韻

        尘拂风生,熏炉烟袅,剧谈天上人间。冯夷击鼓,白凤舞昆山。惊倒五陵年少,听三老、口角鸣湍。江南好,梅前菊后,天气带微寒。       客来虽话别,重歌旧曲,不是阳关。笑闲云似我,时去时还。最喜烽烟尽息,青天净、一镜团团。重来也,寻盟鸥鹭,访竹问平安。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下幅则见苏轼诗句,前文有注。

问瓯鹭:再续鸥盟。 元 黄庚 《渔隐为周仲明赋》:“不羡渔虾利,惟寻鸥鷺盟。” 清 黄遵宪 《游丰湖》诗:“下与鸥鷺盟,上告云天知。”用以言隐居湖山之意。


这是一副祠堂联,写得很有意思。苏轼的祠堂。苏轼的墓地是在河南平顶山三苏墓。西湖孤山的是祠堂。上幅就以为什么会在孤山建祠堂这个事情为发端,以苏轼的口吻,引申出整副对联。

说重来,是因为苏轼生前被贬杭州,然后又转辗他处。说瓯鹭,意指苏轼有隐居西湖之意,也因为西湖原本就有鸥鹭栖息。如果换成黄山,再写鸥鹭盟,就脱离了眼前景物,有些生硬了。下幅则用苏轼自己的语言,对“重来和鸥鹭盟”的原因,给出了答案“因为故乡无此好湖山”。联呈流水之逝。风雅自如。



吴恭亨|尘封记忆


讲师简介

 宋少强,辽宁鞍山市人。网名尘封记忆。鞍山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从事网络楹联教育多年。历任联都网站学部楹联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校长,学部主持,试部主持。
     《联都三》责任编委。偶尔参加社会征联,有多幅对联悬挂于各风景名胜。中国对联论坛2015年度赛总冠军,2016年度赛第二名。

       近十年来致力于网络楹联教育。尤其擅长中长联的创作与指导。对联系列讲座《清联三百副详解》长期连载于广东省楹联学会主办的《楹联家》月刊。
      于2016年创办QQ平台四海楹联讲堂。累计毕业学员200人次以上。创办微信千聊平台四海楹联大讲堂。累计授课100课时以上,听课学员累计20000人次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