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平米小店一年赚2300万人民币,到底做对了什么?

 做最好的自己4d 2017-10-01

导读:一个3平米小店一年赚2300万人民币,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有些人,用一辈子做好了一件小事儿…前不久,一封任正非签发的总裁办电子邮件流传出来。其中任正非转载了一篇《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对于如何看待工匠精神与专注上,他在邮件里给了一个明确的态度:





'我们公司也有工匠精神,我们从一个年产几百万,到年产4000亿是怎么过来的,多少辛酸泪。我们要重视技师文化的建设,给他们合理报酬和激励,文员、支付系统的员工……都是一种特殊的技师,我们都要关怀。李建国是工匠第一人,他的任务是要让千万技师、技工成长起来,我们要后继有人。我们质量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究竟是如何打动人心的?来看作者给我们记录下的这家3平米日本小店的故事吧。


先来看一组数据:

一家面积只有一坪(约3.3平方米)的点心店

只卖2种点心

每天限量150个

年销售额高达3亿日元(约2387万元人民币)

40多年来人们不间断的排队

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神奇的店呢?


左上:最中  左下:羊羹  右:吉祥寺商业街

这家名叫小竹的点心店位于东京吉祥寺商业街,只出售'羊羹'和'最中'两种点心。


矜持,让排队持续40多年


小店的羊羹每天限量150个,每人限购5个,为了买到这种梦幻羊羹,许多人早上四五点就来排队,要是赶上节假日,甚至有人半夜1点就来排队,这种排队的情况居然持续了40多年。


这家店从来没做过广告,也没接受过采访,店面小而朴素,门前也没有停车场,但店门前排了四十年的队,年销售额3亿日元,实在让人惊叹。


匠人精神成就品牌的'道'


羊羹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吃肉,就用红豆与面粉或葛粉混合后蒸制,制作方法很简单,把红小豆煮熟、碾碎,再和砂糖和琼脂混合熬煮,然后冷却成型即可。而这家店却把制作羊羹这样的事当作毕生的事业,用心去体会,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几近于道。


日本是一个崇尚道的国家,各行各业做到极致都可入道,比如花道,香道,茶道,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


这家点心店的店主稻垣女士跟随父亲学习羊羹的制作,她有五个兄弟姐妹,别人都受不了她力求完美的父亲在制作羊羹中的苛刻,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学习的过程中,不知做了多少羊羹,但每次父亲品尝后都说不行,直接丢进垃圾箱。


然后她再不断学习和改进,慢慢就能吃出为什么每一天有细微的差异,有时候是因为火候,有时是因为清洗小豆的方法,这样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才最终做出完美的羊羹。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稻垣女士培养三个外甥做羊羹时,年青人经常说,这次和以前的温度不一样了。

稻垣女士说,因为四季气候有微妙的变化,煮红小豆的温度就是随当天气温而变化的,味道会因温度和湿度的微妙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必须用身体感受温度的细微变化。


这也就不难理解3平米的小店为什么能年销售3亿日元,为什么店门口每天四点就有人排队,持续了40多年。


限量源于品质追求


为什么限量150个羊羹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饥饿营销,而是对品质的追求。


稻垣女士这样解释,一锅3公斤的红小豆,做50个羊羹,红小豆超过3公斤,就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了,每天做三锅要花十个半小时,已经是极限了,所以一天只能卖150个羊羹。


客人们希望能保证口味,因此能理解他们一天限量150个的原因,出于对小竹点心店的喜爱,许多客人自发成立了'小竹会',相约一起排队,并提出一些建议。


比如每人每天限购5个的建议就是由顾客们提出的,如果不限制,一个人一下全部买走了,后面的人就买不到了。


这就是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都说的社群模式啊,有这么一群忠实的顾客,自发组成社群,给企业提建议,帮企业宣传,生意怎么可能不好?


除了生意,还有温情


更让人尊敬的是,这家店还承担起社会责任,他们10%的员工是残障者,点心中饱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和温情,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吧。


被许多企业家和产品经理人景仰的乔布斯,和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小竹点心店的稻垣女士,都有共同的品质,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


希望我们都能有所领悟:'不要抱怨经济不景气,消费者苛刻,哪怕你只有一家三平米的小店,只卖羊羹和最中两种产品,一样能取得惊人的销售业绩,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


日本人的'匠人精神'


日本推崇'匠人精神',尊重匠人的传统展现在各行各业。


对待工作不懈不怠、严谨和认真,不仅带来经济收入的富足和稳定;也使人从工作的细节中,体会工作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这一'匠人精神'也形成日本人做事的两个重要特征: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和把工作做到极致。当人的精神展现在日本的现实,转化成物质财富时,不仅支撑着战后的日本将不同产业的触角伸向全球,创造出经济奇迹;也极大的提升了日本国民的自信、自豪和自尊。因此有人说,战败的日本能从一片废墟中重建,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得益于传统的'匠人精神'。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


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职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职人'中,有豆腐师父、三味线师父、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等等传统艺匠,旧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与技艺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过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


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匠人精神'注入日本制造业,给日本制造带来巨大名声和利益。事实上,成就'Made in Japan'的理念、技术和做法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极其朴素:


始终坚持的消费者立场,脚踏实地的调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钻研。


这样的品牌,是不是值得学习呢?


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我是朱老师,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资讯、商业案例、好文分享,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分享给好友。对以下内容感兴趣的可以与我咨询,欢迎更多的朋友交流分享!

●  马云持股7.4%却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却能手握大权。股权是企业的命脉,是老板的第一课,也是最要的一课!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
●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家朋友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传授企业新思维与新方法,让企业永远前行!公司推出线上微信群股权课程《线上股权微课堂》

线股权微课堂解决股权架构,股权激励,股权融资问题!

客户线下见证:线上学习两个半小时,两天内签约200万启动资金。以事实证明,用结果说话


学习内容▼

1、如何设计公司股权结构?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2、如何做股权激励方案、通过股权激励方案吸引人才?

3、股权激励的最高境界(融资,融人,融市场)

4、股权融资的6大步骤?

5、公司投资人、高管、技术人员以什么价格介入公司比较合适?

6、公司新老股东架构多少比较合理?

7、如何设计股权之间的“责、权、利”?

8、如何设计合伙人股权的进、退出机制? 

9、如何永远把握公司控制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