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只说一句“没关系”是不够的

 blue.sky 2017-10-02



1

女儿期末考试考砸了,

同比各科成绩都有下滑。

可是她复习时很努力,考完后信心满满,

所以看到分数特别难过。

 

我安慰她说:

“没关系,等下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拿到试卷,

我们看看哪里做错了,努力改正就好。

前些天我们在电视上

看到的那个很厉害的科学家(潘建伟),

他小时候英语都只能考40分,

现在都是咱们国家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了。

你隔壁张姐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也不好,

你看她现在都被哈佛录取了。”

 

女儿睁大双眼,不敢相信地问:

“真的?张姐姐小时候成绩也不好?”

 

“是真的,不过她考完都会总结原因,

改正错误,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进步。

你只要能向她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小姑娘乖巧点了点头,很快恢复往日的活泼。

隔天做作业却比往日认真,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再立刻求助,

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比考好了更开心。

用来激励她的那个小姑娘

刚入学时成绩的确不好,

但她遇到什么事情都笑眯眯的,

不急不躁,慢慢就追了上去。

 

上初中后来例假,

偶尔生理期会跟考试的日期撞上,

别的女生碰到这种情况都大呼倒霉要死,

她却笑着说:

“看来考完之后可以好好的去玩了。”

 

这样的心态让她越长大越出色,

先是考上一所985大学,

接下来拿到哈佛的全额奖学金

远超当年小学班上那些学霸。

 

无独有偶,

很多名人的传记中都提过类似的经历,

像贝多芬、牛顿、爱因斯坦,

都曾经被认为是差生,

可是后来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举世闻名。

 

当然,

他们的成功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都有奋发图强的过程,

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最后才成为人生赢家。

能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差,

而是因为他们面对挫折时拥有过人的好心态。

 

所以当孩子考试考砸、成绩下滑的时候,

家长大骂是是不对的,

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没关系”也是不够,

而应该抓住这个契机,

培养孩子面对挫败的正确心态。


2

好心态能够让人以最快的速度

理顺受挫后难过的心情,

并重新朝着目标奋进。

 

今年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在儿子中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就是一次公开的挫折辅导,

他那些令人大跌眼镜的祝福,

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们一个血淋淋的人生规律:

你们今后的人生必然会遭受的挫折。

 

不管父母如何努力,它们迟早会来临,

由孩子们自己来面对。

 

既然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约翰·罗伯茨期待孩子们把这些挫折当成历练,

当作参透人生真谛契机,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翻越挫折设置的一道道篱笆,

成就自己的人生。

 

很多父母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受累,

其实是个误解。

挫折对人影响最大的不在肉体,

而在心理、心态。

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

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

通过受打击磨炼出好心态来。

 

这里提到的好心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缺一不可。

1

正确认识自己

根据自己的能力定义合适的目标

人之所以会有挫败感,

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

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那么注定会失望,

而且短期内持续不断地失败。

 

我们不可能让前一天只能一分钟跳绳

只能跳四十下的孩子,

第二天就每分钟跳八十下;

也不能让数学一直不及格的孩子,

一个星期内就进步到一百分。

 

量力而行,

把目标定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

这是挫折教育中必须让孩子掌握的能力。

 

在小孩年龄比较小的时候,

还不能清楚认知到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可以陪伴孩子,

和他商量,一起制定目标;

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认识渐渐清晰,

就可以自己定目标,

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做适当地引导,

但要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


2

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

遇到问题客观地分析原因

遇到挫折时,有一些孩子会丧失自信,

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极度否定自己,

一蹶不振,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内归因”。

 

有一些孩子则会把错误都推给别人,

比赛输是队友配合不好,

考试没有考好是老师没教好,

怨天尤人,就是自己没有问题,

这是典型的外归因。

 

而人越成熟越明白每件事情的结果

都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不论目标是否达成;

只是人的本性让大家成功夸自己,

失败找别人,追求愉悦而已。

 

古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实现转换的关键就是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

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有哪些,

受到别人影响的地方有哪些,

一一列出来,制定改进措施,

下一次尽量避免,一次一次接近成功。

 

孩子们不可能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

必须在一个个挫败中,

在家长的帮助下慢慢学会。

 

我们大人在工作中用到的“因果分析法”、

“鱼骨图”、列表法都可以跟孩子一起尝试,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很放松的状态下找原因;

最终有样学样,

遇事客观分析,不走极端。


3

不沉溺于挫败

尽快告别消极情绪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忘性都很大,

多难过的事情,前一刻哭得稀里哗啦,

后一刻得到一个好东西、

睡一觉就什么都忘掉了,

怎么可能会有消极情绪。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我在六岁前曾经受到过一些指责和误解,

当时的心情,至今都记忆犹新,

从而导致我做事情很容易

因为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那是我避免被指责的本能。

雁过留痕,挫败感必然存在,

只是大人们没有关注到罢了。

 

因此,当你孩子受挫后哭泣、闷闷不乐时,

我们更应当给予安慰和鼓励,

让孩子告别消极情绪,教会他们往前看,

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会相信他,支持他,

做他的坚强后盾。

 

安慰时注意同理,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肯定他们的难过,

而不能说一些高高在上的话,

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很努力,但是考砸了,

你可以说:

“我知道没考好你很难过,

前一阵子你那么努力。

过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我们一起找找‘妈妈’在哪里”,好吗?

而不轻描淡写地说:

“没关系,不就是一场考试吗?”

 

孩子心爱的自行车坏了,没法修了,

你应该尝试这样安慰:

“那辆车子你骑了好多年,

现在彻底坏了你一定很难过。

不如我们来看看它还能陪你做什么吧,

改成一个花架,怎么样?”

“没关系,那车已经破了,

我们再给你买新的!”

这种承诺性安慰会让孩子觉得

你根本不了解他的感受。

 

孩子不小心撞到墙壁,嚎啕大哭,

最不应该说的话是

“宝贝别哭,都是墙壁的错,我帮你打一顿。”

肯定孩子感受的正面安慰可以是这样的:

“天哪,一定很疼,

你一定希望永远都不会再次被撞到,

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安慰更不能盲目承诺,

为了让孩子转移注意力,

许诺给他们买东西、带他们出去玩。

这样只会让孩子学会通过装难过

达成自己的目标。

 

安慰要让孩子明白伤心不可能解决问题,

还可能错过更多美好的事物。

 

正如泰戈尔说的: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哭泣,

那么你也将错过夜空里闪烁的繁星。”


3

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

想让孩子拥有应对挫折的好心态就得言传身教,

自己拥有正确的心态

呈现在孩子面前。

 

如果一个父亲碰到难题只会酗酒,

一个母亲遇到不如意只会哭泣,

孩子根本不可能拥有一个好心态,

他反而会被父母传染,

把酗酒和哭泣作为遭遇挫折的第一反应,

错过历练自己的机会。

 

《美丽人生》里那个父亲

进入纳粹营之后编造游戏,

让儿子以玩耍的心态面对恐惧、饥饿、寂寞

和一切恶劣的环境,

保护孩子童心的同时也用自己生命

教会儿子如何面对困境。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那个父亲频临破产,

妻子落跑,最后带着儿子风餐露宿在大街上。

他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一蹶不振,

而是不断地努力着,努力争取实习机会,

努力学习自己从未涉及的股票经纪。

他乐观,孩子也乐观,

所以就算居无定所,他们依然能开心生活。


人的一生必然会遭遇不幸、挫折和痛苦,

只是程度不同。

孩提时期的考试失利、班干部竞选失败、

比赛垫底都只是最初级的挫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