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沾上皇气的儒家第一人(八卦史记140)

 金色年华554 2017-10-02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儒家思想并不怎么被待见,只是诸子百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而已,和“正统”、“主流”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春秋时期,最牛的孔老二周游列国,推销儒家学说,基本上也是处处碰壁,就算有君主对孔老二很尊重,但也不会重用他,更不要说把儒家思想奉为圭臬了。

沾上皇气的儒家第一人(八卦史记140)

在战乱不断的大环境下,一味讲求仁义的儒家思想没有市场,反倒是立竿见影的法家思想很受君王们的欢迎。

到了秦末汉初,儒家思想内部分裂成了齐儒学和鲁儒学。齐儒学锐意改革,崇尚权变;鲁儒学偏向保守,言必传统。

但不管是齐儒学,还是鲁儒学,貌似依然看不见出头的日子。

不说别的,就说刘邦,这个出身市井的皇帝就一直对儒家思想鄙视之极。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刘邦骂“竖儒”,詈“腐儒”,甚至以儒冠为“溺器”,儒学及儒生的脸面,被这位流氓皇帝狠狠地摔到地上,儒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时候,一个名叫叔孙通的人站了出来。

沾上皇气的儒家第一人(八卦史记140)

叔孙通是齐儒学的代表人物,一直在为传播儒家思想上下求索,先后侍奉了秦始皇、秦二世、项梁、楚怀王、项羽,但是战乱之中,能活命就不错了,传播思想的难度系数实在太高。

公元前205年,楚汉之争如火如荼,叔孙通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带领一百多弟子投奔刘邦。

貌似儒家弟子都喜欢组团刷怪,当年孔老二如此,现在叔孙通还是这样。

刘邦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很恶劣,叔孙通主动改变自己,脱去长袍冠带的儒服,穿上市井的短打装束,一切顺着刘邦的性子,小心翼翼等待时机的到来。

三年之后,机会来了。

刘邦碰上了让人抓狂的局面,江山是坐稳了,但朝堂之上,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这帮小弟实在不像话。“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朝堂堪比菜市场,刘邦脑袋三个大。

叔孙通对刘邦说“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还不错,齐儒家有了机会,也不忘记鲁儒家的兄弟。

叔孙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细致地制定出皇帝的礼乐制度。礼成那天,场面的宏大,群臣的循规蹈矩,让刘邦深刻感受到了“知为皇帝之贵”那万人之上的滋味,也见识到了儒学的所谓“守成”之功。

沾上皇气的儒家第一人(八卦史记140)

从此,儒家思想算是沾上了皇气,正式登堂入室,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公元前195年,62岁的刘邦在他离世前的五个月,前往孔子的故乡,“以太牢祠孔子”,在这位儒家创始人的陵墓前,献上了“太牢”的厚礼,这是有史记载的最高统治者首次公开祭拜孔子。

这一切,都是叔孙通的功劳。

叔孙通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仪法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相对简单实用的汉朝仪制。对此,司马迁赞不绝口,誉其为“汉家儒宗”。但宋朝的司马光则大骂叔孙通,认为就是叔孙通让古代的礼制失传。

其实,叔孙通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不是他的努力,董仲舒后来也就无从发挥,更谈不上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