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脚下寻雪芹

 快乐老年435 2017-10-02

文 胡连河

【作者简介】胡连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理事,曾在《民间文学》,《山西民间文学》,《中外故事》,《中外传奇故事》,《河北民间故事选刊》,《卢沟月》,《海淀文艺》,《天坛》,《海淀民间文学》等多种书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过数百篇民间故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所写的民间故事被多次,多种刊物所转载,其报告文学,散文多次荣获北京作协及丰台文联颁发的获奖证书。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西山脚下寻雪芹

西山脚下寻雪芹

虽不敢以文人自居,但平生也算酷爱文学。每逢写作之余,总喜爱手捧一本《红楼梦》坐于案前,按照老北京人的习惯,沏上一壶茉莉花茶呷上几口,一边品茶一边探寻《红楼梦》中那种深奥的隐喻。

一日,闲之无事偶来雅兴,在这金秋之时何不去西山脚下寻找一番文学巨匠的足迹?本人性格外向,办事历讲雷厉风行!于是,便推门而出踏上了去往西山的路途。好在一路还算顺风,加上路途并不遥远,不用多时巍巍的西山已在眼前。于是停车,购票,然后徒步向植物园里走去。

在这个植物园中,有处叫做黄叶村的地方,相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晚年就居住于此。那部久传不衰的宏篇巨著就诞生于此。我怀着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崇拜之情,向黄叶村走去。

西山脚下寻雪芹

传说总归是传说,曹雪芹生前的居所到底在什么位置,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肯定离不开西山脚下这个范围。好在在黄叶村这个地方有座曹雪芹纪念馆,既然讲不清先生原居何处,那么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就只好把这里当做他的故居来参拜了。

曹老先生的纪念馆属于典型的老北京式的建筑。青堂瓦舍,磨砖对缝。这种建筑风格给了人们一种既古朴又神秘的感觉。院子的四周被矮篱包围着,仿佛一切还是主人生前原来的样子。

在这所院子的大门外,一盘古老的石磨静静地盘居在那里,它似乎已在风风雨雨中等候了他的主人二百多年,有人说万物有灵,也许这盘石磨真的希望它昔日的主人还能再来驱动它,到那时它也愿意用自己的付出为主人增添新的活力,以便让曹老夫子再为人们谱写出新的不朽之作。

西山脚下寻雪芹

还有那盘架在菜田里一口井上的辘轳,也许当年曹老先生就是靠这盘辘轳从井中取水用来浇灌菜田的吧?我走上前去手摸着那弯弯的辘轳把手,心里想着如能借上曹老先生的一点仙气,也许我从今以后那文章会写的更加有点儿成色吧。我暗暗地笑了。

要说起用辘轳给庄稼浇水,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也许只是觉得好玩。其实没干过这种活儿的人哪里知道这还真是个体力活呢!

在旧时的北京,那会儿没有现代化的汲水工具,种地浇田全凭的是水车和轱辘。造一架水车成本很高,相比之下找人做一架辘轳那可就经济多了。因此大多数人家浇地使用轱辘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用轱辘把井水一罐一罐地提到地面虽然经济些,但对操作人来说却是对人体力的考验。一罐井水一两百斤,一个壮汉如果一口气能打上百八十灌的也算是个人物了。想当年曹先生要真是能干这种活计,倒也真算是难为了这位年老的文弱书生。

西山脚下寻雪芹

走进曹雪芹纪念馆,馆里陈列着许多有关曹老先生的文物,在屋子侧面的土墙上,还有很多首题诗的手书墨迹,而且这些诗文形式各异,其中有菱形的,有扇形的。有人说这些诗文是出自曹雪芹及他的好友高鄂之手。那么到底这话是真是假,这对于我一个小小的书生来说只能是他一说我一听的事,因为咱们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它的红学家,对于别人的结论咱们只好听之任之了。

从曹雪芹纪念馆出来,看着这也算的上是相当气派的青堂瓦舍,我忽然笑了。这使我想到这里绝对不是曹先生生前的住所,而绝对是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而为他所修的纪念他的地方。我之所以出之此言,您可试想,如果当年他要是真有属于他的这么大的宅院,那么他还会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賒”的日子吗?

西山脚下寻雪芹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曹雪芹晚年能落脚于西山脚下也算是件万幸之事。西山脚下的樱桃沟,卧佛寺,香山等地都离黄叶村不远,而这些地方为他撰写《红楼梦》一定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了,刚才咱们提到了樱桃沟,这个樱桃沟紧邻着黄叶村。别看这里名叫樱桃沟而樱桃树在这里却并不多见,倒是到了每年的春天满树的桃花却开边了满山遍野。红的,白的遥相呼应,分外喜人。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想法,樱桃沟这个地方曹雪芹先生是肯定来过的。他在《红楼梦》中所写的黛玉葬花的章节是否就是在这里产生的灵感呢?当然,我的这种想法只是出自于因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罢了,到底是不是出自于这种原因恐怕只有曹老夫子本人知道了。

眼看到了中午时分,我走进了位于纪念馆前面不远的一个小饭馆。这家饭馆虽说算不上富丽堂皇,但也含有几分古朴之风。几张陈旧的桌子和几条发黑的旧板凳摆在了院内的凉棚之下。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当年的曹雪芹老先生也许在这里喝过酒吧。那么今天既然忆古所以就忆到底。于是,我点了两个窝窝头,一碗玉米面粥外加臭豆腐两块儿。

说起来您别看我所点的算不上是什么美食,但这毕竟是过去那阵儿老北京人的常食之物呀!把臭豆腐往热乎乎的窝头眼儿里一抹,!嘿!那味道比王致和的臭豆腐作坊的味儿还窜。不过老北京人说的好,这臭豆腐别看闻着臭可吃着香啊,咱们老北京人不就是好这一口儿吗!

吃着老传统的东西,想着老北京的风俗,忽然有种想法涌上了我的心头。那就是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

西山脚下寻雪芹

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是以悲剧为结局的,这是世人皆知的,我们且不论他这样写是出自于他的何种目的。那么有一点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是没有提到过的,那就是单凭着宝黛二人的亲属关系他们的婚事也成不了。因为毕竟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姑娘家可以让姑做婆,也可以让姨做婆,唯独不能让舅妈做婆婆。否则那就是把嫁出去的姑娘又给要了回来。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罢了。而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正是林黛玉的舅妈,于情于理这门子亲事也是万万不可行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老传统,老习俗那是可以任人轻而易举改变的吗?

吃过了午饭那店小二前来结账,没曾想到一顿再简单不过的家常饭竟然花费出了大鱼大肉之价。由此我让想到这也就是在今天,想当初这里要是这么宰人,那曹老夫子恐怕对这里早已望而却步了。得,用一句老话来安慰自己吧,这就叫不冤不乐吧。

我站起身了离开了这座小饭馆儿,漫步于黄叶村的小路上。此时团团洁白的云朵从西山顶上不时的飘移过来,使得我周围的光线忽明暗的。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前来像我一样的朝拜曹先生的纪念馆,寻找着他的足迹,品味着红楼梦的味道,我想曹先生的在天之灵定会感到无比欣慰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