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史,从罗马文明开始说起

 RK588 2017-10-03


童鞋们请坐好,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堂关于西方艺术史发展的课。

本节内容枯燥,烦请想睡觉的童鞋趁早趴下,想回宿舍的也可以提早退场。


如果让你挑一个词接在“罗马”后面,你是否会选择“斗兽场”?

罗马竞技场

对于罗马,我们最初的印象似乎全都给了它的建筑,那些古老、破碎,却最真实的记录着“永恒之都”记忆的大石头。

关于罗马的兴起有两三个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有一对被母狼喂哺养大的双胞胎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的说法是流传最广的。

母狼喂养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罗马城内雕塑

在古罗马的文明中,最高光的部分当属罗马共和国时期,当时罗马作为一个共和国采取三权分立的政体,简直是大同社会的标准模板。

随着罗马的扩张,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开始接管罗马,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在弗拉维王朝统治下,罗马大规模发展城建,罗马斗兽场和帝国议事广场之类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这一时期初具雏形的。

古罗马广场

帝国时期的罗马看似社会进步,艺术家们也有充足的理由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发发面面之中,但实则不然,尤其对于画家而言,他们的创作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公元325年,基督教在尼西亚举办了一个联合大会,其中确立了一条准则:

在严格遵照传统和教会法规的前提下,画家不得随意选择创作主题。

在那个时代,画家几乎没有“言论自由”权,他们只能服务于教会,帮基督教绘制些宣传教义的内容,或者画个圣母像自娱自乐一下。

狄奥尼索斯秘仪,罗马庞贝古城壁画

不过哪怕没有具体的规则,恐怕画家们也只能是画诸如此类的内容。

因为当时可没有艺术市场一说,更没人会收藏艺术品,所以哪怕你画的再惟妙惟肖,到头来也只能是无人问津,也就教会看在你还能画个十字架的份上给你口饭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所以强如罗马终究也还是倒了。

西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覆灭后西欧正式进入中世纪——一个自在“黑暗”前缀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旧的文明秩序已然消亡,昔日辉煌的罗马城在野蛮部族经年累月的冲击、践踏中亦出于毁灭的边缘。

弗拉基米尔圣母像,104cmx69cm,莫斯科特列伊可夫美术馆

随着战争四起,乱世之中西罗马平民百信更期待得以安生之所,寻求内心的慰藉和庇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促进了教会的发展,因为基督教从不宣扬打打杀杀。

圣母子,68cmx48cm,埃吉凯瑟林修道院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会对艺术作品的需求量更大,同时由于没了来自政治层面的硬性规定,对于画面内容的限制有所松动,画家终于获得了在教堂的壁画上吐露自己个性与梦想的机会。

拜占庭

罗马的破碎除了在西欧没能玩多久的西罗马帝国,另外一大块就是拜占庭了,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东罗马。

分裂的“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当西方的新兴世界正沐浴在新生活的激情之中时,这个东方的国度则沉浸于日渐消沉的陈腐文明中不能自拔。

最后的审判:使徒,圣彼得·卡瓦利尼,罗马圣塞西勒教堂

由于这里不再是西欧文明的核心所在,拜占庭的艺术无论是建筑或绘画都像是与同时期相割裂一般,或者说我们能很明确的看到来自上一个时期的遗存感。



在西方艺术史的最早阶段,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正统,更是艺术的正统,所以,罗马的倒塌似乎预示着艺术的多源发展有了可能性。

那么,下一个辉煌会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