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支付宝''也要重新定位?

 江海报览 2017-10-03


前几天,群里一位伙伴发了一张全新的支付宝广告,这侧广告推出了全新的定位口号:'支付就用支付宝',同时还配了一句到副标:“天天支付有奖励”。


看得出这是支付宝针对如今的移动支付快速普及的环境,特别提出的全新战略定位,目的就是希望占领“支付”品类的认知塑造,以及尽快吸纳更多的用户。


“支付宝”在PC支付时代的认知算是处于第一位置的,而自从微信支付的快速普及应用,微信在好几个亿的活跃稳定用户,在移动支付领域,可以说目前阶段微信支付已经是占据了手机支付的第一认知位置的。


为什么这么讲?据我了解,现在很大一部分的微信用户,是之前从来没有上过网,没有网购过,也没有用过支付宝的一大批人,他们是直接从移动互联网开始使用微信支付的。


更关键的是,几亿人每天使用微信的频率肯定是要高于支付宝。


我想这些都是支付宝现在比较“着急“的原因,虽然如今多数的消费环境都同时可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但相对来说微信支付的使用频率自然会更高一些!


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功能都有开通,但每当在支付时第一时间肯定是用微信支付,因为基本已经习惯了。


是的,习惯这东西非常可怕,我们很多的认知行为都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而一旦习惯就很难被替代。


这就是为什么'支付宝'现在也要重新定位的原因。


重新定位之后,更重要的就是得把广告打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下面这些是我在微博搜索到的图片:




在微博的搜索结果中,还看到了网友这样评论:



如果单从创意上来看,这样的口号话语显然是没什么“创意”的,看似一句废话,但如果你站在品牌定位角度去看,你或许就能理解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还是一个病句呢,恰恰是这样,大家才能记得往。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王老吉和加多宝,他们争相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广告行为吧?他们的目标都是一样,那就是希望快速的抢占同品类消费认知。


从品牌定位的角度,在我们每个人(消费者)的脑海里,当我们需要购买或使用某一品类时,我们的大脑能最快想了2个品牌,第一、第二,比如(我的认知):凉茶(加多宝、王老吉),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辣酱(老干妈、津津有味),手机支付(微信、支付宝),我们最多只能记得7个品牌。


“支付就用支付宝”,这句口号话语的记忆传达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支付宝”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源符号,名字就是品类,看名字就知道是干嘛的。


我们公司的口号话语“创品牌,有五源“也比较接近这个思路,一方面我们的公众号就叫品牌有源,公司叫五源设计,所以这句话语也是有定位策略在里面的,即一语双关展现了我们的特点,也说出了公司的名字,而且别人拿去还不能用,比如:支付就用微信,显然是不适合的,创品牌,有某某,也会比较难配得上。


品牌的竞争,首先就是认知的竞争。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者认知中占据优先的位置,那么就是最有利的消费驱动。


你的企业或品牌有这样明确的定位吗?

这真的很重要,

品牌形象的设计同样也是需要基于定位开始的!


五源设计在2017年就特别提出了《品牌有源-符号强化卖点》的核心定位设计方法:



五源以“品牌定位 + 有源符号 + 口号话语 + 形象包装 + 体验传播”五位一体的创作框架,基于市场消费群体的认知,为客户进行整体量身定制,以精准差异的策略定位,以实效传达为导向,为品牌塑造专属的有源符号,让您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这就是五源设计的优势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