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少叟3cub0sj34d 2017-10-04

  我的大伯父曾说:“榆树浑身都是宝。”他说的“宝”,不是金银珠玉,而是能吃的东西。在他那里,金银珠玉不算宝,守着珠宝箱照样饿死,只有粮食是宝中之宝。

  榆树浑身是宝,就是说它浑身都能吃,从花,到籽、到叶、到皮,直到里面白生生的木头——当然,吃木头的必定是败家子,只要稍有教养,就知道即使到了吃观音土的时候,也不能把榆树锯倒吃掉,那是要留给子孙的。

  我的爷爷,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铜钱满地不屑捡的时候,却给他的子孙种下了一片榆园,为的就是防歉年。所以,在我们家里,榆树是不伐不卖的。古老的中国农民是很能为子孙打算的。因为心里装着子孙,甚至形成一种文化:他们不怕穷人,穷人只要有子孙,就有不穷的时候;他们不怕地痞流氓,地痞流氓只要有子孙,就说不定哪天会改邪归正;但他们害怕无后的穷光棍——因为无后,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自己不怕下油锅,就真的无所畏惧,所以做事没底线。所以我常常想,一个时代让许多人没子孙,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我也常想,也许在那些饿死也不砍掉榆树的先人身上,才能看到人类道德的真谛。

  所以,浑身是宝的榆树,能吃的事实上却只有几样:榆钱、榆叶和榆皮。榆钱不必说,至今在大饭店里仍很珍贵。我就吃过上百元一盘的榆钱。当时吃着,我是浑身不舒坦。不是嫌它价格高,我有一个改不掉的毛病:在农产品市场方面,立场永远在卖方,越贵心里越高兴。可是,这钱不该装进饭店老板腰包,而应落到榆树主人手里。所以,一边吃着上百元一盘的榆钱,我真想把这群食客领到我的故乡。我仿佛已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麻利地脱光了脚丫,哧溜一下爬上树梢,眨眼工夫就弄下了一筐榆钱,而他收到的,应该是几年也用不了的学费。

  至于榆叶,我不喜欢它青春时代的娇嫩,尽管有许多人喜欢,用它做粥、菜豆腐;我更喜欢的是它进入壮年之后,有点老,有点硬,用高粱面做窝窝头。树叶要多一点,面粉少一点,勉强攥成团,放进锅里蒸。吃的时候,可以一层层、一块块揭开来,放进嘴里,能吃出老牛嚼草的声音,那才有味道。

  然后才是榆皮,它的吃法就不一样了。首先它很珍贵,试想,无论什么树,剥皮后是会死的。榆树为子孙而种,谁会好好地把树皮剥掉呢?在我故乡的历史上,榆树皮被剥掉只有两次:一次是1942年,战乱,又冻了高粱,一些树皮就被剥掉了;另一次是1960年,全村的榆树都露出了白白的木头。但无论哪一次,你只要仔细看,就会看到每棵树的皮都没有剥光,仍有上下相连之处,那样榆树就不会死掉。这也是中国农民的一种活法。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留后路。

  星期文库

  吃的故事之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