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桥殇》

 Bao5685 2017-10-04

你是我的城池里

最后的堡垒

在2017年6月11日16时15分

被彻底粉碎

没有什么坚不可摧

真相是或不是

那场62年不遇的肆虐洪水

 

我用无声的影像

为你修茸浸湿的墓碑

魂魄正在生长为

江上哀怨的“水华”

盘旋的藻是游荡的孤儿

虔诚的为你祷告

你是我们几代人难以泯灭的乡思

辗转近千年,你毁了又建,建了再毁

但一直流传到现在

你曾经一天的人流量突破过万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

在这秋雨孤夜

为你写着诗歌

对于江畔老者

你是晨昏观物的佐餐

对于匆匆的行客

你是惊喜交加的便利

对于异乡游子

你是魂牵梦萦的乡愁

对于文人墨客

则是唤起情愫的无尽宝藏

的确,你极具诗意。清代诗人朱彝尊曾写道:“松钭万树落花天,孹岸瀑风晓飒然。直到兰溪看明月,浮桥不锁待吟船。”

空荡荡的天空,乌云密布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埋葬在深深的土里

心顺着大树的根须,努力往上爬

上枝梢

盯着前几天没藏好的那颗太阳

期待东升日落


梦里,云朵正着急蛮荒的逃跑

乱乱乱

风起时,已乱魂

空空空

树落下,散了形

曾经有多少次的幻想

与你再相逢

那我就不会有慌乱和失落

相遇不易,莫忘最初

很想抓住你不再放开

就如同恋上一个人的冲动

可手却变得好沉重

我念了,却不能一起飞

我念了,心好乱

愿为此折去翅膀

做成一支支挑灯伏案的笔

或优美或哀伤,或浪漫或断章

我不能如愿以偿

2017年6月11日

我拍下悦济浮桥最后拖移永别西门码头的镜头
00:00
00:23


《悦济浮桥——我的记忆》

对土生土长的老兰溪人来说,兰江上的悦济浮桥对我是极具乡愁记忆的。那时的浮桥全部是木船,上面铺着几公分厚的杉木条钉成的木排,浮桥上可以行走载货的双轮车,承受着很大的载重量。船头两面有粗粗的铁链相连。

过浮桥往往要穿过西门城楼,从西门城楼门洞往下走,是半环呈扇形的红石砌成的很高的台阶,顺台阶往下看,浮桥远伸甚是壮观。沿江的路全是沙石子铺成,夏天光脚走上去烫得很,但却是我们孩童的最爱,总喜欢去走一段,烫的痒痒的让你着急想挠挠。沿路还有许多小摊贩,印象最深是“刨甘蔗”的了,摊主把数根甘蔗的嫩头一捆扎,根部往四周分开,甘蔗摊就立了起来。刨甘蔗的麻利手段就像金庸小说的武侠高手,“唰唰”几下一根根切好的甘蔗就放到你手里。

为适应江水的涨落,浮桥与江岸连接的是一块很厚但不太宽的木板,俗称跳板。乡里来的人挑着担子或推着独轮车往上过,总让人提心吊胆会不会掉下来。后来兰江大桥建成了,浮桥在兰江上消失了一阵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悦济浮桥再次修复时已是钢筋水泥船,上面铺的也是钢筋水泥预制板。到了本世纪,水泥船换成了钢制船,上面原先铺的钢筋水泥预制板又被重新换成了木板,只不过是防腐木了。 那时,我刚好就在西门城楼的对面开了一家拍写真的摄影工作室,我把当时兰溪许多漂亮的女孩带到浮桥上,给她们拍照。店里挂满了浮桥上的人像照片。再后来,从2006年起,当我有意识地去记录这座城市的变迁时,我下意识里是以西门城楼及浮桥为中心,往外辐射来选点,我留下了丰富的浮桥影像。

       现在,一说浮桥,我就心有一种惊悸,因为对我来说,悦济浮桥,我与其相伴了二十多年,除了是我拍照与歇息的好去处,还装着满满的回忆。

后记:在去年初,我就有一个愿望,以自己一个人之力,用最底层平民的视角,给悦济浮桥拍一段视频。这一年多来,我拍摄了大量的素材,希望能做成一个40分到60分钟的关于浮桥的纪录片。今年5月,我在思考这部片子的结构,思索着找到一条能把这些镜头串起来的主线。在我的案头已整理了近万字的资料和脚本,正当我准备按之付于行动时,悦济浮桥突然在兰江上消失,我为之很失望。至此,这个计划被迫搁浅。
但我并没有放弃。如果我遇到了一个新的点,能触动我的创作灵感,我将重启这个计划。我在等待这个点的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