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家训:刘邦《手敕太子》

 杏坛归客 2017-10-04

刘邦《手敕⑴太子》

【相关史料】

   手敕太子》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在位七年去世。刘盈是刘邦与结发妻吕雉之子,生于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05年,汉高祖二年六月,刘邦初为汉王,确立刘盈为王太子,前202年二月刘邦称帝,改立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手敕太子》之前,刘邦认为刘盈仁弱,曾几度欲废太子而改立新宠戚夫人所生之子如意为太子。因大臣们极力反对,吕后又用张良计策,将刘邦多次未能招用的商山四皓隐士聘至皇室辅助并力保太子,刘邦见太子羽翼已成,遂打消改立之念。

   刘邦少壮不修文学,常用“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为口头禅,轻视儒生,尿溺儒冠辱骂读书人。郦生陆贾时常在刘邦面前津津乐道诗书,刘邦怒骂“我是在马上取得天下的,你整天谈诗论书顶屁用?” 陆贾反问“马上夺得天下,难道还能马上治天下?” 并举商汤、周武夺得天下后,实施文化思想教育才达到长治久安。又举秦统一六国,大兴杀伐,焚书坑儒而致灭亡,如果秦行仁义,效法先王,陛下怎么会得到天下?刘邦听后虽然不快,却面显惭愧,终服陆贾之言,遂命陆贾著书论天下得失成败之理引为借鉴。

   作为开国皇帝,作为老父,刘邦毫不掩饰地在遗训中深悔往年自喜读书无用并鄙薄侮辱读书人的错误,且以尧舜为例,以自己治理朝政的切身体会,生动地说明帝位的重要性,告诫刘盈要任人唯贤,要做称职的太子,要勤于读书习字,凡奏疏报告要自己动笔,不要让手下人捉刀代书。谆谆教诲太子,对开国功臣等年长臣僚都要尊敬下拜。嘱托刘盈照顾好他所宠幸的戚夫人及其年幼的儿子如意。敕书语言朴实,言简意深,温婉寄望,语重情浓。

【原文抄记】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⑵,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⑶以来,时方省书⑷,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⑸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⑹,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⑺。

  吾生不学书⑻,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⑼,然亦足自辞解⑽。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⑾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⑿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⒀。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注释摘记】

    ⑴敕(chì翅):皇帝的诏令。⑵禁学: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禁绝百家之学,烧《诗》、《书》、百家语,偶语《诗》书者弃市,保留的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如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次年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四百六十多名攻击秦始皇的方士和儒生并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当时刘邦已四十多岁,故云“当秦禁学”。⑶洎(jì即)践阼(zuò坐)以来:自登皇位以来。洎,及,到。践阼,踏上皇位,即登基。⑷省(xǐng醒)书:看书。省,察看。⑸不中:不当,不适合。⑹汝友四皓:你与商山四皓交友。四皓,指汉初四个须眉皆白的四个老人隐士,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lù路)里先生。⑺嗣(sì四):继承者,即皇位继承人。⑻学书:学习书法,练字。⑼工:精巧。⑽辞解:以言辞为自己辩解。⑾上疏:呈上的奏议、奏疏。⑿萧、曹、张、陈:指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四个开国功臣。⒀以如意母子相累:将如意小儿和他的母亲戚夫人托付给你照看。相累,累你。相,第二人称代词。累,烦劳,托付。

【白话意译】

    我生逢动乱时代,正赶上秦朝禁绝百家之学的时期,我自喜读书无用论是正确的。自登皇位以来,才领悟到书可以使人明白作者的用意。现在追想起从前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

  尧舜不把天下交给自己的儿子而禅让给他人,这并不是不爱惜天下,只是因为自己儿子的素质不适合继承王位罢了。人有了好牛好马都那么爱惜,更何况是天下呢!我因为你是嫡长子,早就有立你为太子的心意,群臣都称赞你跟隐居商山的四皓老人交上了朋友,我都不能招他们到身边效力,而他们为你倒能来,这表明你可以担当大事。现在我确定你为皇位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练过写字,只是在读书问字的过程中顺便懂得了练字。因此我的字写的不大精巧,然而也足以有言辞表达意思了。现在我看你字写得还赶不上我写,你可要勤苦习字,每次的报告材料都应该自己书写,不要让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几位公侯,我的同辈人,年龄比你长一倍,都要以礼敬拜。要把这话传告你的弟弟们。

  我得病以后体力困顿不支,特将如意母子俩托付给你照看。其余几个儿子,都足以自立了,我可怜如意还小着呢。

【 阅析浅悟】

    (一)过也,人皆见过;更也,人皆仰之

   抛却刘邦为传家天下而作此敕书之意图,刘邦作为最高统帅的帝王,能反省承认自己读书无用论及鄙薄读书人的错误,实可为为人父,为人长,为人师,为人官者引以为鉴。在错误面前,人人都没有权威和脸面,不管官多大,辈多大,学识多深,资格多老,唯有认错改错方有权威和脸面,方能得人之景慕仰望。正如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说,君子犯错误就想日食月食一样,人人都会看的见,能改掉过错,人人都会敬仰。。”(《论语·子张·第十九》:“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过;更也人皆仰之。” 

   人之认错颇难。与高于己、能于己、等于己者认错难,与低于己、拙于己、不如己者认错更难。然而,认错是服从真理,是理性之举,不肯认错是藐视真理,是情绪作怪。刘邦能以上对下,尊对悲,父对子毫无掩饰地反省自己,大胆认错,实乃明智而可贵,难怪臣下敬服。为官者要向下属认错,为师者要向学生认错,父母者要向子女认错!真理面前无贵无贱,无上无下,无长无少,认错者为荣,改错者为尊!

  (二)举官,任人唯贤;居官,勤政礼贤

   刘邦于敕书中以重笔举出尧舜禅让天下之史例,暗含曾欲改立太子,是因刘盈尚不够贤能,其最终确定立嗣刘盈,是因刘盈已具备贤能条件(姑且不论吕后使谋),意在强调举官必任人唯贤。又语重心长特别嘱托刘盈要善待敬重开国之贤能功臣。刘邦深知天下兴衰治乱皆待贤能,特别重视举贤荐能,礼贤下士。书此手敕一年前,刘邦即颁发《求贤诏》要求属下官吏对贤能人才“必身劝,为之驾”,对有贤能而不举荐者则予以惩罚。可谓体现出一代帝王之雄才大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任人唯贤,勤政亲政,礼贤下士,刘邦以身作则,又教子遵其道而行 ;如今有几个为官为父者如此效仿?倒是不乏任人唯亲者,为己为子钻营官位,不作为,胡作为,买官弼爵,挤排贤能,致腐败张胆,浊流浪滚,贿赂公行。坏乱必有人治,污浊必有剂洗,老虎苍蝇终要打!教子应切记:宁做“君子怀刑”,休慕“小人怀惠”(《论语·里仁》),莫待刑枷锁身后悔迟。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氏家训·国家篇》),何怕阎君就取钩!

  (三)教子,宜文戒猛;读书,宜早养习

   刘邦虽曾欲废立刘盈,但《手敕》却未见一句训斥,亦无威胁命令语,尽举史实,以各人切身体验,温和说理,语重心长,寄望情深,颇值得父母教子借鉴。恨铁不成钢,动辄怒骂,肢体相加,只能激化对立,促其逆反,令子女畏惧不服。育才是慢功夫,不可速成,不可以躁猛,宜文火慢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温活其内在灵犀,滋润其情商胚芽,子女方感父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尧曰)。    

     刘邦登基后方醒读书,实也堪夸,毕竟“老而好学如秉烛之辉”(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辉》。)这一醒,使刘邦认知以往之读书无用论、鄙薄读书人、撒尿溺儒冠乃多不是  ;这一醒,也使刘邦接纳了儒生陆贾提出的天下居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的道理。诚然,老而好学虽堪夸赞,总不如少壮至老始终好学。读书励学也须文火慢煨,宜早养习。刘邦若早诲其子励学好读,刘盈或许不致仁弱无能,为吕后所控。好读成习,情趣植于内腑,方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我教育也自能养成。

       

(同日发表于百度空间·《思悟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