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网络学院祝福大家中秋节快乐 今天给大家带来干货 阿联笔记,第一手骨科新认知笔记。 由阿联携手创伤网络学院推出的 《阿联笔记》 先看笔记再看视频 看笔记前请思考: 1,在做股骨近端手术的时候,是不是有过类似感受:往往正位很满意,侧位很失意? 2,有没有遇到过明明感觉很好,股骨近端钉子却穿着后层皮质出去的情况? 3,是不是感觉DCS/角钢板已经是过时的技术,在股骨近端用处不大? 以下是王满宜教授的分享,阿联根据王教授的白板手绘进行了配图: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骨折手术的一些技巧。 很多的临床医生,尤其基层的医生,做手术的时候会问一些问题。 有时候他们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我利用白板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做手术的时候,注意点在什么地方? 能解决什么问题? 希望能解决你的一些实际问题。 我先讲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通常打三颗空心钉。 正三角还是倒三角学界争论目前没有最终结论。 没有太大区别。 在正位像股骨颈骨折是这样, 我们在C形臂上看,不会有什么问题。 视野是这样(灰色圈圈内)。 但是在侧位像上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为什么呢? (我画的大粗隆比较突出。) 股骨颈骨折三根导针出问题最多就是在这侧位像上。 正位像你视野全能看到这三个针的位置,但是侧位像上就有问题, 为什么呢? 我们现在打股骨颈侧位导针是闭合着打,如果针在侧位的入点偏后; 通常第一根导针比较重要, 譬如第一根导针的位置是这样,侧位像看到是这样, 看不到入点, 位置相当相当地好, 那可以了,打另外两根针。 实际上这时把另外两根针的最佳位置已经占据了。 因为另外两根针在第一根针前一颗,后一颗, 整体针的位置都偏后了。 我们知道,这个点的横截面是圆的, 第一根针的进针点就偏了,那打第二根针就一定从外面出去, 打不到很好的位置了。 可是侧位像视觉上给你看,位置特别好。 所以我们在侧位像上找这个(进针点)位置的时候,一定要选它的中点。 C形臂看的应该是这个位置(绿色圈圈),头没必要看它; 一定看到这个入针点的位置是在中心的,再打两外两个针。 小结:股骨颈骨折关键点在侧位的入针点。 关于髋部第二个问题股骨粗隆间骨折。 现在髓内固定用得很多,其实髓外固定还没有完全被替代掉。比如说我们来做陈旧(骨折)的截骨来纠正髋内翻,我们也用了钢板;再一个就是股骨颈冠状面有骨折的时候,用髓内针是不行的,那我们用髓外固定。那么髓外固定现在用的少,但是它的解剖特点对于将来做任何的手术,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说,我们做DHS,固定方式这样,固定的角度135度,正位上还是不是有问题的,发生问题都在侧位,而侧位上呢,主要发生问题都在95度角钢板,我们叫DCS。 为什么呢?因为95度钢板的入点在大粗隆下顶点下的2CM。它的入点高。 它入点高给你造成一种错觉, 在你切开的时候你切的是这一段, 你进针的时候取1/2中点其实就已经偏后了。 偏后去你要打角钢板,打DCS这根针就容易达到后头皮质层。 所以固定效果就差,没有在中心。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你把这个距离分成三等分,入点应该在前1/3点上。 所以给你一个原则,这个入钉点怎么打是根据解剖特点来的; 不是说你觉得它在中心就是中心, 所以在做DCS的时候,在做角钢板的时候,甚至是在反打LISS的时候, 凡是你在粗隆部位往股骨头内打钉子的时候,你的方向一定要偏前, (因为根据感觉的话,入点往往偏后了); 如果偏后往往失败率比较高。 小结:股骨粗隆骨折的髓外固定进钉点遵守解剖特点的原则。 满宜教授的授课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