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阴路: 家住这里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万宝全书 2017-10-05

百年老马路自带文化人的人设

夏末秋至,几场大雨过后,山阴路被洗刷一新,显得更为静谧。

山阴路不长,短短600余米,300多个门牌,乍一看去,很不起眼。不似旁边的四川北路那样繁华喧嚣,也不像隔壁甜爱路那般声名远扬,山阴路的特点,一个“静”字似乎就足以概括。但真的走进这条已有百年历史的马路,里面的故事,怕是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一)

百年前,1911年位于沪北的施高塔路(ScottRoad)修筑,这即是山阴路的前身。

自诞生之后的一二十年间,山阴路上的各式建筑,就不断丰富起来。这条南北向的小马路,每隔几步,就能看到一条长长的里弄朝东西方向延伸开去。站在街面上,看不到气势恢宏的大型建筑,也没有极尽奢华的旧时豪宅,但要论及建筑的多样性,称山阴路为上海历史建筑的博物馆,也毫不夸张。以恒丰里、四达里为代表的早期石库门建筑,以大陆新村、文华别墅为代表的新式里弄,以千爱里为代表的日式花园里弄,以及独立成套的西洋式公寓施高塔大楼,都集中在这条小马路上。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山阴路上的住户很多都是医生、教授、律师等体面的职业。走在山阴路上的人们,男的西装革履,女的旗袍合身,大家见面也礼貌客气,几乎听不到有人大声说话。而山阴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这里曾聚集了大批文化名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都跟这条小小的山阴路,有着莫大的干系。

(二)

1931年,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建设的大陆新村,在山阴路落成。大陆新村共有6条里弄,里面都是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新式里弄,里面已经配备了抽水马桶、燃气灶、电表等生活设施。1933年4月,鲁迅先生从虹口横滨路的住处,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搬至大陆新村居住,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在山阴路居住的三年多时间里,除了进行文学创作,鲁迅先生还时常会跟友人去餐厅聚餐,喝咖啡,并叫出租车与夫人许广平去看电影。身着一件灰蓝色棉布长袍,脚穿一双黑胶鞋的鲁迅,时常会穿梭在山阴路的树荫之下,步行至他位于溧阳路的藏书室,或在周围散步访友。

搬到山阴路后,鲁迅先生跟诸多挚友,都变成了邻居。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就住在不远的千爱里,他开办的内山书店就位于山阴路近四川北路的街口,彼时是上海左翼进步书刊的出售点,也是鲁迅、郭沫若、田汉等进步人士的聚集地。大陆新村的对面,是东照里,这里的12号是瞿秋白曾经的住所。鲁迅家,与瞿秋白家相距不足百米,他们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时常会去瞿家走访,瞿秋白、许雪峰等共产党人,也曾在鲁迅的住所暂避危难。左联的不少成员,当时主要的活动和居住场所,都在山阴路的周边区域。1935年6月,瞿秋白被国民党杀害,为纪念亡友,鲁迅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大部分时间用于瞿秋白《海上述林》的出版、译作上,直至逝去。

(三)

此后二十余年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风云变幻。而山阴路依然维持着那份安静,以及文化的体面。一位几乎与新中国同岁的老伯,从出生至今,一直都生活在山阴路的文华别墅。在他的记忆里,跟别人说起自己家住山阴路,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因为这条马路几乎就是文化人的标签。

几十年前,山阴路两旁种着的还是白杨树,家家户户都喜欢种些花花草草,一进弄堂,就如同进了植物园一般。没有一辆辆公交车驶过,也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喧哗,山阴路继续维持着那份安宁。

百年后的今天,山阴路近乎百分之九十的建筑,都得以保存。走访的这天,一个剧组正在恒丰里拍摄外景,老字号万寿斋的门前依然排着长队,有老人搬着凳子坐在路边的树下喝茶聊天。在鲁迅故居的旁边,一家没有招牌的咖啡馆静静的开着,里面东西的摆放充满了怀旧风格。店里的书架上,是一本当下被拍摄成网剧的原著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旁边摆着鲁迅的《狂人日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