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雲泉 2017-10-05

2

中国第一皇陵考古传奇(贰)

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图 ·老照片由网友“衆人都是”提供

文物图片《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 冯汉骥

文 · 闫佳楠

永陵第一阶段考古发掘令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简称“史语所”)主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简称“中博院”)主任李济激动不已。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刚结束,李济旋即与冯汉骥联系,愿意参加永陵后续的发掘清理工作。1943年1月16日,由“中博院”筹备处和“史语所”联合组建琴台整理工作团参与发掘,主持机关为四川省古物保存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任主席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等任名誉赞助人,执行机关为四川博物馆,协助机关有“中博院”院筹备处和“史语所”。团长由吴金鼎担任,参加人员除了第一阶段的考古成员外,还有“史语所”考古组的王振铎、王文林,营造学社莫宗江、卢绳等。

“史语所”考古组是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其每位成员在早期中国考古学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如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后冈三叠层的发现者梁思永、“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秦青铜器研究奠基者郭宝钧、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夏鼐等等,而同为“史语所”考古组元老之一的吴金鼎却少有人注目。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吴金鼎

吴金鼎

字禹铭,1901年生于山东省安丘县万戈庄。早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成为第二届的新生,其导师正是李济。1928年3月至1929年10月,返回齐鲁大学任助教,并开始在山东进行考古调查工作。期间发现龙山镇城子崖的龙山文化,为日后“史语所”考古组大规模发掘龙山文化奠定了基础。1930年吴金鼎到“史语所”考古组任职,先后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冈等著名历史遗址的发掘。1933年,吴金鼎进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修读考古学博士学位,后跟英国埃及考古学泰斗彼特里教在巴勒斯坦做考古发掘工作。同冯汉骥一样,1938年吴金鼎学成返国,他立刻投身到田野中去。

1938年11月15日至1940年6月,史语所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中国营造学社联合组建苍洱古迹考察团,在吴金鼎的主持下,同王介忱、曾昭燏等人从事大理及洱海一带的考古,并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此次云南苍洱境的考古发掘直到今天依然是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典范。翌年初,“史语所”、“中博院”筹备处以及营造学社又联合组成川康古迹考察团,展开四川以及西康地区的考古工作。团长依然由吴金鼎担任,团员包括高去寻、曾昭燏、王介忱、赵青芳、夏鼐、陈明达等人。吴金鼎为此次考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将四川分为六个工作区。1941年1月到2月,考察团先在第一区内展开调查,发现南溪葬地、九家村崖墓、双头江、旧州城等遗址。3月到4月,考察团溯岷江而上,到达第二区成都平原。在新津发现堡子山葬地、旧县城遗址。在彭山发现蔡家山葬地、双江葬地。在温江发现古城埂遗址。在成都发现青羊宫葬地。在郫县发现马镇古城遗址。可以说吴金鼎通过多年西方理论方法的学习以及中国田野考古实践已经成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第一流的考古学家。梁思永曾经赞誉:“像吴禹铭先生才算是田野考古学的正统派,着重田野考古而轻视故纸堆中的研究”。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1941年川康古迹考察团考古学家在彭山寂照庵合影(源自《四川彭山汉代崖墓》第1页)照片人物左起:吴金鼎、王介忱、高去寻、冯汉骥、曾昭燏、李济、夏鼐、陈明达

1943年初,被称为“田野考古第一”的吴金鼎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到琴台整理工作团,这不仅是永陵考古工作团队的幸运,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幸运。 1943年3月2日,永陵第二阶段的发掘整理工作正式开始。1943年9月21日全部发掘结束。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1943年考古发掘时的永陵

第二阶段的发掘整理工作主要发现了永陵的墓道及地宫结构,还有对前室和中室进行清理。此次出土文物包括玉大带、银猪、银罐、铁猪、铁牛等共668件。难能可贵的是,发掘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有2964张,笔记卡片2496张,在当时战乱不断、物资匮乏的时期是极其罕见的。11月,琴台整理工作团又重启地宫进行测绘工作。为了保护和研究这批珍贵的文物和资料,琴台整理工作团将全部出土物移交四川博物馆进行整理,以期发表考古报告。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哀册褾首神像复原图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前室劵额上的彩画

整个第二阶段发掘期间,永陵宛如明星,时时为人热议。在发掘过程中的现场参观次数就达到20次,参观者主要是政治界、新闻界以及学界人员。之后,时见有关永陵发掘进况的报道。1947年,四川博物馆又将第二阶段发掘出土文物在皇城坝明远楼公开展出,为时一周。在当时战火纷飞,人心浮动时期,这不仅给民众上了堂生动的国民教育课,还极大的振奋了国民地爱国信心。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随着抗日战争愈加惨烈,国家已到存亡之际。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果的吴金鼎愤然弃文从武,永陵考古报告的编写被迫搁置。他加入了军事委员会,去了四川新津的美国空军第二招待所做主任,为抗战服务。直到1948年9月18日,年仅48岁的吴金鼎在济南病故,他再也未能从事他最热爱的考古事业。这位学者犹如流星般,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候,悄然而逝。时隔二十多年后,1964年,冯汉骥重新整理王建墓发掘材料,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发表于世,完成了吴金鼎考古事业的最后遗志。报告不但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墓葬环境与墓室建筑结构,而且注重考古研究工作,对二十四乐伎、十二力士以及王建坐像做了深刻的分析研究,成为考古发掘报告的经典著作之一。

微信号: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