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明君

 黄兆军中医书籍 2017-10-05
宋仁宗:历史上最厚道的皇帝

 孟子说过:“仁者,王道也。”在他看来,仁是统治者最高境界的政治修为,战无不胜的统治利器,是封建君主们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所谓“为人君,止于仁”。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后,他的这套思想也成为所有皇帝的共识。所以,当某些大臣们拍皇帝马屁时,总能听到“仁君”之类的字眼。可惜的是,“仁”就像托福的满分一样,十分难得,以至于到宋朝之前,无论多么自负、多么臭美的皇帝,都没有一个人敢把自己的庙号定成“仁”。但是在宋朝时,却出了一位宋仁宗,他的统治水平不仅达到了仁的境界,还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国内舆论的一致认可。即使多年后,野蛮的金国大军公开盗毁北宋皇帝陵墓时,唯独对他的陵墓表现出了文明,连一砖一瓦都未动。这一切,只因为一个原因,宋仁宗是位厚道到家的皇帝。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以厚道出名,但是唯独宋仁宗的厚道是出于人的本性,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种本性和自己的待人接物统一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到了统治中去。

  就拿我们刚直不阿的包拯包大人来说,他本人有着良好的二杆子精神,经常为了一件事向宋仁宗大盆大盆地泼口水,事情如果不按他的意思解决绝不罢休。而宋仁宗本人太厚道,每次不但不计较,还都成全了包二杆子的刚直不阿。譬如有一次,宋仁宗的一个宠妃想打打秋风,就跟他吹起了枕边风,想要个乌纱帽给自己的亲戚张尧佐戴戴。仁宗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就把三司使赏给张尧佐。三司使掌管国家经济命脉,没有相当的业务水平是万万不行的。张尧佐的能力碰巧很弱,不是理财的料,委任状刚下,就有很多大臣表示不满,其中情绪最大的就是包拯和唐介。他们二人可不管张尧佐是什么皇帝宠妃的亲戚,抬笔就写了一份弹劾书,赶在张尧佐正式就职之前交给了皇帝。宋仁宗是个讲理的人,看到包拯讲的入情入理,就开始头疼。一头是自己的爱妃,身后有爱情撑腰,一头是包二杆子,身后有公理撑腰,宋仁宗夹在中间难受了几天,就给张尧佐的乌纱帽打了九折,让他做宣徽使去了。包二杆子依旧不满意,因为宣徽使是皇帝身边的近侍高官,级别比枢密使只低一点,能力方面的要求不比三司使低。包拯这次没写奏章,直接在大殿之上就和宋仁宗理论起来。包拯做过御史,靠的就是舌头和笔杆子吃饭,争论的时候舌头比刀剑都犀利。而宋仁宗平时只管盖章,对大臣的意见说“yes”或“no”就行了。在这场朝议中,宋仁宗明显处于下风。而包拯当天超水平发挥,满嘴的唾沫星子一波接着一波地溅到皇帝大人的脸上(不知有没有口臭),肆无忌惮地冒犯“龙颜”。仁宗呢脾气太好,抬起黄袍的袖子来擦擦脸,然后继续听。后来实在擦不过来了,就要起身离开,包二杆子开始发飙,硬是让这位堂堂的天子爷又乖乖回到了龙椅,直到把话听完。最后宋仁宗拗不过包二杆子,只好让张尧佐原地踏步。他下朝后见到张妃,心有余悸地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这件事后,张妃再也不敢伸手要官了。

  人厚道就会倒霉,宋仁宗这头儿刚被包拯喷了一脸口水,转脸又碰上了口水大王余靖。这位余大嘴是个邋遢程度仅次于王安石的家伙,一个月洗一次澡已经很难为他了。每次上朝,他都带着一身臭鸡蛋味儿站在大殿之中,没病的都被熏出病了。让人头疼的是,他还是个超级大侃家,每次奏本都像说评书一样,滔滔不绝。有一次,宋仁宗要修一座塔,开支浩大,余靖表示反对,并同皇帝大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仁宗皇帝当时那个痛苦就别提了,下朝后,他回到寝宫第一件事就是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然后擦掉脸上的唾沫星子。太监问他咋了,宋仁宗委屈地说:“被一汗臭汉熏杀,喷唾在吾脸上。”

  以上是对待大臣的态度,我们再来看看宋仁宗是如何对待下人的。有一次,他出宫去,路上不停地回头往后面看,宫女太监们都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回到宫里,他坐下的第一句话就是让人拿水来,还连声叫渴死了,原来这就是他不停回头的原因。皇后就问他:当时渴了,干吗不叫下人们去取水呢? 宋仁宗厚道地分析,回宫一趟路途遥远,本来天就够热了,让下人们往返一趟岂不是给人家找麻烦吗。

  对下人尚且如此,对待百姓就更没得说了。据《宋史》记载,有天夜里,他加班批阅奏章,事情弄完已经深夜了。这时的他是又累又饿,十分想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但是他咽了咽口水,硬是憋了一晚上也没说出来。皇后知道后就问他,区区一碗羊肉汤随便吩咐一声就得了,干吗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呢?宋仁宗听完,做了一番颇有见地的分析:宫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帝皇后索要一次,就会成为惯例。万一昨晚吃了羊肉汤,御膳房以后就会天天杀只羊备着,一年下来就会消耗掉三百多头羊,等于开了一次很坏的先例。宁肯饿一次,也不干这种劳民伤财、涂炭生灵的事。

  宋仁宗贵为一国之君,却能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而且“他人”的概念不仅包括一起共事的大臣、天天见面的下人,还包括很多素未谋面的黎民百姓,甚至是作为牲畜的羊。康熙号称圣祖仁皇帝,可他连年过七旬、做了几十年安分守己良民的崇祯皇帝的二儿子都要凌迟处死,比起宋仁宗的仁,他的仁是明显注过水的。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清高宗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四大发明,其中三大发明诞生于宋朝,唐宋八大家其中六大家在仁宗之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