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心血管疾病辨治体会 (转载)

 benls 2017-10-06

摘要:笔者认为,对于辨治老年心血管病,在临床辨证和治疗遣方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点,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概括总结为用药轻灵活泼,崇尚平和之剂、刻刻注意顾护胃气、注重调理肠腑、注意虚实关系,补虚泻实,分清主次矛盾、注意守方缓图,剂型灵活多样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辨证施治;临证体会

笔者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诊疗工作,对于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居多,在临床治疗遣方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点,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兹将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介绍一下,以就正于同道。

1、用药轻灵活泼,崇尚平和之剂: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对于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主张轻灵活泼,崇尚平和之剂。如补气喜用太子参、黄芪、云苓、白术;少用红参、党参。因其性偏温偏燥,易劫伤阴液。养阴补血喜用生百合、玉竹、麦冬、沙参;少用生地、炒枣仁、柏子仁、元肉。因其太过于滋腻,易困阻脾胃。理气喜用木香、香橼、佛手、枳壳、谷麦芽等;少用川朴、枳实等破气之品。宽胸化痰喜用瓜蒌皮,少用瓜蒌,避免引起病人腹泻。鉴于老年人少有大虚大实、大寒大热之证,而少用附子、干姜、肉桂、细辛等大辛大热之品。最喜用生百合、生山药、芡实、莲子等药食兼用之品。在对具体疾病的治疗上,治疗冠心病,多在四君子汤、生脉饮、瓜蒌薤白剂、二陈汤、冠心二号方中配伍取舍。补气用四君子汤,益气养阴用生脉饮,宽胸化痰通阳用瓜蒌薤白剂,化痰用二陈汤,活血化瘀用冠心二号方。治疗心衰,多强调益气活血利水,而少用温阳之品。治疗高血压、眩晕证,养肝肾之阴多用女贞子、旱莲草、杞果、首乌、楮实子、桑椹。平肝潜阳多用白蒺藜、菊花、石决明、草决明。脾虚湿盛多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泽泻、生牡蛎加减。治疗失眠,养心安神多用生百合、炒枣仁、茯苓、茯神、远志、合欢皮。重镇安神多用生龙齿、生牡蛎、生龙骨。

2、刻刻注意顾护胃气:心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其脾胃较虚,不耐过寒过热之药物。另外,在心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痰湿、瘀血为重要的病理因素,痰湿本性粘腻,最易困脾,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从而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而在临床上表现为胃痛、痞满、泛酸,烧心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又能诱发心血管病的发作。若临床治疗只顾治心,而忽略胃气的顾护,往往是心病未愈,又见胃病,顾此而失彼。因此在临证中可酌加木香、砂仁、焦三仙、炒鸡内金等辛香消导之剂来顾护胃气。若胃阴不足而致之胃痛,可加用百合乌药汤(百合30g,乌药10g)。吞酸加用煅瓦楞,浙贝母,海螵蛸。腹泻可加用芡实、炒山药、炒扁豆、诃子等。岳美中老中医曾有言:“若医者治慢性病懂得培土一法,思过半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心血管病。有时径从脾胃入手调制心血管病,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顾护胃气应贯穿于心血管病治疗的始终。

3、注重调理肠腑:在应用中医药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时,深感调畅肠腑法至关重要,因为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功能减退,肠道运化功能衰减,所以老年人多有肠腑功能失调,或有便秘,或大便溏泻,因此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时应顾及于此,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肺心病:多数肺心病合并感染入院治疗者以肺热壅盛者居多,对此证型应以清肺泻热为主,一定要注意病人的大便是否通畅,如肠腑之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而喘咳难平,因此一定要佐以润肠通便之品,如蒌仁、炒杏仁、大黄等,对大便艰结难解者可给予大承气汤口服或灌肠。心力衰竭:由于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全身各系统均可表现为瘀血状态,如肠道瘀血,粘膜水肿,可表现为大便溏泄,但有一部分病人亦可表现为大便秘结或大便虽不秘结,但排便较为困难。腑气不通,一影响肺气之肃降,水液代谢更为不利;二可加重肠道血液循环障碍;三可影响毒性代谢产物之排泄。故应注意调畅大便,对于大便溏泄者,可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方中加入炒山药,炒扁豆,芡实等补脾肾收敛之品。津枯便秘者,用桃仁、杏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气虚便秘者,用黄芪、当归、肉苁蓉、蜂蜜等温润调肠;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病人体质尚能耐受者,可用大黄苦寒攻下但不可过用以伤正气。冠心病:很多老年冠心病病人,往往在排便用力时发生心室颤动和急性肺水肿而致猝死,因此对于以上患者,应常规应用麻仁润肠丸、复方芦荟胶囊等通便药。辨证无论是气虚血瘀,痰浊内阻,阴虚内热,阳虚寒凝,都应顾及肠腑,而酌情使用通便药物以保证大便之通畅。高血压病:不管虚实之证,在老年高血压病多合并便秘之候,特别一些肝阳上亢或肝火炽盛病人,合并大便秘结时,热邪上冲于脑病人则表现为头痛、面赤,虽服降压西药亦不理想,盖此因腑气不通,浊气上冲于脑之故,因此在高血压病人辨证治疗时如伴见便秘者,可据证加入通便药,往往可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过食膏粱厚味有关,通泻大便,消积导滞,也能降低血脂。笔者在临床上喜用桃仁承气汤加山楂、制首乌治疗高脂血症。

4、注意虚实关系,补虚泻实,分清主次矛盾:老年心血管病,多数病程较长,多虚实夹杂,虚多表现为气虚、阳虚、阴虚,在脏腑多表现为心、肺、脾、肾虚,在实证多表现为血瘀、痰浊、水湿、寒凝等在虚证中中尤以脾气虚为主。脾虚运化无力,易助湿生痰;气虚运血无力,易致瘀血。故病多本虚标实之证。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其标本虚实,偏于虚者,用药以补为主而辅以通利;偏于实者,用药以通为主而辅以补益。 一定要在某个阶段区分虚实之孰轻孰重,有针对性的遣方用药,但是注意补虚勿忘泄实,尤其不能恋邪;祛邪不忘扶正,勿过用峻猛之品,以防伤正。另外注意中病即止,尤其饮食疗法的配合运用。

5、注意守方缓图,剂型灵活多样,可以选用膏滋、丸剂等:由于老年心血管病病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的多种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胃炎、脑血管病、体虚感冒、肺病等,这些疾病多为慢性病,且多与心血管病存在着密切联系,如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肺病等,因此在治疗用药时要统筹兼顾,找准其共同的病因病机,统一综合调治。以上疾病多为慢性病,因此找准病机后要注意守方缓图,不可操之过急,根据每个老年病的人的体质等特点,可以选择适宜的剂型如膏滋、水丸、散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