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知乎大神采铜分享会

 Karl 2017-10-06

2016年6月18日晚上 8:00,“知乎大神”采铜老师带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做客北京趁早读书会,在线上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干活满满的分享。

采铜老师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分享:“心智革命与新时代专家的自我养成”(原名: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第二部分是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介绍,包括章节结构、写作背景和过程、适合受众等;第三部分是互动提问环节,共约90分钟。

被称为知乎大神的他究竟是谁?

知乎第41161号用户,至今为止,他拥有538263名粉丝、贡献了981个回答、获得了538919个赞同 、124666次感谢。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振聋发聩,引来上万人的喝彩。

——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较真与理想主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赢得了无数人的点赞!

——他曾出版的电子书 知乎「盐」系列之《深度学习的艺术》 《开放的智力》连续84周占领同类书榜首,全五星评价,豆瓣9.4分高分推荐!

——最新著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受到马伯庸、张佳玮、刘未鹏、战隼、周晓农、梁边妖、李松蔚、动机在杭州鼎力推荐。

一、心智革命与新时代专家的自我养成

采铜老师分别从知识迁移、信息筛选、洞察深层结构、构建心智模块四个方面对“心智革命与新时代专家的自我养成”进行解读。

1.心智革命:知识迁移与远距联结

首先,采铜老师希望带领大家去思考:我们要成为时代的专家,知识的目标是什么?

“收益半衰期”理论源于采铜老师在“知乎”上的一篇文章。

“收益半衰期”事件是指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

比如长半衰期事件有: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追求短时间的收益最大化,做一些高价值、短半衰期短事情(如买一件时髦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等)。因此,我们应多做一些长半衰期短事情。

在“收益半衰期”理论在知乎火了之后,采铜老师开始反思:为什么这个答案会火?他认为是因为自己用了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把核物理学中“半衰期”的概念迁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显得特别形象同时也很有说服力。“半衰期”由此升级为一种二阶知识。

这件事儿让采铜老师认识到:如果我们善于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迁移到我们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东西,它既有原本意义,同时也可以通过迁移,进行二次解读,应用到其他情境中,从而这个知识就变为二阶知识。

与两类知识对应,也存在两种专家——常规型专家和适应型专家。

常规型专家:只解决常规型的任务。

适应型专家:更高阶更高级的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更高效和创造性,而创造性来源于知识的迁移。为什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更多的二阶知识,因此他们能够灵活地解决从没遇到过的、新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学习自己本领域内的知识,会发现现在学习的很多东西会快速过时。因此,采铜老师指出:我们的目标不仅要成为常规型专家,还要成为适应型专家;我们不仅要学习本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学习从其它领域的迁移过来的知识,这些将丰富我们知识体系和知识库,让我们变得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去解决一些复杂性问题。

2.信息筛选:专精为主,博览为辅

确定知识的目标之后,就要进行信息的筛选。信息筛选的原则是:内心中要有一个或若干个主旨问题,在主旨问题的牵引下实施学习。

主旨问题是需要我们长期去解答的、一个复杂的求知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花相当长时间一步步去收集材料、去思考、去探索,甚至去做些实验,才能解答。

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意味着不要局限于学科边界内。当我们去思考一个很深入的问题时,这个问题本身很可能是没有学科的边界的,因为学科的边界是人为划分的,而问题本身就存在于世界之中,存在于这个整体之中。所以问题就成了我们一个思考中枢,甚至信息筛选器的作用。

但是长期围绕主旨问题筛选信息,也会造成弊端——视野窄化。我们的视野不善于关注更多、更广阔世界的东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需要采取辅助的形式,采铜老师称为“随机漫步法”,如随手翻开一本杂志,逛书店、图书馆、看展览,结实新朋友。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将80%的信息用主旨问题筛选,20%的信息来自“随机漫步。”

讲到这里,采铜老师列举了民国时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王云五在《专才与通才》中的一段描述:“一群的山上必有一个最高峰,但最高峰并不是平地直起的唯一峰顶,往往有许多较低的山峰环绕着它。这个最高峰好像是一项专攻的学科,而环绕着它的较低峰顶,好像是这位专家旁通的其他学科……对于专攻某一专科的人,其所主修者有如最高峰,其所兼涉者有如众峰。我之所谓通材,正可以群山式形容之。因此,我也用两句话代表:为学当如群山式,一峰突起众峰环

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应该这样,我们应有一个自己专攻、专精的领域,同时也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有所熟悉,这样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

3.选择视角洞察深层结构

对筛选过来的信息如何加工?采铜老师建议选择一个自己的独特视角,进行相对深入的加工。以读书为例,一本好书,内涵丰富,有很多维度和侧面,如果走马观花,很可能每个维度和侧面都不会留意,但如果读书时专门选择某一个角度,那很可能这个角度你会看的比较深入。

这里采铜老师列举了台湾画家几米、苏东坡的读书法,他们的共通之处都是通过选取独特看书的维度和视角,仅仅去截取所需要的东西,而这样的专注对信息的加工会非常深入。

采铜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法——在表象之后提炼出一个深层的结构。这是一个我们在平日读书中可有意识地使用的方法,即在一个信息的表象基础上挖掘出一个相对性的、底层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复用到别的场景中。

因此对信息进行深度解读的三步曲包括:选择个人视角,切入点;屏蔽无关信息;洞察深层结构(如构成要素、次序或流程、权重或优先级、因果关系/反映链、隐喻或类比模型)

4.打散再组合:构建心智模块

对于筛选过的信息如何处理?筛选过的信息如同乐高积木,每一块都是采用统一结构单元,通过大量拼接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图形和模型。对知识处理也是如此,首先要提取有价值的知识碎片,然后再组合成一个知识系统。

如果我们在获取信息时只保留整体系统,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现很难使用,因为我们能用的仅仅是一些碎片。王云五老先生通过“记卡片”构筑知识系统的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卡片和本子的区别在于,本子没法重组,卡片可以不断进行灵活地重新组合。

信息分析工作的目的是找到有价值、高价值的知识碎片,我们需要“打散再组合”思想指导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采铜老师推荐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称为“泛主题阅读法”:与主题阅读的区别在于,在主题阅读之外寻找别的类别的书籍,在其中寻找相关的小的段落。经过泛主题阅读,可以搜集较多的知识碎片,构建心智组块。

最后,采铜老师提出专家知识体系成长模型,分为五个台阶:存档、提取、洞察、建构、重组。一般人只要能走到前三个台阶就很不错了,后两个台阶是创造性工作需要用的,但绝大多数人只做到了第一步——存档,然而这种存档只是一种物理的存储,并没有把知识搬进你的头脑之中。

二、《精进》新书分享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由七个关键词、七个主题、七个章节来架构而成。七个关键词依次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考、努力,成功。每一章围绕一个关键词,深度分析关键词背后的内涵,并从不同侧面角度对关键词进行论述。

这本书所参考的信息来源有三类,包括心理学理论,不同领域专家和大师经验,以及采铜老师自身学习、工作经验的总结。这三个角度相互加叠、相互印证,抽取出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最终形成此书。

采铜老师回忆写作的过程 “写书的过程很辛苦,因为一本书有非常大的篇幅,系统性很强,对作者挑战很大。在写作过程中,也有被卡出的时候,这时候就坐在电脑前,打开文件,强迫自己去想第一句话,然后想着想着就能写出来了。也有拖延但不严重,因为我对自己有强烈自信,相信自己能战胜这个挑战。”

从内容上来讲,这本书偏方法,特别注重正确道路下寻找一种可操作性的方法,写作时也有意识的与鸡汤书籍区别。这些可操作的方法,分布在七个不同主题中,每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因此这本书信息量和信息密度很大很高。

这本书的受众,主要面向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士,但适合年龄阶段更广,现在很多高中生,甚至大学青年教师都在读。

谈到写作带来的收获和未来的计划,采铜老师说“虽然写作过程艰辛,但完成之后满足感、成就感很大,虽然这本书并不是很完美的作品,以后我会不断精进,在今后写作道路上继续前进,继续提高自己,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

三、问答环节

1.请采铜老师推荐有用的读书工具?

推荐印象笔记,搜素功能强大,因为累积比较多的知识碎片后,需要通过搜索功能提取,这时候做分类会力不从心。

2.上班族如何更好、更有效的阅读?

读书时最好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就可以做主动的猎取,把知识串联出来,能够把静态的知识激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输出,大胆写一些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会把你所知道的知识串联在一起;读书时读的东西也应该是有所关联的,看书应有主题,如看一个作者的书,这样信息的挑选本身就有关联。

3.新进一个行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跟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有价值;在一个领域入门的基本方法是看教科书、导论类教材,从教科书入手是最靠谱的、最快捷掌握一个领域的方法;如果是实践性行业,看一些白皮水、宏观性研究报告,也会对这个行业了解有所帮助。

4.您在闭关中的收获和感悟如何?

我的闭关还没有真正完全开始,现在仅仅是半闭关,挡掉了一些社交活动,但有些还是要继续进行。真正闭关是完全关掉微信,关在一个小房子里看书。对我来说能够静下心来看书是最好、最喜欢的状态,需要这个时空和环境,静下心来单纯的来看书。

5.我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刷朋友圈、微博,您如何看待?如何才能从刷朋友圈过程中最大程度收益?

刷朋友圈和微博,每天适当花时间做没什么不好。因为人是平衡的系统,有多个不同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不是单调运转机器,需要干很多正经事也需要有休闲、娱乐放松,这样的状态比较健康、可持续的,如果一直把弦绷得很紧,一直很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其实也没有必要。

6.遇到难题时怎么办?

我的一个习惯是当遇到难题时换一种场景,或者干脆放松、休息,可能灵感就会出来。

7.推荐书目

《写作法宝》、《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四、我的收获

采铜老师的分享广受大家好评,分享一结束,勤奋的小伙伴们就立刻分享了自己做的思维导图。

听了采铜老师的分享后也收获颇丰:

1.建立“专精为主,博览为辅”的知识结构

采铜老师建议“我们应有一个自己专攻、专精的领域,同时也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有所熟悉,这样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这与SusanKuang在《全才的优势》中提到“让自己拥有更全面的知识和更多元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在全面的基础上,选择能突出自己优势的方向重点发展”相互印证。

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时代,打造专业并全面的知识体系是确保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2.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采铜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的初心是“采铜于山铸新器,学心知智启世人”,希望帮助大家变得更有智慧,学会主动地、积极地思考,因此他在《精进》中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论和践行工具。这让我想起了李笑来老师关于操作系统的观点,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运行处理机制,就像计算机一样……这样的操作系统,不是每个人随机自带的,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安装,且不断升级。这种升级,就像银行的复利一样,会因为累积不断成长,而且在某个时点爆发出来,获得巨大的收益。一个人如果保持这种状态,不管你是自己创业还是上一个常规的班,时间就会是你的朋友。反之,一个从来不做升级的系统,就只能被流逝的时间搜刮走你生命存在的价值,最可怕的是,这种粗糙、原始的操作系统漏洞百出却能持续运转,让你毫无察觉。这个敌人相当狡猾和隐蔽。”

只有操作系统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转型期找到自己的优势,保持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3.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

采铜老师在《探寻一种致用心理学:我的思想自传》中提到他曾经历过的一次重大打击:“职业生涯还未开始就陷落”。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倒他,在“以一种诡异的气氛中赋闲了三个月”后,他勇敢面对,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机。

这让我想起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所提到的“恩典”:“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是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然而,大多数人都拒绝承受恩典,因为“让恩典降临到自己到身上,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行使更大的权利”,“恩典的召唤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激励,因此不得不放弃幼稚寻求成熟;不得不忍受痛苦,从童年的自我进入成年的自我;不得不摆脱孩子的身份,转而形成称职的父母。”

采铜老师正是接受“上帝恩典”的少数人,也正是那段成长的痛苦,那份恩典,成就了现在的采铜老师。我们既要学习老师在书中写到的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直面挫折的勇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的价值并不亚于前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