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行動就有一半的機會|心理勵志|知識家

 心有靈犀6evtxo 2017-10-06

4種日常好習慣,讓你更滿意人生


27 九月 2017 知識家編輯

(圖片來源:Pezibear)

編輯/鍾宇筑

為什麼有些人的心理狀態總是很平穩,而且總能堅強的面對任何事情呢?仔細探究會發現,這些人偶個共同特質,就是很容易感到滿足。雖然「滿足」二字看似很容易達成,實際上我們卻鮮少對身邊事物感到滿意。但其實只要我們願意調整一下心態,「知足心態」人人都能培養。

倘若你也渴望讓人生更正向,生活不再被壓力佔據的話,試試以下三種方法,或許能幫助你哦!

1.只和自己競爭

前美國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曾說過:「沒有任何人能使你自卑,除非你先同意」。性格堅強的人不輕易讓自己與他人惡性競爭,更不會汲汲營營只為了爭取虛榮。

他們清楚的知道,當你不斷地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時,就會開始質疑自我價值,間接扼殺了自己的自信心,久了就會感到疲憊。通常多數人只會將自己生活多采多姿的那一面公諸於世,並不會輕易的展露困境。所以將自己的不幸或挫折與他人相比是非常無謂的舉動。

所以,只要和自己比較就夠了。只要今天和昨天相比,覺得今天的自己狀態變得更好,哪怕只是一點點,都是很大的進步。

2.遠離有害人群與環境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處的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力可是非常大的。倘若我們不慎誤交壞朋友,或是誤入不良環境,這些人與環境很有可能像蚊子般吸光你的正能量,奪走過去你所培養的好習慣。

你會發現,那些懂得知足的人,看上去往往比其他人要神采奕奕得多,就是因為他們懂得挑選身邊的朋友,更懂得將自己放在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想要培養知足觀念,就多和懂得知足的朋友相處吧!

3.保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每個人的內心,都遠比自己想像得還要強大許多。而正向心態會成為你成長的最佳資產。反之,負面思考則有可能成為你人生中最大顆的絆腳石。仔細觀察會發現,懂得知足感恩的人,他們清楚意識到想要成功,就必須不斷學習,因此會隨時讓自己保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不斷提醒自己要自我成長。

當成長型思維變成習慣以後會發現,保有如此心態便能輕易掌舵自己的人生,畢竟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該怎麼做對未來才是有利。

4.不要試圖掌控一切

我們常常把生活搞得煩躁不堪,正是因為我們總是圖控制大局。但即使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做到這點。而知足的人懂得接受自己的不足,也能夠接受自己無法控制所有事情,也正因如此,他們更懂得滿足。

當你願意擁抱自己的不足,你會發現自己的壓力減少了許多,也就不會輕易的心生不滿囉。

參考來源:Inc.

面對失敗好挫折?三招幫你重振士氣!


26 九月 2017 知識家編輯

(圖片來源:Flachovatereza)

編輯/鍾宇筑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的完美。當然,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而面對失敗、困境,要總是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也很難,尤其在論及生意時,若下錯了決策,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波及他人。除了必須承擔失敗的後果,更多了一份罪惡感。

但老是被這種悲傷的情緒困住也不是辦法。轉個念,從失敗經驗中獲取教訓,不也是一種學習嗎?而除了轉念以外,以下也將提供3種方法,幫助我們在挫折之後,能夠繼續站起來奮鬥。

1.接受自己不能掌控的事

我們不可能掌控所有事情,而有時候我們的能力也不見得如想像中好。這時,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就很重要了。當你認清自己能力做不到那些事情時,就能放下些許的罪惡感,如此或許就會有更多力量往前走。

2.把心思集中在能夠掌控的事

當你認清哪些是你無法控制的事情後,就要開始思考哪些是你能夠掌控,並且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把情緒集中於悲傷,但悲傷並不會讓我們有所成長。與其每天想著「為什麼我做不到…」,不如試著思考「還有什麼是我能做好的?」。而當你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完成那些自己能掌控的事物時,伴隨而來的成就感或許就能推動我們繼續進步囉!

3.從錯誤中學習

我們總是很容易把悲傷的情緒放大,卻很輕易忘記快樂的感覺。面對挫折時,承認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的悲傷雖然很重要,但並不代表一定要被這些負面情緒給困住。正視失敗可以讓你從中看見待改進之處,使你成長,但任由悲傷左右你的情緒只會使你陷入更深的泥淖而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挫折雖然會讓我們意志消沉,但換個方式,培養以上三種觀念,正視我們的挫折並從中學習,或許也能為我們帶來正面效益呢!

參考來源:In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