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游》备课札记(贾向盈)

 山湖微波 2017-10-06


2017年8月专辑9月专辑已出,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


《逍遥游》备课札记

 

西安市庆华中学  贾向盈

 

一、    首段第一层的内涵逻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此为庄子对鹏的基本介绍,突出鹏鸟出身不凡及体型庞大。

(“鲲之大”句,鲲与大是陈述关系,其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可翻译为“的”。许多人把“鲲之大”译为“鲲的巨大”,愚以为不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此句承上介绍鹏的行为。等海运时,它将迁徙。它的迁徙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有一定的时机条件的。“海运”是大鹏迁徙“所待(凭借)”之一。此句为下文论述鹏“有所待”张本。

——南冥者,天池也

此句属句内注解说明,解说“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句中的“南冥”这一地名。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引用既呼应印证了“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又进一步具体阐述鹏是如何迁徙的。它迁徙时,不仅要等“海运”的时机,还要“抟扶摇”才能升空,“以六月息”才能飞走。先借助“扶摇”后借助“六月息”,突出了大鹏迁徙时的“有所待”。

鹏鸟所凭借的“息”是什么东西呢?且听分解: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此句与上一句因“息”而内在关联。类比说明“以六月息”中的“息”是怎么一回事。

“野马”,指奔腾如野马的雾气。此句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把“野马”当做被陈述的主语,“尘埃也”判断陈述“野马”的本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进一步陈述尘埃是怎样幻化成“野马”之表象的。其二是把“野马”、尘埃共同当做被陈述的主语,译为: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也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此句在于讲授知识,揭示奥秘。沿着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路,这句仍是在阐发鹏鸟“有所待”之意,并不游离。

“野马”是一种表像,未必所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奥秘,许多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啊。认识有局限又何止于此?于是文章增添另一层意思,自然地继续推进,引出下文一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在理解此句时,根据下文“其视下也”,宜加上“人视上也”,与下文形成人鹏对举。当人们朝上望时,会看到天色深蓝,那么,人们会产生困惑:深蓝是它本来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的一种表象呢?此句进一步启发读者认识到人是有局限的。既然地面上的人认识有局限,那么,已经飞到几万里高空的鹏是否能够弄清天的的本色呢?是否像人一样会有局限呢?于是又回归大鹏之意象,引出下句: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给出了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许多鉴赏文在谈鹏鸟内涵时并未揭示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这一内涵,颇有遗憾。

 

以上为文章首段第一层。就连神奇的鹏鸟都是有所待、有局限的,鹏鸟并不“逍遥”!它是“逍遥”的反面典型!庄子形象地从反面遥证文末“逍遥”之主张。这只鹏鸟几乎说尽作者意思。

本层叙述先扬后抑。起首铺陈鹏鸟多么神奇多么庞大为此后论述鹏有所待有局限做铺垫,扬得越高,抑得越切。

本层奇思飘逸、天马行空而又层层相扣、步步推进,真真雄奇之极!

 

二、蜩、学鸠之笑与斥鷃之笑各有侧重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鹏南迁时,需要积聚更大的风,需要更大的凭借。但蜩与学鸠不能理解这个: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与学鸠自叙自己的飞行能力:“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它们的飞行本领实在太差,当然想象不来大鹏凭借什么飞到几万里高空,进而又朝南飞到南冥。

但蜩与学鸠自叙时的口吻很坦诚,似乎连它们自己对自己的本领也不满意。它们自知无能,嘲笑大鹏主要源于能力局限。“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怀疑中流露出一点不懂而询问的味道。

鹏“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斥鴳自叙飞行本领时口吻很得意,它对自己的飞行本领很满意,自以为是地自诩为“飞之至”,很有些“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慢。它不自知无能,嘲笑大鹏主要源于盲目自大。它两次问“彼且奚适也?”在怀疑中充满着自负而教训的口气。

同样因为无知而嘲笑大鹏,但斥鴳不同于蜩与学鸠。蜩与学鸠是“很傻很天真”,而斥鴳是“很蠢很自大”。

 

三、汤之问棘也是已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本中,《逍遥游》第二段在“汤之问棘也是已”后使用了句号,又因为“是”为“这样”之意,所以,这里这样排版,就让读者以为商汤询问夏棘的内容是关于上文“小年不及大年”的。

这种排版很少见!很不主流!

大多数排版是在“汤之问棘也是已”后使用了冒号。使用冒号,领起下文。那么,商汤询问夏棘的内容,就不是关于上文“小年不及大年”的,而是关于下文“穷发之北”等等的。

另据比较权威的中华书局出版的陈鼓应先生著《庄子今注今译》,商汤询问夏棘的问题是“上下四方有极乎?”

《庄子今注今译》排版原文如下:

汤之问棘也是已: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陈鼓应先生注曰:“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这二十一字原缺,依闻一多之说,据唐僧神清《北山录》引增补。”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