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黄山区)方言

 黄山怪石 2017-10-06
 
 
    黄山区(太平)本区居民多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壮、布依、白族等,使用语言均属汉语方言,按语音差异可明显分为七种话,即吴语宣州片的五种话,徽语中的黄山话及江淮官话。
    分布情况大致是:
    太平话仙源、甘棠、耿城、三口、新明、焦村、龙门乡的大部分及贤村乡的上岭村、潭家桥的长源村、罗村等处土著居民说太平话,属吴语宣州片太平小片,是宣州片吴语的代表性地点方言。
    三丰话:新丰、永丰、新华及龙门的沿太平湖(原为舒溪河)一带土著居民说三丰话,旧称下太平话(包括秧溪)。与青阳的陵阳、泾县的厚岸、陈村的方言比较接近,属吴语宣州片泾陵小片,是太平话的特殊一支。
    郭村话 郭村的大部分(除山河村,该村土著方言属黟县宏村话),贤村的汤家、九里溪、戴家及桃源乡的桃坑、地理溪等处土著居民说宏潭话(宏潭旧属太平县),属吴语宣州片的特殊一支,亦称西太平话。
    旌德话:潭家桥的留东村、中墩村等处土著居民说潭家桥话,属吴语宣州话特殊的一支,与旌德洪川、江村话类似。从历史上来说又称东太平话(或称旌德话)。
    广阳话:广阳、乌石、清溪及桃源的售口等处土著居民说广阳话,属吴语宣州片铜陵、泾县小片,是宣州话中比较典型的一支。
    汤口话:汤口(包括芳村、寨西、岗村、山岔等处)土著居民说黄山话,属徽语歙县北乡小片,俗称歙县北乡话。
    江淮官话区境大部分畈区乡镇有不少居民说江淮官话。
    上述方言中,吴语与徽语为区境土著方言,江淮官话为移民方言。建国后,大力推行普通话。随着社会进步、人际交流的扩大,方言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并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区境说太平话的人口约5万余人,占全区人口的1/3。
    语音:
    区境方言繁杂,以吴语为主,其中太平话至今仍保存一整套中古全浊声母。《安徽大百科全书》将太平话定为吴语的代表性地点方言。这里以仙源、甘棠两地的太平话语音为例。
    声母:太平话声母25个。包括零声母。
    塞音:p波、t得、k哥吉。
    p'坡别 t'特敌 k'科局缺
    b婆部 d团盗林 g共狂奇健
    塞擦音:ts资脂 tc鸡知
    ts'雌痴 tc'妻籍直尺
    擦 音:f福花 v佛华微 s私诗
    z慈时柴坐  希世 集食齐赵
    x喝瞎 γ 孩鞋
    鼻音:m摸尾 逆日业
    边音:l勒纳
    零声母:袄衣乌鱼活
    声母特点说明:
    1、声母l-可以自由变读为n-,但通常以读l-为多。一般来说,古泥、来母今逢洪音都读l-;今逢细音泥母读 。如年 ,来母读d-,如连 。
    2、开口呼零声母字读 声母或 声母两可(老派读 声母为多),"鹅得"说 或 意义无区别,都是指鹅。故未将 列入声母表。
    韵母 太平话韵母37个,
    韵母特点说明
    1、元音i、u可充当介音和韵尾,做韵尾时实际音值是较松的I、。元音y不充当介音。
    2、元音e的舌位较开,实际音值是介于e和 之间的E。元音 的舌位也略偏低。韵中的主要元音舌位偏高,唇形略圆,韵尾u的舌位偏央。
    3、m、n 3韵是鼻辅音自成音节做韵母。 还可以充当韵尾。
    4、韵都只能自成音节。
    声调 太平话声调共6个,列表如下:
    太平话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调值 31 13 35 11 33 24
    声调说明
    1、阴平实际调值是32,为使调形醒目今作31;阴上是45,近作35;阳上是21,今作11。
    2、古平上去3声大致以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个调类,但古上声次浊字,只有来母今逢细音读d-声母的字是阳上,其余均归入阴平。古入声清声母字归阳去,浊声母字归阴上。
    声韵配合关系
    太平话的声、韵配合关系,按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开、齐、撮,列声韵配合关系表如下:
    太平话声韵配合关系
    韵母
    声母开口齐齿合口撮口
    1、p-、p'- 不拼开口的 和齐齿的不拼开口的 和齐齿的 。
    2、不拼开口的和合口的
    3、等声母没有阳平、阳上字,在阳声韵里也没有阳去字。
    4、等声母没有阴平、阴上、阴去字。
    5、声母没有阴去字。
    6、声母没有阴平、阴去字,在阳声韵里也没有阳上字。
    词汇
    将普通话、太平话、三丰话、宏潭话(郭村点)词汇分12类比照。内注读音、含义、古体字或异体字。比照中有音比,也有义比的,但都作普通话解义。
    语法
    太平话、三丰话、郭村话跟普通话在语法结构上基本一致,没有显著的差别,只是词法和句法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一、附加后缀"得"
    太平话里带“得”的词很丰富,读作[te]的轻声,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和“儿”。如:枣得(枣子)、桌得(桌子)、炉齿得(炉齿)、帽得(帽子)、蜜蜂得(蜜蜂儿)、麻雀得(麻雀儿)、蚂蚁得(蚂蚁儿)、蟹得(螃蟹)木虱得(臭虫)鱼庀得(鱼鳞)、蛛蛛网得(蜘蛛网),作贼得(小偷儿)等。
    二、附加后缀“儿”
    太平话是带"n"的词不少,为一舌类鼻辅音[n]的轻声。如小刀儿(小刀子)、鸡毛帚儿(鸡毛掸子)。糯米粿儿(糯米粿)燕老鼠儿(蝙蝠)、树杪儿(树杪)、竹枒丝儿(竹枝)等
    三、附加后缀"头"
    太平话中带"头"的词亦不少,读如"丢"(去声)。如木头、石头、日头、骨头、前头、后头、洋芋头等
    四、助词"咯"的使用
    太平话里有一个常用助词"咯",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过"或"了,其用法有二:
    一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用在动词的后面或句末与把联用(带有肯定语气。如:阿饿咯了(我已饿了)、佢看咯了(他已看了)、阿老咯了(我已老了)、水涨咯了(水涨了)、家去咯了(回家去了)等。
    二是连词作用,以形成补语。如:佢他忙碌咯头(他忙昏了头)、阿买咯车票了(我已买过来票了)、伊这本书阿看咯两遍(这本书我看了两遍)、街上来咯许多人(街上来了许多人)、佢打咯三斤油(他买了三斤油)等。
    五、介词"把"的使用
    太平话里介词"把"除表示被动句式外,还有一种用法很特殊,是普通话中没有的。"把"做介词与普通话相同。如:佢把衣服卖了咯(他把衣服卖了)、我把花得弄死了咯(我把花儿弄死了)、佢把伙计都打发走了咯(他把伙计们都打发走了)等。"把"的特殊用法是作"给"或"送"的意思解,如:佢几个女女都把咯人家(他几个女儿都已给了人家)、伊本书嗯就把咯我吧(这本书你就送给我吧)、伊只狗得把咯佢(这只狗已给了他)等。
    六、副词"煞"的使用
    太平话里形容状态多用“煞”,常见的如:喜煞、哭煞、笑煞、饿煞、狂煞、忙煞、呛煞、辣煞、烫煞、跑煞、走煞、热煞、冻煞等。
    七、助词“着得”的使用
    太平话里“着得”作助词与动词配合用作动作状态的描述,相当于普通话中“着”的用法。如:佢急着得去上班(他急着去上班)、嗯看着得做(你看着办)等。
    八、副词“添”的使用
    由于地近徽语区,太平话里有不少徽语的句式,典型的是"添"的使用,相当与普通话中的“再”,但多放在句尾。如:嗯把阿五十块钱添(你再给我五十块钱)、嗯克剁两斤肉添(你再去买两斤肉)、嗯嬉两日添(你再玩两天)、嗯再找一遍添(你再找一遍)等
    本区方言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种种原因,实际上远不上7种话,如三丰话片中的永丰、新丰、新华语音上区别显著,各不相同。又如宏潭话片在区境的郭村与长坦村、桃坑与地理溪以及贤村的汤家与戴家语音并不尽然相同,而是各具特色。另外谭家桥的中墩村与留东村语音也不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地近则话通,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这说明尽管乡音不同但言语同,只不过其中极少词汇的含意、用法略有差别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