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中华五色土凝筑五色陶(下)

 西岭gaqkwk50ed 2017-10-06


张朋川,原名张鹏川,笔名野舟、兰长翎。江苏常州人。

1960: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

1965: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壁画专业毕业。

1965-2000: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鉴定专家)。 

2000-今:苏州大学(校博物馆馆长、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美术考古与设计艺术史方向)。

04年与高润民在苏州


在八十年代初期,甘肃、青海和河南出现了文物走私的狂潮,中国古陶被大量地走私到海外,在香港古玩市场上常能看见来自甘肃和青海地区的彩陶。我当时在甘肃省博物馆负责征集文物,对文物走私的严重情况感到忧心忡忡,并通过苏秉琦先生向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作了反映。甘肃省社会上一些爱好文物的人士,出于喜爱,开始零星地收藏彩陶,有的人还到我家中,讨论古陶的有关问题,其中高润民是我家中的常客。我认识高润民的时间较早,九十年代初,他当时负责经办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的甘肃省美术家画廊,这是甘肃最早由专业协会主管的画廊,不仅在全国开办较早,规模在西北也是最大的。画廊位于五泉山的半山腰,看个画展要气喘吁吁地爬上山。甘肃省博物馆有时也办画展,因此和美协画廊在业务上有来往,我和高润民就由此认识的。高润民在原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学习油画,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画廊的工作使他拓宽了视野,锻炼了社交能力,后来他又从事装潢设计方面的工作,这对他日后进行的古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所裨益。高润民念书的中学,离甘肃省博物馆不远,他在空暇时常到省博物馆参观,甘肃省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的古陶精品,尤以精美的彩陶享誉海内外,这些彩陶瑰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彩陶引他走上了艺术之路,是史前陶器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甘肃、青海地区文物走私泛滥之时,当地的古陶爱好者也开始私人收藏,这些民间收藏者大多收入不高,需要提高鉴赏的能力,我与其中的一些古陶收藏者就是在这时认识的。高润民是我家中的一位常客,他在和我的交谈中也有提到收藏的问题,艺术市场是受经营者和需求者的利益而驱动的,由于走私到海外的彩陶能获得高价,当时在岷县、天水等地出现了彩陶作伪的高手,有的彩陶赝品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彩陶赝品泛滥成灾,并且充塞海外的文物市场。但是史前陶器中的素陶,却乏人问津,因为对素陶的赏鉴更注重陶器的造型和工艺,需要素面陶的鉴赏者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高润民受到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又有多方面的艺术实践的经历,他敏锐地认识到只有全面地研究彩陶和素陶,才能整体地认识史前陶器。这种认识与当时只注意收藏彩陶的人相比,是具有宏大的远见。高润民心中始终不渝的长远目标,开始了漫长的史前陶器研究之旅。

有志者贵在坚持。二十多年来,高润民锲而不舍地收藏和研究史前陶器,他的收藏着重于素陶,其中有不少珍品,如仰韶文化乳钉饰篮纹长颈乳房形器、齐家文化蛇头把单耳流罐、宽把浮雕鲵鱼盉等陶器,可称难得一见的古陶精品。但他并不止步于收藏,也不囿于甘青地区的史前陶器,他的宏愿是搜集和整理中国各地域的浩繁的史前陶器的形象资料,向大家提供并呈现全面的史前陶器的多姿多彩的面貌。高润民篤信百闻不如一见,中国是文物大国,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神州大地,数以几十万件的出土的史前陶器,分别保存在全国各地的上千个博物馆中,而博物馆展出的史前陶器,大部分是出土文物,具有科学价值和代表性。一方面他不辞辛劳地到全国各地博物馆考察,跑遍了全国十几个有史前陶器博物馆和遗址的省份,尽可能齐全地搜集史前陶器的实物资料,并大量地拍摄史前陶器的照片。另一方面高润民广交史前陶器的民间收藏家,共同探讨古陶的鉴赏问题,获得许多深藏秘阁的史前陶器的资料。在民间收藏中,不乏有令人惊艳的原始艺术瑰宝,将国家和民间的史前陶器的典型的实物资料汇集起来,并能注意去伪存真,这是一件工作量大而又难度高的工作,但他始终不离不弃地竞竞业业地去做。高润民能够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去记录实物资料,尽量记载考察陶器的文化类型、大小尺寸、收藏单位、出土、采集地点。在条件允许时,对考察的陶器多次进行多角度的拍摄照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集史前陶器大成的巨著,并且几经修改而公诸于世,这对中国史前陶器的鉴赏和研究是一个推动和贡献。





《中国史前陶器》书中,共有2700张图片,其中拍摄和著录了素面陶器物973件,彩陶器物1505件,共2478件陶器作品。国家博物馆和各地博物院、馆、所的藏品有809件,民间博物馆和私人藏品有1669件。其中许多资料是未发表过的,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书中的史前陶器是按器形进行分类,一共有255种器类,这是传统的对古器物的一种分类法,乃所谓的物以类聚。书中的陶器以生活用器为多,其中主要有用作食器的碗、钵、盆、盘,用作水器的瓶、壶,用作贮盛器的罐、瓮、缸,这些类别的陶器的数量较大,可以纵向地比较同一地区同类型器物的发展演变,也可以横向地比较在不同地区的这些类别的陶器的不同特点。

除去饮食器具外,还有各种用途的生活用器,书中可以看到炊事用的灶和甗,舀水的带柄勺,盛放物品的豆,支垫器物的器座,捻线的纺轮,还有陶拍、刮削器、砑光器等制陶工具。

中国的远古先民对生和死看成同样地重要,生与死是灵魂驻留和解脱的不同形式。书中的大型瓮棺的腹部设一圆孔,就是死者灵魂出入的窍孔。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出土的陶祖和仰韶文化彩陶瓮上的标志男性特征的祖纹,可能是父系社会祖先崇拜的产物。

书中的一些陶器类别很引人注目,如原始乐器原散见于各文化类型,而书中将分散在各文化类型的乐器进行汇总,共有92件之多,有陶号、鼓、哨、埙、摇响器、铃、钟、敲击器等原始乐器,从四面八方汇成了远古乐音的交响,是研究我国原始音乐的宝贵实物资料。

书中载录了一组造型奇特的复合联体的器物,有三联杯、三联钵、双联杯、双联豆、双联钵、双口壶、多口壶、双联罐、双联瓶等,这类器物的造型别开生面,显然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是有耐人寻味的特殊用途。书中还收录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三足盉、鬶、斝、鬲等陶器,应是与祭祀相关的礼器,与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有着渊源关系。展现了中国史前陶器早先以日常生活中的实用陶器为主,最后产生祭祀礼器的发展过程。

陶塑是书中最令人嘱目的,其中载录了陶塑动物103件。有朴实的猪、威猛的犬、凝视的鹰、乖巧的羊、俊俏的鸟、灵动的鸡、跳动的蛙、缓爬的龟、攀缘的蜥、似蜥的龙、曲行的蛇,还有形状怪异的兽。这些动物陶塑夸张地表现形体的主要特征,蕴有童稚的天真。

书中前所未有地汇集了史前的人物陶塑,出神入化地展示了远古先民的风貌。各地的人像陶塑的文化内涵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中国远古陶塑人物的文化内涵意趣和艺术特点,是很有兴味的新课题。彩陶上的绘画人物图像同样很精采,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的成系列神人纹及变体纹样,出神入化,透出早期的巫文化的气息。

收录在书中的各文化类型陶器上的图符,表现出在文字出现前各地区的人们用不同类型的标志性的图纹,约定俗成地表达特定的涵义,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新课题。

中国史前陶器的方方面面,在书中集大成地留下了历史的身影。

《中国史前陶器》是一部迄今为止收录史前陶器图照最丰富的巨著,全面展现了遥远的、古老的、陌生的中国史前陶器艺术,我们籍此探寻中国史前陶器的发展源流时,犹如遥望大江大河的深远源头,觉得神秘,令人神往,感到神圣。中华大地由五色土构成,大江大河从五色土上流过,吾土吾民生活在江河之滨,各取其澄泥作陶,可谓中华五色土凝筑五色陶,因此中国史前陶器显得博大而壮观,充分地显示了中国史前陶器的多样性和兼容性,这部巨著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史前陶器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有许多新的资料,促发我们有新的思考和认识,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史前陶器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史前陶器的爱好者、鉴赏者和研究者都会从这部巨著中得到收益。

                                                                              

                                                                            张朋川

                                                                              2013年12月16日于苏州

《中国史前陶器》

此书收录的陶器来自86家博物馆和研究院、文物考古所

及近百位民间收藏家

用2700张图片、20余万字向读者呈现了

公元前1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中华先民制作的2478件精美陶器

其中彩陶1505件、素陶973件

重点突出了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彩陶和齐家文化陶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