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NS:西洛他唑预防SAH后慢性脑积水

 老赵0717 2017-10-07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Chronic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发生率为8.9%-48%。SAH后慢性脑积水与不良神经功能预后有关,并且CSF分流不能完全逆转脑积水。大量回顾性研究探讨了SAH相关分流依赖性慢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夹闭动脉瘤时进行终板开窗有可能降低分流依赖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但是其疗效存在争议。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预防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方法。

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原因为SAH后炎症反应或血凝块产物引起蛛网膜细胞增生和软脑膜纤维化,这会破坏CSF循环和/或引起蛛网膜绒毛对CSF吸收障碍和/或其他途径,最终导致脑积水。先前的研究发现SAH后慢性脑积水可能与细胞粘合素C(tenascin-C,TNC)有关。

西洛他唑是选择性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是cAMP升高剂。临床上常利用其抗血小板作用,具有多重作用包括舒张血管以及抗炎作用。另外,西洛他唑还能够减轻症状性血管痉挛,常用于SAH患者。在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实验中发现西洛他唑还具有抑制TNC诱导的作用。

2017年8月来自日本的Yoshinari Nakatsuka等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假设西洛他唑通过抑制TNC诱导能够达到预防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作用。

研究者回顾了87例Fisher 3级的SAH患者,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验乞了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根据医生的偏好,部分患者于动脉瘤处理后给予了不同剂量西洛他唑(50 或 100mg,每天2-3次)。

他们发现不同剂量西洛他唑 0 mg/d, 100-200 mg/d, 和300 mg/d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2/36),12.8%(5/39)和8.3%(1/12)。多元分析显示影响慢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因素包括老年(OR 1.10, 95% CI 1.13–1.24; p = 0.012),急性脑积水(OR 23.28, 95% CI 1.75–729.83; p = 0.016)和使用西洛他唑(OR 0.23, 95% CI 0.05–0.93; p = 0.038)。从SAH后第1天到12天,高剂量西洛他唑抑制血浆TNC更加有效。

最终作者认为西洛他唑能够防止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减少分流外科手术的机会,其机制可能为抑制了SAH后TNC诱导。

文献出处:

J Neurosurg. 2017 Aug;127(2):319-326. doi: 10.3171/2016.5.JNS152907. Epub 2016 Aug 5.

Preventive effects of cilostazol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