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韩湘子和虚云和尚弃家修道所想到的/陈全林

 天地虚怀xia 2017-10-08


 

  偶读明代杨尔曾著《韩湘子传》,对第五回《砍芙蓉暗讽芦英,候城门众讥湘子》有所思考。芦英是林翰林女儿,嫁给韩愈侄儿湘子为妻。结婚三年,芦英守活寡。韩愈弟兄只有韩湘子这一骨脉,见到侄媳妇久不怀孕,夫人窦氏叫来芦英讽喻。韩夫人说要把庭前一株芙蓉树砍去,芦英说别砍,留着媳妇早晚欣赏。韩夫人道:“我只见它开花,不见它结子,要它何用?”芦英一听,马上明白婆婆用意,便说:“婆婆,花与人相似,人生总是花。雄花不结子,雌笋不抽芽。”开花结果,得阴阳匹配,光有雄花,或光有雌笋,都不会开花结果。韩夫人说:“媳妇,我说与你听:石上栽芙蓉,根基入土中。好花不结子,枉费我儿功。”古人谈论性话题,含蓄文雅。芦英对婆婆说:“一片良田地,懒牛夜不耕。春时不下种,苗从何处生?”芦英含蓄地告诉婆婆,她和韩湘子三年来没有夫妻生活,韩湘子是“不夜耕”的懒牛。韩夫人说:“原来如此。”叫来韩湘子问他为何这样对待芦英?韩湘子振振有词地说:“婶娘不必问我,我有诗一首,念与婶娘听。诗云:'惜精惜气养元神,养得精神养自身。炉中炼就大丹药,不与人间度子孙。’”这是一首好丹诀,但对于无辜的芦英非常不公平。韩湘子和婶娘谈论了一番佛道之理,总结为“不是冤家不聚头”,他和芦英的婚姻是“冤家聚头”。古代这样弃家修道的人不少,不能不说是自私的行为。当韩愈的家奴劝韩湘子亲近女色时,韩湘子以吕祖有名的那首诗回答:“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站在修道的立场,亲近女色能丧男士阳精,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而言,此诗过分,歧视女性。后来,韩湘子不辞而别,去终南山访道。离家出走之前在妻子房前说:“小姐,我虽与你做了三年亲,却是同床不同枕,同席不同衾,有名无实,误你一生。今朝别你修行去,两下分离不要悲。”韩湘子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林小姐听不到。第二天发现丈夫不见了,林小姐哭得泪人似地,真是误林一生。修仙一定要别人付出终身痛苦的代价吗?我未结婚前,曾访道终南南五台湘子洞,传说中韩湘子修道于此。旁边有佛寺,是近代高僧虚云修行的大茅篷。湘子洞里住着一位僧人,善吹笛,传说中韩湘子善笛。僧人洞天吹笛,高峰独奏,真让人有“昼夜清音满洞天”之想。终南访道的十年后我在北京结婚,妻子知我好道,便问:“你会弃我不顾,自己出家?”我说:“不会,既然和你结婚,就要白头到老。”能否成道,看我造化,我不会把自己的追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终南山湘子洞不远处是虚云住山隐修的地方,如今虚云徒孙宝珠禅师住锡说法,宗风大畅。大清咸丰九年(1859年),十九岁的虚云出家,他是原福建永春知府萧大人的长子,萧家是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后代。萧公子长大后,喜好佛法。十七岁那年,父亲给他订婚,很快娶来田家、谭家两位姑娘。萧公子在两年中没有和两位妻子同房,一心念佛。十九岁那年,出家为僧,离家前给两位妻子,他称之“法友”的人留了一首诗:

  念弥陀,了生死,多多快活谁得似;

  学参禅,得宗旨,无限精神只这是。

  后来,两位夫人出家修行。站在宗教立场,这是最好的归宿,站在世俗情缘,这是人生悲剧。谁对谁错?无言评述。这些前人旧事,我们只有感慨的份。时代不同,情怀自异。我在终南山访道时,曾苦读《虚云和尚年谱》、《虚云和尚法汇》。他是我最敬仰的高僧之一。那时,我常去西安卧龙寺,清末,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避难西安,住卧龙寺。虚云一直伴随皇帝和太后,深得皇帝、太后、王公赏识。卧龙寺里有虚云法像,我每去都要恭敬礼拜。

  经过多年的思考,我觉得,古人修行的方式应该有所变化,以契合现在的时代,与时俱进,像韩湘子、虚云弃亲修道,似乎不可取。宗教的归宗教,俗缘的归俗缘。如果你一心修道,就不必结婚,如果结婚,就不要轻易出家。要出家,也要在离婚以后,不要偷偷出走。某君曾是某中专老师,看破世事,偷偷出家,抛下老婆孩子。我在终南访道时见过他,才知他躲进深山。他出家十四年后,才回家和妻子办了离婚手续。学佛学道是个人的自由,最好不要给最亲的人因此带来伤害,善莫大焉。过许多人,离家修道,道未修成,人已神经。与其这样,还不如歌里唱的:“何苦要上青天,不如与温柔同眠。”韩湘子有钟吕传道,虚云有文殊点化,我辈劣根太深,还是从平实处修起,也许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