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有哪些读来感同身受的情节?

 快乐老年435 2017-10-08

以前一直不理解宝玉为什么要出家,仅仅为了一段青梅竹马的感情失落就是出家,好像太狭隘了吧?那么年轻,世界那么精采仅仅为一个女孩的逝去就放弃整个世界?

四十岁以后有一天突然顿悟了。贾宝玉这个衣食住行样样不愁,美貌丫环、清俊儿郎环绕身边从不缺爱的少爷。贾母宠溺他、王夫人当他命根子、众人追捧他、老爹也慢慢看好他,生活他唯一渴望而尚不确定的就是与“灵魂伴侶”黛玉的姻缘。这是他唯一在乎、唯一为之焦虑的所在,令这个极聪明极感性的少年人如痴如狂。

有一天他的唯一梦想终于实现了,欣喜若狂的宝玉却突然面临“黛死钗嫁”……

他不但失去了唯一的知己爱侶。更严重的是他要孤独面对所有骗局的参与者,这些制造骗局的人是他所有的亲人,是他挚爱依赖的人,是他从不怀疑会无条件给予他爱、满足他一切所需的人。在一瞬间全都变成了欺骗他的人……

这个敏感少年在哪一刻对整个世界的绝望,有一天我突然懂了、突然明白了。那种孤独感,满满的都是爱的世界突然空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里太多让人感同身受的情节,随便说三个。

一个是贾宝玉打小对于死亡的恐惧。死亡于他来说,像一个深渊,他不敢朝前探头,想到这一切将来会化为虚无,他内心充满恐惧。这种心理,可能很多孩子都有过,在幼小时候,俗世的迫在眉睫的烦恼还没有来,我们与死亡之间是浩荡的空白,能隐隐看见它如同异鬼般的存在。

相对于普通孩子的无所适从,只能默默咽下,宝玉想出来的对策是,希望将来能有许多好女子用眼泪葬他,希望她们的眼泪流成大河,送他到鸦雀不到的所在,那样,他就会死得其所了。

普通人固然没有如此奢侈的愿望,也常常会希望在爱与被爱里得到永生,朝闻道,夕死可矣,爱也可以成为一种道。

第二个感同身受的细节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即使知道王熙凤和鸳鸯拿她开涮,也打定主意不在意。鸳鸯她们叫她吃饭前念“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她言听计从,表演得还特别到位。

小时候看这段对于刘姥姥特别不齿,觉得她没有尊严,后来才能看出这个人物的厚重。生活就是这样,既然做了选择,就要承担它的后果,刘姥姥应该是从她上路的那一刻,就想好了让自己坦然面对一切。想贾家败落之后,宝玉也必然要面对许多的尴尬,为了活下去,尤其是为了让亲人活下去,刘姥姥式的淡定,是他应该学习的。

再有第三个,是贯穿全书的情节。元春省亲,人人都以为是天大的好事,都以为即使现在花冒了,将来皇帝也会弥补,就像赵嬷嬷说的,不过是拿着皇帝的银子花在皇帝身上罢了,到了五十几回,才通过贾珍之口,将这梦想戳破。



我笼统的答一下吧,十岁以前看的时候,觉得林妹妹好可怜,几岁就孤身一人依附外祖母,那段时间放寒暑假就在外婆家,书是在舅舅房里拿出来读的。到了十几岁暗恋一个人的时候,又一遍遍的看红楼梦,在黛玉吃了闭门羹,一个人哭的时候,我也跟着哭了。就这样年年读红楼梦,年年的着眼和感受都略有不同,每次重读都会有新发现,以及新的感悟。可以说这部书真的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了,可以常读常新。


邢岫烟,这个被曹公用寥寥几笔写成“荆钗布裙”的女儿,却让人印象深刻。她虽出身贫寒,但生得貌丽端庄、知书达礼。 她性格温厚平和、安贫乐道。连一向蛮横的王熙凤,都不由得对她心生怜爱之心。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可敬的女儿,走进了大观园。在“富裕”的贾家、在众多生来就高贵的少爷小姐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 在那样“尴尬”的处境下, 她能做到宠辱不惊。那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且,她看到了当时的部分生活状态:地位高、有钱人的说话声,永远比穷人要响;看到了人都是“看上不看下” 的事实;看到了部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我想,经济决定地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且,我现在深深感受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