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一个地方,不光中国人争着葬在这,连外国人都抢着葬于此处

 青铜妖藏书楼 2017-10-09

中国自古就讲究风水学说,皇家在给皇族选百年后的栖身之所时都要让风水大师先看好了,仔细斟酌后才能定住,更不要说那些一心要巩固自己荣华富贵的世家大族了。但是,想要风水宝地的人多,可是风水宝地的数量却不多,如此僧多粥少的局面就造成了好的风水宝地千金难求的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不能免俗,他给自己选了一个不错的地方,和他做“邻居”的人在历史上个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宋太祖选的这块地大有来头,前前后后很多名人都想葬或者已经葬在了这里,希望能够借助这里的风水运势保佑家族世代昌盛。

这块地在河南,具体位置也不难找,就在北邙山的最高峰首阳山上,海拔仅仅只有359.1米,其貌不扬,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小山而已。

但是,就是这么一座不高的山峰,凭借着其独特的风水运势“俘虏”了一大批名人,包括吕不韦、曹丕、苏秦、司马懿等这些在当时叱咤一时的人物,其他的墓葬不能一一列举,因为整个首阳山上大大小小的墓葬足有数十万之多!在书法大家颜真卿的眼里,死后能安葬在这座山上简直就是无上的荣光!

晋人陶渊明诗云:“一旦百岁后,相与归北邙。”

唐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旧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

邙山上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交错毗连。这些陵冢动辄高数十米,周长上百米,宛如小山般矗立,历尽沧桑,仍不失霸气。

因为在此处安葬之人的身份非富即贵,家世稍微差一点儿的都不好意思说想葬在首阳山。可是,这么一座小山,一座在地图上要拿着放大镜仔细寻找都不一定能找到的小山真的有绝佳的风水吗?它难道是仅凭借一个“风水‘之说就吸引了这么多王侯将相在此建造阴宅?

老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前一句没有疑问,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若是生在苏杭这样钟灵毓秀的地方自然是好的,可是后一句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座不大的北邙山成为了世界上古代墓葬最密集的地方,除了所谓的“风水绝佳”的理由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古人缺乏科学思想,认为好的风水地形有灵气,安葬在此处的人能给尚在阳间的亲属以庇佑,而且,他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所谓的死亡不过是肉身的寿命到了极限,人的灵魂还依旧生活在世上,那么,他们向往风水宝地的原因也可能是想让自己沾沾灵气,万一有机会活过来呢?

这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葬在北邙山也不是毫无原因的,主要是郭璞先开了这个头儿。

郭璞是晋朝有名的风水大师,非常灵验,他还写过一本《葬书》,书上提到可以用来安葬逝者的最好的风水地形就是“头枕山,脚蹬川”。巧的是,北邙山正好是这么一个地形,而且郭璞最终也葬在了这里。除了专业人士,一般人可能真的不好判断什么是“头枕山,脚蹬川”,但是,别人也不傻,不管这北邙山是个什么地界,你郭璞自己葬在了这里,那么这个地方的风水肯定差不了,跟着你就没差!

于是,后来人争先恐后的想在这里抢一块地,用作自己百年以后的栖身之地。

光武帝刘秀抢占先机在此处建造了陵园,庇荫后世子孙的前提下还不忘将一些开国功臣葬在陵园附近,让他们和自己一起享受这片风水宝地。

而且,从刘秀开始的东汉皇帝都将陵墓建在了邙山上,这块风水宝地的魅力可见一斑。随着邙山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葬在这里,甚至一些外国人都打起了邙山的主意。

像是唐朝时为李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安息国人安菩,他在临终前向朝廷请愿希望能够葬在邙山,唐朝也同意了功臣的要求,还有三个韩国人——泉男生、泉毖和泉献诚,因为仰慕中国文化,放弃了在本国享有的显赫地位来到了我国,就想葬在邙山。

这些人大都身份显赫,却一心一意的想要葬在邙山,但是,葬在风水宝地真的就能永保家族昌盛吗?

不见得。虽然一些葬在此处的臣子其后代已经无处探查了,但是,那些葬在这里的皇帝却并没有保住自家统治永远繁荣,所以,风水宝地对人的运势是否有作用在这里已经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了,人们对风水宝地的向往也不过是一种心理慰藉罢了。

事实上,“邙山热”到现在依旧没有消退,因为现在邙山上已经有了公墓,差一点的价位大概在两万以上,好一点的价格能飙到一百万以上,而且上不封顶。更关键的是,公墓的价格每年都会涨,降价的时候几乎没有。可见,在中国,风水宝地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到2007年结束,原先有的960多座封土墓,仅剩下330多座,三分之二都消失了。

破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