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一首“锄禾日当午”此人官至宰相,发迹后穷奢极欲,成一代酷吏

 十方第一佛 2017-10-0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小学时,我们都学过这首诗,家长、老师们也常拿这首诗来教育孩子们,农民伯伯们种粮十分辛劳,要爱惜粮食。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后来的人生又怎么样了?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因一首“锄禾日当午”此人官至宰相,发迹后穷奢极欲,成一代酷吏

《悯农》诗配图

这首《悯农》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在唐朝官居宰相,同时他还是中书令李敬的玄孙。

李绅6岁丧父,随母亲迁居无锡。在27岁那年中了进士,补国子助教。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李绅在27岁的年纪考中进士,在当时已然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后来,他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直到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以74岁高龄在扬州逝世,追赠太尉,谥号“文肃”,这就是李绅的人物生平。

因一首“锄禾日当午”此人官至宰相,发迹后穷奢极欲,成一代酷吏

李绅画像

那这首《悯农》,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呢?

据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是李绅在路经毫州的时候,与同年的李逢吉(时任浙东节度使)登上城东的观稼台,看到田野里的农夫顶着如火骄阳,汗流浃背地锄地,于是有感而发,随口吟诵而作。其实这首诗并非五绝,而是五律,它后面还有四句,那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因一首“锄禾日当午”此人官至宰相,发迹后穷奢极欲,成一代酷吏

唐武宗

因为这后四句,李逢吉认定李绅诽谤朝廷,竟不顾同年之谊,私下向武宗上书弹劾李绅。不料,武宗看到这首诗不怒反喜,很快升了李绅的官,将他提为尚书右仆射,即宰相,李绅由此一步登天,反而是李逢吉遭到了贬官,被赶到云南做了个观察使。

李绅因祸得福,摇身一变成了位高权重的宰相,然而身份一显赫,行为也立刻变得令人陌生了。发迹后的他生活极尽奢华,尤其爱吃鸡舌,每餐耗费活鸡竟达300只之多,以至于他府上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因一首“锄禾日当午”此人官至宰相,发迹后穷奢极欲,成一代酷吏

唐武宗李炎剧照

同时他还经常滥施酷刑。根据《云溪友议》记载,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无不畏惧其淫威,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多有出逃。”李绅毫不在意,竟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此事不必来报。”写下如此感人诗篇的文学大家,宦海沉浮后竟堕落成这样一位纸醉金迷,横征暴敛的酷吏,想想是否有些令人心寒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