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曲阜三孔

 细雨青衫 2017-10-09


曲阜三孔

从泰山下来,按计划去曲阜拜访孔子的老家,孔子这位大圣人,在我的学生时代是很灰溜溜,那时的称呼是“孔老二”,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老头,批判他的“克己复礼”和“中庸之道”的思想。

第一次游览是85年,在孔庙里看到很多的石碑有用红笔写的“留”字,是“文革”时期,暂时保留,不许砸烂的标记。北京师大的谭厚兰之流曾组织“捣孔兵团”,开赴曲阜,来造所谓“孔老二”的反,捣毁圣像、焚烧匾额,砸碎石碑,挖掘坟墓。将“批林批孔”运动推向高潮。

第二次是89年,在孔庙正赶上大型祭孔活动,大成殿广场两旁搭起观礼台,月台上是大型祭祀表演。

孔庙

到曲阜主要就是看孔庙、孔府、孔林,先看孔庙,因为中国有“三大庙”,即北京故宫、曲阜孔庙、泰安岱庙。故宫已看过多次,岱庙已参观了,到这里当然首先去看看各地孔庙之宗:曲阜的孔庙。

看到孔庙,只觉其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古木参天的绿荫丛中,座座殿堂的琉璃瓦闪射着金辉。穿过一段古柏夹道的马路,进入镌有“万仞宫墙”四字的古城门,迎面就是金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皇帝所立的“金声玉振”牌坊。穿过牌坊,即是孔庙大门“棂星门”,棂星为天上的文星,以此为门表示人才辈出、为国所用之意。这一进院落中前后立着“太和元气”、“至圣庙”石坊,左右又对峙着“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两座木牌坊。仅此四坊就造成空灵、神圣的氛围。

第二道门为“圣时门”,此门取孟子赞颂孔子为“圣之时者也”之意。门为明代建筑,飞檐斗拱,绿琉璃瓦覆顶,下筑三券拱门洞,型同古堡。院内玉带河东西贯穿,夹岸有透雕莲柱石栏,中通三桥,曰:“璧水桥”。院内东出为“快睹门”寓先睹为快之意,西出为“仰高门”取《论语》“仰之弥高”之义。璧水桥前立圆雕石人二尊,左佩剑,右执器,均为汉代遗物,原露立于曲阜东南张曲村外鲁王墓前,后被清金石家阮元移入孔庙西侧,后碎裂仆倒,风化剥落,直至1953年方修复完整,移置今址,建亭保存。这对身高2米有余、端庄浑朴、状貌威严的石雕矗立于此,增加了孔庙的声威。

过了弘道门,便是第四道门“大中门”,此门门面五间,绿琉璃瓦覆顶,门两侧各有一座角楼,乃是元朝初建,明清又重建的建筑物,此角楼与庙北墙两端的角楼相对称。第五道门为“同文门”,这是一座独立建筑,门面五间,进深两间,中有穿廊。院内有明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所立的龟趺龙首四通御碑,其中成化碑高6米、宽2米,为孔庙诸碑之冠,中叙重修孔庙记事。同文门的东北角各有一独立院落,名斋宿,原为康熙、干隆祭孔时斋戒沐浴之所。

同文门后的“奎文阁”初建于宋代,当时是藏书楼,金代重修,改名奎文阁,取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主文之意。明代扩建为高三楼,门面七间,进深五间,飞檐斗拱、绿瓦朱甍。清雍正年间改覆黄琉璃瓦。阁底砖砌平台,重立支柱,工艺奇巧,观瞻堂皇。阁内原藏历代帝王赐书、墨迹,阁廊下东西各立明代记事两通碑,东为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如今碑犹在,而因历代战乱藏书大都散佚。

再往里走,即是“十三御碑亭”,这些亭均为木结构,呈正方形,重檐八角、彩绘斗拱、黄瓦朱甍,这是金、元、清三代帝王为保护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中有石碑五十三座,其中最大的一块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身重35吨,加上碑下的狴犀,约重65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八思巴文碑,译有汉文,是研究蒙汉文字的重要资料。这十三碑亭院内古柏蓊郁葱茏,为金元时所植。

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七道门,系明朝建筑。门名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门面五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拱,下有石雕须弥台基座,门前后台阶中央均为浮雕龙陛。檐下龙柱八根为平雕,四根为深浮雕。与大成门并排的,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此三门均可入大成殿,而与三门并列的承圣门和启圣门分别通往东路和西路。

进了大成门,在大成殿前甬道正中有传说为孔子讲经的“杏坛”。“杏坛”取义《庄子·渔父》中“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据说,宋代以前此处是正殿基址,天圣二年(1024年)殿北移重建,即于原址筑坛植杏,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金代于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的石碑立其上。明代重修,亭呈方形,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斗拱双重。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色彩绚烂,中有清干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石香炉一米许,再前有桧树一株,传为孔子手植,树侧立明代杨光训题写“先师手植桧”石碑,现存的桧树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萌新条。

过了杏坛,就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唐代称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遂更名为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修,弘治十三年(1500年)火后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遭雷击又重修。

初见大成殿,被其巍峨壮观的气势所震慑,是因为此殿跟北京的金銮殿同一形制,所以更显得不凡。大殿之下筑有巨型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多,占地1836平方米。大殿共有九间,东西长54米、进深34米、高32米,重檐九脊,斗拱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气象庄严。檐下有巨型石柱二十八根,均垫以覆盆莲花宝座柱础。两山廊檐及后檐下水磨八棱石柱十八根,浅雕团龙祥云,特别是南廊檐下的十根,深浮雕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工艺精妙绝伦。据说,清代皇帝十分艳羡这龙柱,每每想移之京城,孔子后裔惧家宝被掠,往往在皇帝祭孔时,以红锦将柱石包住,因此经这样精心维护,石柱遂存留至今。殿内硕大高耸的金丝楠木廊柱个个彩绘着填金团龙,也是国内宫殿建筑中罕见的珍品。

殿前的露台十分宽敞,旧时祭孔“八佾舞于庭”即在此。台下铺陈石雕螭首,周围筑有双层汉白玉雕栏,并有复道四通,建筑设计极为精致严密,艺术价值很高。

大殿正中悬“至圣先师”横匾,下面是原弘治年间的孔子塑像。身高近丈,腰大十围,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服,手持镇圭(它是全国孔子造像的标准模型)。左右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两边是十二哲塑像:子贡、子路、子游、子张、子夏、宰我、有若、仲弓、冉有、冉伯牛、闵子骞和朱熹。傅先诗、范宜人在《孔庙遣怀》中有一段精彩的文字:“这使我们从他伟大的躯体上,看到的是千古不灭的文化。所有在他眼前走过的游客好象都在说:我来了,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寻找一部人类的伟大历史。”

在殿的两侧还陈列着古代乐器和明清祭器,供桌两侧的编磬、编钟和配放的“八音”,这些古乐器虽能以古雅的旋律叙述过去,表现来自历史深处的春秋之音,也能以优美的音乐语言赞美未来。在孔庙大殿内陈设乐器,并不是为了祭孔时乐舞而用,它表示孔子不仅是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位整理了《诗》、《书》、《礼》、《易》、《春秋》等著作,整理保存了三代典章文献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而且是深谙乐器的艺术家。

孔庙之博大精深,还在其所保存的大量碑碣石刻,及画像刻石,可以说这里是书法、绘画、雕刻的艺术宝库,是研究我国历代书法艺术发展和历代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情况的珍贵资料。

大成殿后为寝殿及圣迹殿。寝殿是供奉孔子妻亓官氏的殿堂,为孔庙大殿之一。始建于宋代,明代时扩建,清雍正年间重修。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飞檐斗拱,黄瓦朱甍。殿周22根八棱水磨石柱平雕凤凰戏牡丹。殿内塑像已毁神龛尚存。殿东西各有掖门,通神庖、神厨。

在寝殿之后有圣迹殿,共五间。是存放“圣迹图”的地方,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修建。圣迹图共120幅,以孔子经历故事为题材,刻成连环画石刻。图原为宋人画本,增补后由画工杨维扬作画,刻工章草刊石,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完整故事的连环画石刻。殿内还保存着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孔子行教像》、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为鲁司寇像》石刻及宋代书法家米芾篆书《孔子像赞》碑等均为艺术珍品。

至此,已到了孔庙最北端,转入东路承圣门内的孔子故宅,又称为阙里故宅。相传孔子曾居住在此。现存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栏,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侧建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干隆御书《故宅井赞》。孔宅井前有“诗礼堂”,因孔子曾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人因建此堂,以为学习诗礼之所。门面五间,绿瓦朱甍,彩绘斗拱。清初文学家孔尚任曾于此为康熙皇帝讲经。堂前有一唐槐,根柯蟠结,枝繁叶茂。另有一宋代银杏,至今犹结实累累,两株高大的古树,历尽沧桑,饱览了世代风情。故宅井后为“鲁壁”,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壁中,得以幸免。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了孔子故宅,发现这批简册,称为“故经书”,亦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于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并勒石以志。

大成殿西路有乐器库、金丝堂、启圣祠和启圣夫人祠。金丝堂有正殿五间,传说汉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故宅时,闻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因而命名。此堂始建于金代,明时倾圮,宣德九年(1434年)重建于东路鲁壁旁,弘治年间移于现址,后世即以此作为演习《大成乐》的地方。院内西厢房九间,为存放乐器的库房,恰与东路礼器库相对。金丝堂后有启圣殿,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寝殿祀孔母颜氏,宋代始建,金、元、明重修,清雍正间重建。

为纪念孔氏先祖,东路还建有崇圣祠,祠内祀孔子以上五世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东西阶下有孔氏世系碑两块。

至此,曲阜孔庙全部览完,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占地约327亩,南北长达一公里多,仿皇宫之制,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组成,共466间楼阁殿庑,周匝垣墙,配以角楼,苍松古柏,森然罗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它气魄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堪称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两千多年来,游人竟相游踪凭吊,流连忘返,孔子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岁时奉祀”。自西汉以来,东汉、两晋、唐、宋、金、明、清各朝代的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重修,先后大修十五次、中修三十一次、小修数百次。从它辉煌壮观的景象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联结成一体的大协作的群体,它是血汗铸成的一件稀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智能和创造力的结晶。

看完这座伟大的建筑,让人不由得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这位当初凄凄惶惶、命运多舛的学者,生前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的身后竟会如此荣耀。他在生前于艰难竭蹶之中著述立说、四处游说,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后世留下了有关道德、伦理、教育思想,对几千年封建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孔府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县城内,西与孔庙毗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占地二百多亩,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庄园。

汉代封孔子嫡裔为奉祀君、关内侯;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46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又封世袭衍圣公。孔子嫡长孙原住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宝元年间另建新第,封衍圣公后,始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敕命于故宅东重建府第,弘治十六年(1503年)再次拓广,嘉靖时重修。经明、清历次维修扩建,遂具现在规模。有楼、房、厅、轩、堂计463间,前后共九进院落。其布局又分为三路,其主体部分在中路,中路又分前后两部分,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东路为家庙所在地,有报本堂、祧庙、一贯堂、慕恩堂,还有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兰堂、九如堂、御书楼及酒坊等作坊。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和学诗习礼、燕居吟咏之所。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

孔府大门前有纪昀(纪晓岚)题的书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在大门与二门间的第一进院落两厢,东为“四路常催”,是专管催征粮草和站堂抓人的地方。西为“赉奏厅”专司接待京差事宜。。第二院落的两厢是仿封建帝王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勾厅(掌管孔府一百多万亩土地租税银粮收交)、百户厅(掌管为孔府服役的奴户)、典籍厅(掌管礼仪典章制度和御赐书籍)、司乐厅(掌管音乐舞蹈)、知印厅(掌管印鉴)、掌书厅(掌管文书档案)。

在二进院落中有一屏门(重光门),前后有八个倒悬的木雕花蕾,亦称“垂花门”,因门上悬有明世宗(嘉靖)朱厚骢御书“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门为木构,两边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圆柱四根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彩绘大屋顶,加之倒悬之木雕花蕾,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奇葩,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此门平时不开,逢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孔仪式时奏十三响礼炮后开门,又称为仪门。

重光门后为五间正厅,即为大堂,飞檐鸱吻、斗拱梁柱皆彩绘旋花,大堂正中设朱色暖阁,内置虎皮太师椅。朱红的公堂上摆着文房四宝、公府大印、令旗、令箭、红签、绿签、戒尺、惊堂木,是衍圣公开读诣旨,接见政府官员,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内两旁原样陈列衍圣公的仪仗,有“肃静”、“回避”牌,和金瓜、钺斧、朝天镫、鬼头刀、八棱锤、如意钩、龙枪、蛇枪、龙旗豹旗、八卦旗、伞、扇、锣鼓等,后面还有“袭封衍圣公”、“紫金城骑马”、“光禄寺大夫”等各种红底金字的官衔牌。这样高级的云牌銮驾,恐怕在一般州府中很难见到。

大堂之后为二堂,是当年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吏和为皇帝考试礼、乐童生的地方。堂内正中原悬“钦承圣绪”、“诗书礼乐”两块大匾。下立七座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赐书衍圣公空繁灏的“福寿碑”,慈禧太后赐衍圣公孔令贻母彭氏及妻孙氏的“寿”字碑和松鹤碑。东间为启事厅,负责收发公文,内禀外传。旧时设四品启事官一员、六品启事官数员。西面为伴官厅,负责衍圣公随朝事宜,设六品随朝伴官六员。正堂中有穿廊与大堂相通,内置两个红漆长靠背椅,俗称“阁老凳”,明代权奸严嵩称阁老,其孙女为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之妻。传严嵩被参获罪,曾来孔府求情,在此坐侯接见。

二堂之后为三堂,旧称退厅。门面亦五间,是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刑讯奴仆的地方。正中是清干隆皇帝御书的“六代含饴”匾额。孔府档案记载:孔氏族人和佃户、仆役犯法,孔府可自行审讯、行刑、断结。三堂东间是衍圣公接待一般客人的接待室,西间是书写官撰奏章的地方。

三堂后为内宅,亦称“内宅禁门”是官衙与内宅的界线。门上贴有衍圣公手谕,严禁外人擅入内宅。门两旁竖立皇帝钦赐的雁翅铛、虎尾棍等刑具。如违禁令,打死勿论。门两侧设内传事、外传事,专事内禀外传。差役、守卫人员在此值班。门右侧有“石流”露出墙外,内宅用水,由挑水夫将水倒入石流,再灌入墙内水池之中。

内宅的第一进院落的正厅为“前上房”,门面七间,门前明柱上原有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庆熔手书的红底黑字对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明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这就是衍圣公的治家格言和为人准则了。房正中原悬“宏开慈宇”匾额,原是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场所。房内陈设豪华,院内有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府内戏班在此唱堂会时扎戏台用的石坠。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账房,清末府内主管在此处理府务、起草和发布文告。

前上房之后是两进院落,前后对称,有前堂楼、前东楼、前后楼,和后堂楼、后东楼、后西楼、,均二层,飞檐起脊,画梁雕栋,朱栏漆柱。后东楼为仆妇、丫鬟下房,余皆为孔府主人及内眷居室。孔令贻及孙、陶、王、丰四夫人曾住前堂楼。室内陈设豪华,多贵重家具、珍宝妆奁、金银器皿,帐幔均五彩绣花,衣衾皆绫罗绸缎,历代书画古玩不计其数。

孔府还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原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次序编目,解放后整理出九千多卷。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有木工鼎、册卣牺尊、伯彝、亚尊、蟠夔敦、宝稃、饕餮献、夔凤豆、四足鬲,形制古雅,文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乾隆三十六年赏赐孔府。乾隆将此珍贵的国宝轻易送人,并不偶然,其女下嫁孔府,自然优抚有加。孔府还收藏了元、明、清以来的衣冠剑履、袍笏器皿等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所仅有。因这一类衣冠传世甚少,为研究我国服装演变和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内宅后为孔府后花园,又称铁山园,为清嘉庆年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熔所扩建,并置大型铁矿石装点园景,故有此名。园内有花厅、凉亭、假山、鱼池、荷花池、百花池等,设计奇巧,盆景山石穿插其间,错落有致,古木虬藤、奇花异草,满园清香。楷树、水晶树为北方罕见,二百多年的山枣树苍翠如盖,此外还有株古老的柏树,称为“五君子松”因其一株五干,内抱一槐书,因而又称“五松抱槐”,亦为园中奇景。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建立功勋后,都要加官晋爵,封妻荫子,享一番荣华富贵,而偶有过失,则受惩处,或被贬、或卸职、或流放、或杀戮,往往殃及子孙,甚至被灭五族、九族。达时天下贵,穷时阶下囚,这也几乎成了历史的定律,但孔子家族及其后裔却是一个例外,两千多年来,非但没有被贬斥,却代代都显赫异常,成为孔圣世家,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孔林

去孔林是次日的早晨,由南向北走着,路上满是络绎不绝的游人,孔子及其后裔都埋葬在这里,可以想见,埋葬了两千多年先后辞世的孔子及其传人,这里一定是坟墓冢冢、碑碣枕籍,虽不能称乱葬岗,也是一个洋洋大观的大坟地。

神道的两旁,桧柏挺拔。古干虬枝均参天而立,显得异常庄严肃穆。过了文津桥、双碑楼,又看到一座六柱五门的大石坊,坊额上镌刻着“万古长青”四个楷书大字。飞檐起脊,中间的两柱浮雕盘龙,刻工十分精美。坊两侧各有明万历时碑亭一座,东亭碑题“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西亭碑题“阙里重修林庙记”(内载林庙一次修葺即花费黄金二万两)。这条神道果然非同寻常,其距离之长、林木之丰、建筑之伟在全国也是少见,因此未进孔林,我的心已经肃穆起来。

到了孔林大门,门前有“至圣林坊”,坊后为孔林的大门。门东西两间朱栅内,立有元、明、清石碑数通。过了“至圣林”坊有红墙夹道直通二林门。这二林门是一座洞式拱门,拱门上有高大的“观楼”。

进到孔林之中。满眼皆是树林,也可说是森林。顺着林间一条土路慢慢前行。荫天蔽日的古木参天而立,苍郁茂盛,树下的青草茂密欣荣,四野幽静得仿佛进入冥冥的天界。随目望去,林内触目皆是的累累墓冢和林立的碑碣,构成一种寂寞哀凉的意境。

资料说:孔林在曲阜城北门外,系孔子及其家族的专门墓地,占地三千亩(一说为二百公顷),四周筑墙环绕,墙高三四米,周长十二公里,面积约为7·8平方公里。由于历代帝王不断赐给墓田,面积由史载的“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的不过一顷的墓地发展成现今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园中乔枝巨木,古木参参,中以楷树为多,另有柏、桧、柞榆、雒榆、女贞、五味朴、枫、枋、槲、安贵、谗檀等数十种珍稀树种。史称孔子弟子各持其乡异种来植,故树种繁多,延续至今。

过了二林门,便看到“圣水”之称的洙水河,河上有桥三座。中间的一座是砖砌的拱桥,桥前立有雕刻着云龙、辟邪、的石坊,坊两面各刻着“洙水桥”三个字。

洙水桥的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为“思堂”,为旧时祭孔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有多方后人礼孔的石碑。东邻的小院,门额上书“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宰牲之处。

过了洙水桥就进入通往孔子墓的甬道。甬道两侧有四对巨型石雕。华表、文豹、角端都是宋代遗物,翁仲是清代雍正年间重刻的。甬道尽头正面有一座明代修建的享殿,殿广五间,黄脊绿瓦、飞檐斗拱、朱栏红柱,殿前有一专设香坛祭祀的石刻大香炉。殿内存有干乾隆皇帝手书的石碑一通,上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的诗句。

孔子墓高6·2米,墓围88米。四周砌有砖栏。墓前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为明正统八年(1443年)书法家黄养正书写。孔子墓上有一颗巨大的楷树,传说是子贡栽的。孔子墓偏东处是他儿子孔鲤墓,稍南是其三世孙孔汲(子思)的墓。这种安排是古代坟茔“携子抱孙”的布局。孔子墓东南有宋真宗、清康熙、干隆帝驻跸亭三座,再南面为楷亭。西边的高台上有三间茅式小屋,《史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惟子贡思慕情深,三年之后复独居三年,始归。明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陈凤梧于孔子墓西南建屋三间,以资纪念,并立了“子贡庐墓处”石碑。现在看见的就是明代所建的庐墓屋,对子贡庐墓,后人对此多所赞颂,如《子贡庐墓处》诗曰:“性天不可得闻闻,庐墓心丧六载勤。楷树至今枯不朽,应同植者意坚云”。诗意表达了后人对子贡大仁大义高尚品德的赞赏。

继续沿路浏览着密林深处的座座孔墓和历代兴建的楼亭、坊殿及森然而立的大小碑碣石雕,

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触目皆是盘根错节、四时苍翠的峻树高木。突然路边出现了一座庄严的牌坊,朱漆上书“鸾音褒德”几个字,我好奇地往林中走了走,发现墓道边还有几座石仪,尽头有个圆冢写着“于氏墓”。林中那些衍圣公的墓冢也不如它有气派,这于氏乃是清朝乾隆皇帝之女,因属于满族,当时的规矩是满汉不能通婚,而皇帝想与孔家结通家秦晋之好,于是变通了一下,让其女认汉族大臣于敏中为义父,这样其女作为于氏就可以下嫁给七十二世衍圣公孔宪培为妻。自乾隆之女下嫁后朝廷对孔府赏赐有加,荣宠无比。

走着走着,路边出现了一个路标,上写“孔尚任之墓由此往里”,踏着被游人踩平的小草铺成的路,我们走到一座较高大的圆墓前,整个墓冢不见雕饰,也没有牌坊和翁仲、石仪等物,只有一幢石碑,上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我知道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官至员外郎。他的《桃花扇》反映了南朝弘光王朝的动乱及统治阶级间的倾轧、腐败,奸臣误国而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想当年,此戏初演轰动俩北京城,“王公缙绅,莫不借抄”,连康熙皇帝也星夜传索剧本。可是,就在《桃花扇》蜚声艺苑之时,却因此剧触怒了皇帝,引起权贵们的不满,而将孔尚任罢官,他只好带着一腔怨恨于1702年,回故乡曲阜,隐居石门山。而其故后,孔族将其安葬在孔林的东北隅,离孔子墓很远,历代的衍圣公都没什么作为,而孔尚任却是个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才学的人。

在孔林东偏北环林公路的东侧有孔令贻(1872—1919年)的墓。孔令贻字燕庭,为孔子七十六代孙,他的墓碑上镌着“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燕庭先生墓”,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孙宝琦手题,下款为“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立石”,目前置石雕云龙花边供案、香炉、拜坛等。

看着这些历尽千年的古迹文物,我觉得历史真的是短暂的一瞬。过去在史书上所见到的文字今都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看来苍茫人世,不仅天地小,而且时空短,现代的后生可以直面古时的先贤,虽然语言不能交流,但心灵、思想是相通的。被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熏陶、濡染的我们,与先哲们的思想、情绪脉脉相通。感觉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聆听孔子的教诲。

颜庙

在去孔林的路的右侧有一座颜庙,是祭祀颜回的祠庙。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据说颜回是一位贤者,他独自住在陋巷中,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孔子曾经称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被人推崇为家贫好学的典型。在《论语》中有不少关于颜回的记载,因而他也成为后世人最为熟悉的孔门弟子之一。

颜庙已有680年的历史。占地36亩,东西三路布局,前后五进庭院。现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块。颜庙现占地23000平方米。庙基南宽北窄。有元、明、清建筑24座159间,碑刻53通,古树500余株。 颜庙三路布局,五进院落。正殿复圣殿供奉颜子塑像,两庑从礼颜乐名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西路奉祀颜回之父颜路,主殿礼国公殿为元代建筑。中路从南到北依次为陋巷坊、优入圣域坊、卓冠贤科坊、复圣庙坊、复圣门、陋巷井亭、归仁门、明碑亭、仰圣门、乐亭、复圣殿、两庑、寝殿;东路为克己门、祭器库、见进门、退思堂、家庙基址;西路有复礼门、杞国公殿、杞国公寝殿。

颜庙内共有碑碣60余块。其中有两块是元朝所立的“大元敕赐先师充国复圣公新庙碑”和“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词碑”。两碑均用古蒙古文与汉文对照刻成,上面记述了当时加封颜回及其父母的情形,这对于研究古文字学有一定的价值。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时追封为“充国公”。元代时又加封为“充国复圣公”。至此颜回便被尊称为“复圣”,颜庙亦被称为“复圣庙”了。金代时,曲阜颜子庙在鲁国故城东北角。元泰定三年因旧庙残毁,迁于陋巷故址重建,明正德二年大修,奠定了现存规模。庙占地36亩,东西三路布局,前后五进庭院。现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块。颜子庙原为颜子故居旧址,有陋巷井、宋代始建的乐亭等。 颜庙分五进院落,占地85亩。殿、堂、亭、库、门坊等有159间。庙内主要有复圣门、归仁门、仰圣门、陋巷井、乐亭、复圣殿以及碑亭等建筑、均始建于元代。

两度拜访曲阜“三孔”,对孔庙的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对孔府侯门深似海;对孔林的万千森木;对孔子学说的博大精深,至今难忘。由于本人游览时间距现在有很多年,所以参阅了曲阜三孔的有关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