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朝生活

这里低调着美丽~
--潮人说
上海有这样一个地方
你一定见过它
这里
▼
还有这里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这就是凭借李安导演《色戒》走进大家视野的古镇
新场古镇
(图片来自网络)
新场古镇位于浦东新区
得名源于下沙盐场之南迁形成新的盐场
是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
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美誉
(图片来自网络)
新场镇:一个有故事的古镇
上海新场古镇原为下沙盐场的南场
是当时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
后来盐场逐渐成了盐民居住和交换商品的地方
古镇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以其静谧和空灵吸引了很多人驻足
新场古镇有着1300年悠久的历史
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新场以盐繁荣
素来有“浦东十八铺,新场第一镇”之说
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角度评价
还是从旅游休闲角度观赏
都是独一无二的。

新场保存了成片的古建筑
有明清时代的石驳岸
古代仪门和古宅院
白墙、黛瓦、雕花门窗
古镇老宅的韵味甚是迷人

新场凭借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让很多电影制作人一眼相中
《叶问》、《色戒》、《八月未央》、《摆渡人》
都来此取景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新场镇:教科书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新场的景美不胜收
宛如电影里走出的江南婉约女子
幕布下的样子曼妙却又神秘
▼
洪福桥
洪福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取意为“洪福齐天”,为福气寓意。相传当年洪福桥下的洪福港有神龙出没,庇佑新场,故在桥中央摆放方正风水石一块,以散神灵。

(图片来自网络)
千秋桥
千秋桥,原名仗义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由新场人钱建章集资而建。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重建。桥身全长28米,桥宽3.9米,东西各21级台阶。千秋桥是南汇区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对于新场古镇上的古桥来说,这个年份相对还是比较年轻的了。

(图片来自网络)
江南第一楼茶馆
“江南第一楼”倚洪福桥而造,地处新场的闹市地段,曾是新场繁荣的象征。茶馆是古老的三层楼木质古建筑,底层是普通茶馆,第二层是书场兼高档茶馆,时常有来自江南各地的民间说书、评弹艺人在此演出,第三层则是“栈房”,供旅客歇息借宿。

(图片来自网络)
新场镇:那些万年打卡地标
都说“小小新场赛苏州”
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古镇情怀”
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冷与细腻
▼
石笋里牌楼
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叫做“石笋里”。

(图片来自网络)
三世二品坊
被誉为“江南第一牌楼”,此乃明万历太常寺卿朱国盛为纪念他家从祖父起,三代都当上了二品官而建。

(图片转自网络)
南山寺
南山寺俗称南庵,寺后有600多年古银杏两株,需要几人才能环抱一圈。曾有诗人云:腋下挟个南山寺,石笋尽收其眼底。

(图片转自网络)
新场老街
新场老街长达1.5公里,巷道与建筑两侧的山墙已有了年岁。河道纵横交错,把古镇划分成一个“井”字。

(图片转自网络)
张厅
张厅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它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东方传统的四进三开的宅院,仪门上罗马的立柱加上精美的马赛克地面,无不体现出匠心独运。

(图片转自网络)
新场镇:从前慢
即使这里曾经声名大噪
但是身临其境后你会发现
其实这里仍旧那么的平静祥和,与世无争

这里的道路不宽,这里的河流很窄。

这里的人们总爱拿着蒲扇坐在家门口的石板上看着天,看着水,看着来来去去的你和我。

透过窗子就能看到潺潺的流水。


这里有猫,有狗,有青石板街,还有铺满落叶的水洼。

这里的理发店只有小时候见过。

还有小时候的记忆。

白墙黑瓦。

听书喝茶抽烟。

一杯茶=安详的一生。

似乎听见耳边水烧开“噗嗤噗嗤”声。

古老不古板,到处都是浪漫。

去下塘街逛逛,拍拍照,喝喝茶。

这里没有人挤人,也没有小贩的聒噪。

到了夜晚,华灯初上,人影攒攒。(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新场镇:那些记忆中的味道
记忆中的味道永远不会褪色
属于我们的
也属于新场的


新场的臭豆腐很有名。


油墩子。



海棠糕。

鸡汤豆腐花。

扣蛋卷。
野河鲜。
剥皮鱼。
竹笋鲜肉烧卖。
三黄鸡。
杂鱼海鲜。
十六弄鱼丸汤。(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远离喧嚣
新场
是一副真真切切普通人生活的一副画卷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