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太极拳盘架子的要点讲解---刘晚苍

 上下相随 2017-10-10

关于盘架子

    总结获取太极拳术成效的经验,最重耍的是坚持实践。实

践出真知。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作一次锻炼,“晨昏无间,寒署

不易”,认真地体会和琢磨,肯定能够获得健壮的体魄和深湛

的太极拳术造诣。

    盘架子是太极拳术的基础。一般地说,“入门引路须口

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要藉助于前人的经验教训,而避免走弯

路。此时应着重理解每着每式的作用和意义,务求正确;至少

在外形姿势上要正确。'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错误的或不

正确的姿势形成动力定型,再要想改正就十分困难了。因此,

应该经常观摩学习,最好是有人旁观指导,及时发现间题,加

以改正。

    太极拳架中,每着每式都取法乎自然,反对矫揉造作,从

而其有优关的艺术造型。例如,太极起式与合太极,形象端庄

稳重,巍然沉静,神舒体逸,揽雀尾式圆活犀利,进退灵动,变

化多端;单鞭舒展稳重而又有通嘴劲力的运行,白鹤亮翅呼吸

深长,神态安适大方,楼膝拗步虚实分明,转动轻灵;如封似

闭蓄而后发,开合有致;倒撵猴式松静俐落,从容不迫;左顾右

盼兼顾八方,机警灵动;打虎式目光似箭,凶猛威武,玉女穿梭

滚卷起落,纤巧精密;云手悠然松活,·沉静雄浑……。每天盘

架子时,要在自然之中表现出每个定式的艺术形象,贯之以

神。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深入理解单式的意义,也能产生丰富

的趣味,使一趟太极拳,从头至尾,在轻慢圆匀稳的动作之中,

连绵不断,泪滔不绝;其中有静,要静如山岳,端庄稳重;其中

有动,要动似江河,气势磅礴,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处贯

穿精神,时时生有意境。
 
此外,应该了解到,太极拳术是在一套完整的指导思想之

下建立起来的,经过多少代人的反复推摊琢磨,不断地修补订

正,最后形成今天的太极拳架。尽管各派太极拳架有所不同,

但它们都始终贯穿着体(行功、走架、锻炼)用(推手、打手、应

用)一致的原则,“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此皆一理”。

所谓体用一致,即在体时,要拟想与敌打手,而在用时,必须活

用拳架。因此,在盘架子时必须“贯串”:“周身节节贯串”,“由

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又须“用意”:“凡此皆是意”,“势

势存心拱用意气而在推手时,也必须“贯串”:“随曲就伸,不丢

不顶”,“两手支撑,一气贯串”,更必须“用意”:“要刻刻留心,

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太.极拳术的体用原则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的。体用太极拳时,应该做到,“太极即周身,周身即太极”,“周

身一家,宛如气球”,“无一寸非太极”,从而要求“内固精神,外

示安逸”,“神宜内敛”,要求“心静”、“用意”,也要求“贯串,’,

“完整”。在太极中包含着“阴阳,;“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而阴阳则指动静、开合、虚实,指呼吸、蓄发,也指上下、左右、

前后、内外、刚柔、顺背、仰俯、进退,以及其它相互对立而又相

互依存的事物。阴阳之间的关系,必须是“阴阳互济一”,“阴不

离阳、阳不离阴”。古典拳论要求“须悟太极之理”,“须悟阴阳

相济之义”,并在体用中达到“阴阳互济,方为懂劲”。而“懂劲”

被认为是理解并掌握太极拳术的标志:不懂劲时,经常陷入

“双重则滞”,其结果必不能运化,易为人所制,“懂劲后,愈练

愈精”,渐至“从心所欲”,是以“由谧劲而阶及神明”。显然·,·这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其间的转化,则必须在理论上懂得

太极阴阳学说,并在实践上善于运用太极阴阳学说。

    太极拳法对于周身备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而又统一的要
 
求。从周身整体来看,有身法、步法、手法和眼法之分,又有动

作、呼吸与意识之结合。严格遵守太极拳术的基本要求,通过

长期实践锻炼,能使外形完满、协调,空松圆活,内劲轻灵流

俐,变化万端,进而身灵神聚,内外合一,柔中寓刚,圆融精妙。

这些要求是:

                  (一)成领顶劲

    头部虚领上顶,有如悬线将头部提起,使其平正而不倾

斜。下颊内含,颈部松直自然而不僵硬,则虚领顶劲能使脊骨

端正,筋肉顺遂。头处于人体最上部,头颅中有脑,大脑主思

想,小脑主运动,脑可支配神经,主宰全身。因此,“满身轻利顶

头悬”,“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e灵机于顶,不仅筋使

全身轻灵活泼,免除重滞,而且是身心合一,内外兼修,使精神

与躯体相结合的关健,必须看成是全身整体运动的纲领。

(二)尾闻正中

    太极拳要求身体“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所以,应“立身中

正安舒,支撑八面”,使“尾间正中神贯顶”。从头顶,经躯干,至

会阴须保持成一条直线,上领顶劲,下守重心,无论身体向何

方转动,都必须保持这条直线,并使脊骨根正对脸部中间,尾

闻正中,周身中正,保持任、督二脉畅通。这样,可以免除身体

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偏颇失中,否则稍受牵引,就失去重心

平衡。r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形象端庄而能变化,稳重而又轻

灵。

(三)含脚拔背

太极拳中,含胸拔背离意于变化。含胸是胸部含而不露,

既不能内凹如拘楼,也不应挺胸而外拔。拔背措脊骨顶微向

外鼓起,使“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能含胸,就能拔

背。但含胸拔背主要表现在意识中,而不是用力;是在自然正

直的基础上所作的臆想,不要求外形上有所表雾。否则必将

破坏太极拳法纯任自然的原理,也必破坏中垂线的平准,而出

现凹凸,出现缺陷。

 (四)吊档裹.

    肛门寓劲上提,臀部内收,将档撑圆合住,称为吊悄裹臀,

亦即“腰档劲”。“命意源头在腰际”。腰是四肢运动的中轴,关

系到全身平衡的调整与内劲的运转,所以,须要“活泼于腰”,

“刻刻留心在腰间”。拧腰扣档与塌腰提档是腰档劲的变换,必

须松活灵动,左旋右转毫不滞重,才能平衡重心。胸背能变化,

腰腊能灵活,则摺叠有术,转换有方,可以应付各种变化。是故

“紧要全在胸中腰间,不在外面”。而蓄劲与发劲的中心环节

也是腰,'腰如弓把”,要有弹性,有爆发力。因此,任何动作,

必须首先腰动,然后.四肢再动,“主宰于腰”。动腰时,要注意

吊档裹臀.

                  (五)沉润处肘

    松开肩肘关节,在击技中有重要作用。沉肩不是耸肩,是

使肩松而下沉,则臂膀的骨缝张开,两臂运转自然灵活。耸肩

也称寒肩,使气上浮,重心升高,影响稳定。坠肘是肘尖时常

取向下之意,除非用肘击人时才以肘尖对人。肘松而下坠,则

劲力内含,有助于沉气,既能护肋,又可增加手臂伸引、回缩的

力。

     (六)碗随攀转

    太极拳中,手法应有圆活之趣。腕随掌转,膀随碗转,触

处成圆(横圆、竖圆、斜圆、正圆、逆圆、大圆、小圆、半圆,以及

外形上无圆的表现而在意味上的圆)。碗、肘、肩、胸、腰、胯、

膝、裸都作圆形运动,进而使内脏随呼吸也作旋转按摩,气血

则循经络路线缠绕运转,形成体内、体外,一动无有不动,动沓

作圆,产生无穷趣味。所有这些圆运动,都是在用意不用力的

原则下,以腰为主宰,而主要表现在手掌上的。因此,手指应

微屈而不硬直,掌腕要圆活而能那稳,不疲软,不僵滞,从而达

到空松圆活。但是,所有圆运幼,必须随处可以化为直线,a曲

中求直气有蓄有发。

(七)吸实分明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均有一虚实怜。

,腆跨以下为支持全身的基础,步法的灵活与滞重关系到身腰

的转换,关系到全身的平衡。是故迈步要轻灵有如猫行,落步

是稳健如临深渊,进退转换必须虚实分明。“虚非全然无力,

实非全然站煞”,应碑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渗透,变化随

机。步法有虚实,身法也有虚实,处处都有虚实,必须分清。

“步随身换”,要随身法的变化改变步法,协调而不僵硬,及时

调整重心,转换顺遂而能保持平衡。腰档劲与步法结合,可使

下肢稳重不可动摇,

轮仲。先要虚实分明

丹田亦名气海

又有利于上肢躯干“立如平准,活似车

,才能逐渐达到互相渗透。

(八)气沉丹田

在人身脐下三寸,为人体重心所在的地

方。“气沉)’指腹部鼓荡,使身体上部的气劲一I.’沉而集中

于丹田,并用提肛圆档使身体下部的气劲也集中于丹田,从

而,身体上下俱轻灵,而重心部位独实重,意念完全集于于此,

是故也称“意守丹田”。用鼻呼吸是人的本能。吸氧呼碳是新

陈代谢,有改善机体,增进健康的重要作用,必须深长匀细。因

此,盘架子时大多要求出气不得耳闻,作为深长匀细的标准。

“斑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说明任何动作都必须与呼吸

相结合进行;而“行气如九曲珠,无徽不到”,则说明气的运行

应达到身体的任何部分,’即使是身体的四梢(手指尖与脚趾

尖)。这样就称为“呼吸通灵,周身周间”。但是,“以气运身务

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要以意导气,增大肺活量,而不以力

使气,强迫呼吸。上述呼吸与一般呼吸不同,是用膜部进行的,

“腹内松净气腾然,。“气宜鼓荡”,则是用腹部的鼓荡变化来

进行气的运转。这种腹式呼吸和自然呼吸相反,吸气时腹部

收缩,为合、为蓄、为虚;而在呼气时腹部鼓起,为开、为发、为

实。这样的一呼一吸所进行的鼓荡,即一开一合,一实一虚。

这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体育保健方法,称为吐纳。'它既能增长

肺活量,更能使腹腔横漏膜对脏腑进行按摩,锻炼五脏六腑,

改善其功能。为此,腹式呼吸应贯串在整个太极拳架中,也应

贯串于太极推手之中。初练太极拳时,可采取自然呼吸(吸气

鼓腹,呼气收腹),但在熟练掌握拳架的过程中,必须逐渐习E

于采用腹式呼吸,否则就不能与开合、虚实、蓄放结合起来,即

不能顺遂贯串,不能“气遍身躯不稍滞”,从而,也不可能获得

“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擎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

出”的高度击技效果。这样,使导引与吐纳相结合,将能获得

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九)内劲运转

    “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手法中

的圆运动可以有各式各样,但都必须在内劲的统一支配下,作

虚实开合变化。所谓内劲,“在内不在外”,是长期通过意识统

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的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下,体内

形成的一种既沉重而又轻灵、既刚硬而又柔软的劲力。这种

动力具有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特点。内劲运行的路线是:“由

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运之于掌,通之于指”的。

内劲运转时要求。“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因此,在

太极拳走架与打手中,·随着掌腕的开合,全身协调一致,而内

劲作前进与后退两种不同的运转,内外相合,完整贯串。动作

中,开为呼、为伸、为实、为发,内劲则由丹田上经胸、肩、臂、

肘、脆而达于掌指,下过胯、腿、膝、足而达于脚掌脚趾;合为

吸、为退、为虚、为蓄,则内劲路线与上相逆,由四梢而归聚于

丹田。.这种内劲进退的运转,有人也称缠绕,寓有虚实、开合

的变化。但是,“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娜,实非全然占

煞,精神要责贯注'o腾娜是动的准备,贯注是静的集中,都在

于意念。有时,目光集中于意想之处,则劲力“达之于神”。因

此,太极拳法要求目光随主要之手的运动而向前平视,庄严而

灵动,.威武而不呆滞,称为眼法。一是故“神宜内敛”,含而不露,

既不暴露自己劲力运转的动向,又能观察对方变化的意图。

                  (十)凡’此奋是愈

    太极拳法要求,呼吸和动作都必须由意识来统率,用意不

用力。虚领顶劲要将意念用于顶部,提起精神,尾间正中取意

于端庄,保持身休上下一线相通,含胸拔背取法于自然而寓意

予变化;吊档裹臀注意于腰间变换,调整平衡;沉肩坠肘,腕随

掌转,或随曲就伸,或曲中求直,都是跟随意念而动;虚实分

明、气沉丹田以及内劲运转使动作开合有致,_匕下完整,内外

协调,也是用意获得的。“凡此皆是意”,是“先在心,后在身”,

所有太极拳动作及以上要领都必须在意念的支配下进行,而

不是努气使劲去达到的,“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拢尚气者

无力,养气者纯刚”。所谓养气,就是在意识引导下,腹式逆呼

吸深缓匀细,“心为令,气为旗打,“以心(意)行气”。意念在太

极拳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必须先有意,才有气的呼吸鼓荡

和劲力的缠绕往复,也才有肢体的运动。只有“心灵与意静,

自然无处不轻灵”,只有“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汀。“凡

此皆是意”要求把周身看成为整体,看成气球,将意识贯注于

身体内外乍上下、左右、前后,进而达到“表里粗精无不到”的高

度完整的境界,圆融精妙,“行住坐卧皆是太极”。

    上述这些基本要求,在太极拳行动走架时如此,在太极推

手实践中也是如此。根据这些要求,长期坚持锻炼,不仅能够

提高太极拳术水平,获得精湛的击技能力,也可以获得增强体

质、防病健身,以及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效果。为了便于掌握

这些要领,现将它们概括成歌诀形式以供参考。

              太极歌诀

心率气行布四梢,顶灵身端蓄腿腰。

神舒体逸守丹田,虚实变化因意高。

动中寓静静犹动,圆中有直直亦圆。

太极一元多辩证,阴阳两仪不固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