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不得入门,深入理解三个要领,循序渐进便成高手

 黄果树861 2020-02-04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练了很久的太极拳,总是觉得不要得要领。也不明白究竟是为了什么。那么我们不妨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一看是否做到。如果做到了,那就离太极拳高手不远了。

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不得入门,深入理解三个要领,循序渐进便成高手

下肢放松

下肢松踝,趾的放松,它与松关系密切,一般松腰也称松腰胯。从虚实分析看,腰的虚实决定了全身虚实,腰的虚实和下肢虚实是一致的。古典拳论又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可见松腰,松腰也包括了下肢的放松。胯是下肢最大的关节,胯根要松开撑圆。胯的松开要比上肢肩关节松开难些。膝也要松,也比较难松,但太极大师最能在松膝上显示功夫。试观名家拳照。膝圆,似松非松,静中寓动,与僵硬呆滞完全不同。膝不松,则劲蹩于此,于是上身越松,气越沉、蹩得越厉害,有点功夫的人易犯此毛病。

膝松要以松,趾松来加强和配合。趾松就是五趾抓地,抓与不抓,差别很大。有人口头说五趾抓地、结果还是抓不住地。全身一股完整劲。趾才能抓住地、抓住地,下肢才能真正做到松。大架子比中架子,小架子更有利于训练下肢放松。仆步压腿,大弓步桩也都有助于下肢松开。


气沉丹田

王宗岳《太极攀论》即有“气沉丹田”的要求,《十三势歌》也说:“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也是气沉丹田的意思。做到了全身放松、肩沉肘坠背拔胸含,腰松胯松……,自然气沉丹田。所以很多太极拳都要求达到气沉丹田,而并不以此为一大要领。

气沉丹田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总的来说是沉稳的感觉,脐下三寸为中心的一片有自动自主的自我按摩的感觉,非常舒适慰贴的一种感觉,是小腹局部也是全身的感觉,是用劲很匀很柔的按摩,但重点又在关元穴部位,受劲比较大,也是柔中寓刚的劲。

对于气沉丹田,有人说,“吸,总是‘气沉丹田’与‘气不沉丹田’交替进行的”,又说“一吸气沉丹田,一呼气聚于胃”,等等。陈炎林在《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谈到,“一呼气沉丹田,吸气贴脊背”,这种提法我们认为更符合实际。呼时的沉即上面所说的那种感觉,吸时虽然气贴背,但下腹仍然有感觉,仍然是气沉丹田。对于初学者来说,练拳时自然呼吸即可。这是一个初级要求,也是一个高级要求,也就是“自然”有不同水平、层次。


分虚实

虚实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概念,杨澄甫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要求在动作中能够体现。虚实是古典拳意中重心的意思。太极拳动作是在屈腿下蹲情况下进行的,全身坐在右腿时,右为实,左为虚;反之亦然。能分清虚实,才能做到周身轻灵。

分虚实,也要注意手上的虚实。出掌前伸,由合式到开式,由起点到终点,是由虚而实,定势时达到极点(“阳极”);由开再合,由实而虚(“阴”)“仔细留心问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包括要求分清开合虚实在内。出手能分阴阳虚实,则收发均可奏效。

古典拳论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一”即太极,即命门所在,即腰,即第一主宰也。腰之虚实,统率全身虚实。全身重心由腰之虚实而定,或在左或在右,故“总此一虚实”。

太极拳处处显示辩证的因素,就虚实而言,虚中有实,实中也有虚;这样才有轻灵之意,腾挪之势。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无论弓步,虚步,有三七开,二八开之分,实者占其七、八,虚者占二、三;手法亦然。这个道理是好理解的,比如左手提一桶水,是实,右手也要用一些劲。如果右手全然软塌,左手也不得劲。这样右就是虚了。

太极拳的阴阳虚实在套路中,变动不居,不断转化。古典拳论说:“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以及“往复须有折选,进退须有转换”,都包括了虚实。虚实转换在于意的转换,气的转换,形体上首先是腰的虚实转换,也就是重心的改变,是渐变、量变,但由左到右、又由右到左,又是质变。腰的左右重心,是在合式向定式的过渡过程中改变。合式是上肢相对最虚,下肢一侧相对最实的时候。定势是上肢相对最实的时候,左右又分为实中之实和实中之虚;下肢仍是实,但较合式相对要虚。久练者自会分析,古典拳书对此是用阴阳概念来分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