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太极拳的“腰松脚实”

 CeizhuPan 2019-02-14

作者:冯 治 顺

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太极拳练习的要领浩瀚繁多。而在这些要领和要求中,“腰松脚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吴颖锋老师在教学中,始终用“腰松脚实”要求学员。在太极拳练习的每个开合、每个虚实转换以及每个定式中,都要求我们用“腰松脚实”去对照、去检查、去体验。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学习和理解,就太极拳的“腰松脚实”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

感悟太极拳的“腰松脚实”

一、“腰松”在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作用

“腰”,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本意是指东西的中段、中间,也特指身体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具体从医学角度讲,腰应是腰椎至尾椎这个范围内,包括腰椎、尾骨、双髋关节、骨盆及其附着的肌肉、血管、神经等。我们知道,“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松”,包括身体各个关节、各个肌肉、各个部位的放松、延展和拔长。而在上述所有的放松之中,“腰松”是核心,是重点。

“腰松”,才能发挥好腰部的连接运转功能,才能把身体的上体与下肢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全身上下相随的协调运动。经典著作中就有“腰为主宰”、“腰为驱使”等论述。太极拳的要领要求,身体的上肢运转,要以腰旋脊,以腰带臂,腰领手随;下肢运转,要以腰带胯,以胯催腿。而这一切的运动,都要求以腰部的灵活转动为基础。腰松是指腰部活泛,腰部具有伸缩弹性。松腰包含向内塌腰和向外鼓腰两层含义。“腰松”才能灵活轻盈,才能使腰部在太极拳运动中,承担起承上启下、维持身体姿势的重要作用,形成全身上下皆随腰转的完整的协调运动。

“腰松”,才能发挥好腰部的蓄劲发力功能,真正作到“发劲如放箭”,发力如破竹。拳论曰:“劲起于脚根,主宰于腰”。又曰“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由此可见,太极拳的所有劲力,都来自于腰。以塌腰、拧腰配合蓄力,以鼓腰、转腰配合发劲。就像拉弓射箭,拉弓为蓄力,放箭为发劲,只有弓拉得满,才能劲蓄得足,箭才能射得远。以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八法五步”为例。前掤时,塌腰“抱球”,就是蓄劲储力的过程,然后鼓腰向下蹬地,靠大地的反作用力使劲力通过脊椎及肩肘弸于小臂。下捋时,靠先塌后转的腰部力量,将对方引至自己下盘一侧。前挤和前按,虽然挤和按的力点不同,但都是靠松腰蓄劲,依靠腰椎后弓之力带动全身整劲向前挤击或按击对方。其它採、挒、肘、靠,也无不以松腰蓄劲为基础。没有松腰的蓄劲储力,太极拳运动的所有劲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腰松”,才能发挥好腰部的气血传导功能,运丹田之气到达四肢百骸。松,是为了通。吴颖锋老师将身体的节节贯通称之为打通“管道”。他说,化疆硬为松柔,就是将身体“管道”中的各个堵点打通,从而使各经络联通。而腰部,正卡在这一“管道”的中点,只有腰部松柔,中部管道畅通,才能将身体全身经络大网连成一个整体,使“气沉丹田”成为可能。同时,松腰形成的“管道”畅通,也才能将脚底蹬地的反作用力经腰部的中间“管道”,经脊背输送到肩肘手。所以,没有“腰松”,就没有气劲输送的传导通道,太极拳的整劲就无法形成。

二、“脚实”在太极拳练习中的基本含义

“实”,字面解释,即为充满的意思,内部填满,完全没有空隙。“脚实”,即脚底平实踏地,四周紧贴地面,不能“喝风漏气”。

“脚实”,是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吴颖锋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太极拳做的是“足下文章”,练的是下盘功夫。第一,“脚实”,才能身正体端,也才能为太极拳的塑形打好基础。身正、体端、行顺、安舒,是太极拳塑形的基本要求。“脚实”,身体各骨节自然吻合对正,行拳流畅,神态自然安舒。如果脚不实,就会体不正,身体歪七扭八、前仰后合,站都站不稳,如何行拳走架?如何开合互易?第二,“脚实”,才能“脚下生根”,也才能为下盘稳固打下坚实基础。《拳论》曰:“打拳先培根”,“根深才能叶茂”。没有深入地下的根,大树就长不起来,没有坚固的地基,高楼也盖不起来。脚踏实际,“脚下生根”,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脚实”,则根深,尤如不倒翁,下欲沉,则上欲轻,上轻下重,则下盘稳固牢靠。第三,“脚实”,才能力从脚发,也才能为以腰催形、以身领手打好基础。大地的反作用力,是人体的力源。太极拳练习中各种劲力的力源,也无不来自脚蹬地的反作用力。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蹬地反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双脚蹬地力量的大小,蹬地力欲大,则反作用力就欲大,发劲的力量就欲大。这样,通过腰背传递到肩肘手的力量也就欲大,也就为以身领手打下了力源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极拳练习中的“脚实”,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个方面,躯干要正。地球上的一切物体无不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只有立身中正,由百会至会阴的这条人体重心线才能垂直于地面,脚掌平实踏地,四周均匀受力,“脚实”才有了可能。第二个方面,力沉脚底。太极拳练习中的“脚实”,除了要求脚掌平踏地面、五指抓地外,更重要的是要“力沉脚底”。这种“力沉脚底”,就是“根劲”,是一种人体在放松状态下内气下沉而产生的一种支撑内劲。“根劲”的产生来源于松。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脚背、脚底、脚根的肌肉经络全部松柔,脚指松粘贴地,内气经脚心的涌泉穴沉入大地,天长日久,身体就像一个铸入地下的水泥桩,撼之不动。所以,松的过程,就是气沉脚底的过程,也是“根劲”产生的过程,更是太极拳“脚下功夫”产生和增长的过程。

感悟太极拳的“腰松脚实”

三、太极拳练习中“腰松脚实”的感知途径

经过几年来的体会和感悟,我感到吴颖锋老师要求的“腰松脚实”,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腰松”是“脚实”的前提,“脚实”是“腰松”的基础。腰不松,内气就不能下沉到达脚底,脚就实不起来。反过来,没有“脚实”,下盘不稳,腰就松不下来。因此,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应将“腰松”与“脚实”作为一个整体要领来练习,同检查,同感知,同体悟。

在桩功练习中感知“腰松脚实”。站桩,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功。人体在静态状况下,更容易找到气息下沉、“腰松脚实”的感觉,更容易体悟到“腰松脚实”带来的整劲和安舒。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找感觉。一是在脊椎上“提”上下功夫,努力寻找“骨肉分离”的感觉。“腰松脚实”,要求整个意念向下走,气息下沉。但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意念下行,神则必须上领。所以,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则有“虚领顶劲”的要求。但我感到,作为初学者,特别是成年人,脊椎已习惯成“S”形,光有神领还不够,应在百会上领的同时,颈椎贴近后衣领,将脊椎、后背向上“提”起来。这样,肩肘自然松沉,再加上收腹敛臀的作用,就形成了脊椎骨向上向下的对拉拔长。久之,不但能纠正弯腰佗背现象,更重要的是“骨肉分离”的感觉会悠然而生,身体的肌肉也就感到像“挂在脊椎上的肉串”一样下垂下坠,全身产生一种向下的、深入脚底的、扎根大地的松沉劲。二是在松静、松空上下功夫,努力寻找“将心放在肚子里”的感觉。“腰松”,从外形上看,是腰腹部的折叠、变短;从意念上看,是精神的全部放松;从内在要求上看,则是身体全部放松后形成的内气下沉,将胸腔、腹腔内的所有“五脏六腑”全部放在腰胯这口“大锅”上,也就是俗话说的“将心放在肚子里”。腰越松,“心在肚子里”越实在,脚底的松沉劲越充盈。三是在下肢的“五弓”上下功夫,努力寻找“脚下生根”的感觉。下肢“五弓”是“腰松脚实”的基础。裆部的“弓”,是整个大“弓”的“弓顶”,要求后裆要打开,裆部撑圆。两腿的“双弓”,要求两腿外撑内裹。两脚的“双弓”,则要求五指抓地,涌泉穴空起。“五弓”练好了,脚下才能生根,下肢就像支起腰胯这口“大锅”的两根柱子,稳固结实,任凭“锅”内的“五脏六腑”如何翻转搅动,“大锅”都不会倾斜倒塌。

在定式中修正“腰松脚实”。太极拳练习中的虚实转换,必然会对相对静态下“腰松脚实”进行破坏。因此,必须要在每个虚实转换的定式中对“腰松脚实”的状态进行检查和修正。重点进行“四查”:一查躯干,看百会到会阴的中轴线是否偏移,身体躯干的各个骨节是否对正。二查“四平”,看经过虚实转换后的脚平、胯平、肩平、眼平是否有了偏斜,特别是双胯,一定要重新校平放松。三查“五弓”支撑状况,着重看裆弓的“弓顶”是否塌陷,下肢混元一体的整劲有无减弱,等等。四查全身松沉情况,在前面三查的基础上,气息下沉,腰部变短,重新“将心放在肚子里”,再次体悟气沉脚底的感觉。

在虚实转换中体悟“腰松脚实”。“腰松脚实”,最终要体现在太极拳的开合互易、虚实转换等一系列行拳走架之中。一是把“气沉丹田”这个核心贯穿于虚实转换的全过程。我们知道,虚实转换的力源来自“气沉丹田”,来自“腰松脚实”。松腰鼓腰催动内气下沉蹬地,大地的反作用力又经人体后部,沿命门而上经背部到达肩肘手而发力。因此,在整个太极拳练习中,要始终注意气沉丹田,将内气紧紧压在腰腹部,这样,才能将“腰松脚实”落到实处,有效防止气息上扬、闷气填胸、挺胸耸肩等毛病的出现。二是把“逢转必沉”这个规律贯穿于虚实转换的全过程。“逢转必沉”就是说,在每个开合、每个虚实转换之前,都要检查“腰松脚实”情况,将腰部变短、腹股勾折叠、内气下沉脚底,为开合、转动储好力、蓄好劲。这既是太极拳运动的客观规律,也是“腰松脚实”的必然要求。还有“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右必左”等,都是“逢转必沉”的“衍生品”,只不过是换个说法而已。三是把“拧转缠丝”这个要求贯穿于虚实转换的全程。吴颖锋老师强调,在太极拳的虚实转换中,实脚的胯根要对正脚心,像上螺钉一样,将劲力旋转着拧入地下,在脚底产生“拧劲”。这种“拧劲”催动了螺旋缠丝的动能,既保证了太极拳练习中的“脚实”,又能较快地增强太极拳练习的功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只是自己学习太极拳“腰松脚实”的一点粗浅认识。由于本人学习太极拳的时间尚短,对太极拳的拳理和要领的理解还很肤浅,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和拳友批评指正。

2019年1月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