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治疗是痛风预防和治疗的关键部分。而据研究表明,单纯的饮食控制对尿酸的影响有限,即使是很严格的嘌呤饮食控制,大约只能降低SUA10~18%或70~90μmol/L。因此HUA经非药物干预疗效不佳时应采用药物治疗。
常见降尿酸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类药物。通常需根据病因、合并症及肝、肾功能选择药物。
1)制尿酸生成
别嘌醇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成人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日2~3次,每2~5周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mg,最大剂量600mg/天。小剂量起始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烧灼感,也可以规避严重的别嘌醇相关的超敏反应。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别嘌醇的超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已有研究证明别嘌醇相关的严重超敏反应与白细胞抗原HLA-B*5801密切相关,因此建议有条件时在用药前先进行基因检测,对于结果阳性的患者禁止使用。
病例:
医院接诊到一位男性患者,于今年4月前因双下肢踝关节、趾间关节红肿疼痛自行连续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1月前开始加服别嘌醇和头孢氨苄胶囊。于5天前躯干出现米粒大小红斑、丘疹,并出现发热、畏寒,伴咳嗽、咳痰,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继续口服别嘌醇及脉血康,躯干红疹、红斑继续增多,累及颜面部、四肢,部分红斑融合成片。3天前颈部出现水疱,疱壁松弛,且红斑、水疱逐渐增多,累及全身。2天前出现颜面部浮肿,口腔、嘴唇、眼睑糜烂,颈背、下肢渗液明显。入院后医生查看症状、得知用药史,顿时恍然大悟,考虑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别嘌醇过敏可能性大,不排除双氯芬酸钠、头孢氨苄,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并完善别嘌醇相关基因检测。
基于此对该病例进行后续跟踪:
患者进行了别嘌醇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1 HLA-B*5801基因突变杂合型、133 HLA-B*5801基因阳性,也有力地验证了该患者的药疹是由别嘌醇不良反应引起的。
特别提示:别嘌醇作为治疗痛风的一线用药,价格低,疗效佳,临床使用极为常见,但别嘌醇对HLA-B*5801阳性基因人群容易发生严重性皮肤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别嘌醇前在有条件的单位考虑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强力推荐用其他药物替代别嘌醇进行治疗。若未检测而口服别嘌醇,建议密切留意皮肤状态,一旦发现皮疹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拖延,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非布司他
初始剂量40mg/天,每日1次,2~5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建议增至最大剂量80mg/天。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
2)促进尿酸排泄
苯溴马隆
成人起始剂量50mg/天,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皮疹等,较为少见,罕见肝功能损害。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避免排泄尿酸过多而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在开始用药的前2周可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使患者尿液的pH调节在6.2~6.9之间,以增加尿中尿酸溶解度。定期测量尿液的酸碱度。
丙磺舒
成人一次0.25g,每日2次,一周后可增至0.5g/次,每日2次。服用时也应保持摄入足量水分,必要时碱化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