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时间秘密 | 时间旅行,你也可以!

 指月軒 2017-10-10

时间旅行,你也可以!

| Joy Liu 

我一直对时间这个概念十分着迷,不仅仅因为在我们当下的主流文化中,时间似乎无处不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似乎决定了一切我们应该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什么年纪应该做什么事情),时间也似乎成为我们评判一切行为的准则之一(比如,很多人会觉得花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旅行是可以的,但如果花10年去旅行就会被人质疑),更是因为它深远地决定着我们做各种人生选择,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影响着我们与自己和世界的连接,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生死的重大议题,影响着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关于时间的想法和信念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维度中,我们却非常少去质疑这些想法和信念的由来,并且对它们给我们造成的深远影响似乎也没有任何觉察。

 

今天我想邀请亲爱的你做一次时间旅行,去看看这个被我们构建起来的时间世界里,还有怎样其他的可能性和不同。

 

Joy好久没有陪你了,在心中翻滚着的感受和想法似乎最近也慢慢酝酿成了文字,今天的文章可是是一次天马行空的旅程,所以就请你张开想象力的翅膀,跟我一起飞行一段吧!


 

时间真的就只是线性的吗?

 

 

我记得在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非常讨厌所有跟时间相关的东西:早上打扰我睡眠的闹钟,不断提醒我时间流逝的滴滴答答声,让我觉得又过了无用的一天的午夜12点,学校里在你想玩的时候响起的上课铃声,和图书馆里在你想看书的时候响起的闭馆音乐......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好像被时间诅咒了一般:我们被困在当下,既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前往未来。有无数人告诉我们:你要活在当下,因为你既不拥有过去也不拥有未来,你所拥有的全部,就只剩下当下。

 

我并不想否认活在当下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专注,也不想否认对于如何看待时间,它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

 

但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此刻(现在或者当下),过去和未来,这些关于时间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它们就是关于时间的真理吗?我们还有其他的方式去解读时间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这种线性时间观容许我们做什么,又不容许我们做什么?

 

我想起了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叫做 [降临],它是根据一部叫做 [你一生的故事的小说改编的。我们人类世界的时间观是线性的,这种线性体现在文字里,就是我们需要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去阅读文字,因为文字是必须有顺序,有先后的。

 

电影里的女主,因为是一个知名的语言学家,在一次偶然中,被派去跟一群来地球的外星人交流。因为要理解外星人来地球的意图,她必须要学习外星人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每一话都类似于一个环形的图案,也正因为是一个圆,它没有先后顺序,也就不存在阅读的顺序。学会了这门语言的女主突然间发现时间对她来说变成了非线性的东西,她可以在某个时刻跟过去和未来同在,她已经不受线性时间的控制,现在,过去和未来,对她来说都可以是此刻。

 

学心理学的过程让我也渐渐开始怀疑起我们现在建构的线性时间,因为它好像跟我们造成的局限,远远比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更多,而在面对生死或者重大的生命议题时,线性的时间观似乎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沮丧与绝望,而不是力量和希望。

 

当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当我们好像除了自己谁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倍感孤独,甚至有的时候一句话也可以将我们打倒。可是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恰好此刻就在人生最糟糕的时刻并且没有其他人在场,那些个过往的我们,还有未来充满力量和智慧的我们,是否可以穿越到现在来帮帮此刻的我们?

 

我想知道,如果我对开始怀疑生活,开始怀疑爱情,开始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实现梦想时,那个重新找到对生活和爱情信仰的未来的我,再或者那个曾经无比坚定自己的爱情和梦想的我,是否可以给我一些力量?

 

我想知道,是否我的死亡就是我生命的终点?是否在我死了之后,就不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我想知道,与我相伴终身的爱人如果先我而去,是否我除了“move on”(继续生活)之外,就别无选择?是否我们的绵长一生的连接就无法继续?是否他就此就消失在我的生活里,而我必须要面对这个事实

 

我想知道,那些我曾经的挚友,那些我曾经爱过的人们,那些曾经给过我启发的智者,那些在我的人生画卷里画下浓重一笔的人们,那些永远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人们,是否因为分离而消失,是否因为丧失而不复存在?

 

生活在线性时间里的我们脆弱而单薄,我们孤独,我们不断被焦虑和恐惧困扰,我们在丧失的哀伤中无法自拔,这一切,也许都还有新的可能?今天,Joy想把最近自己关于时间的思考分享给你,也期待听到你关于此事的想法和故事。

 



从此刻的“我”,变成很多个“我们

 

 

在小说 [玛格丽特小镇]里,作者讲了一个看似很荒诞的故事。一位父亲在自己临终前给女儿写信,因为妻子在她35岁时就已经自杀,这位父亲想把自己和妻子的爱情故事,留给自己的女儿。在信中,父亲描述了他和妻子在20岁时相遇的情景,后来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妻子说要带他去一个叫玛格丽特小镇的地方去见她的家人,如果他喜欢她所有的家人,她就愿意嫁给他。

 

在小镇,他看到了玛格丽特所谓的人家,天真可爱的孩童玛格丽特、充满艺术抱负的少女玛格丽特、和自己恋爱的青年玛格丽特、刻薄独眼的中年玛格丽特、神神叨叨的老年玛格丽特......纷至沓来的玛格丽特让他无法接受,他本能地拒绝接受了这些人都是同一个人的事实。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爱她全部的样子,而不仅仅是那个跟自己恋爱着的此刻的青年玛格丽特。

 

这是一个很深情的故事,小说的封面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爱一个女人一生,意味着你要去爱一个少女,一个少妇,一个忙忙碌碌的中年妇女,以及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太。

 

它甚至也超越了死亡,因为妻子实际上35岁时就自杀了,而他却早在她自杀前认识了直到老年时的玛格丽特。

 

讲这个故事,我其实是想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只有此刻的我们,那生命是否真的太单薄了?对我来说,过往经历的一切,5岁,10岁,15岁,20岁,30岁的我,难道就因为此刻我已经快要迈入自己的31岁而消失了吗?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她们,并且像人们所说的,过往不可追了吗?

 

而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我是否还可以跟未来的我有连接?那个35岁的我,40岁的我,50岁的我,甚至是80岁的我,是否就跟此刻的我无缘?

 

在咨询当中,因为并不相信时间一定是线性的,我会常常问来访者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假设你是50年后的自己,也就是80岁的自己,她看到你此刻在经历的困境,并且其实她已经走过了这段对30岁的你来说很艰难的时光,你觉得这位80岁的奶奶会对你说些什么?

 

也许你会问我:问这样的问题真的有用吗?根据我的咨询经验,如果在非常合适的时机下问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开启来访者一个她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视角,来访者给我的回应,常常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想不到在困境中的他们会有如此的智慧。那个80岁的他们,是否真的穿越时空来到此刻,是否真的通过此刻他们自己之口,分享了一些人生智慧?谁也无从知晓。

 

这次十一假期我回到家乡,路过自己当时读书的高中,看到一群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们从自己身旁经过,我突然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我想如果现在我有机会回去,一定会告诉当时的自己:不用过分担心你的成绩,少看那些所谓提高分数的书籍,也少做一些习题,多看那些真正触碰到你心灵的东西,多去做些给予你生命力的尝试,甚至你也可以去恋爱,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我觉得对于非线性时间的理解越深,我们就越拥有线性时间无法给予我们的自由和力量。

 

在某个我们感到孤独时刻,就像玛格丽特小镇上那些个玛格丽特一样,我们其实本就同时拥有无限个不同时空的自我,而这些自我并不受限在某个特定的时空,他们可以同时出现在此刻,我们的人生并不是单薄如此刻,它无比丰厚,也拥有超出我们想象力的可能。

 

最近我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好多挑战,有些时候这些持续的挑战就像是抽走了我所有的力气,我坐在电脑前想要写作,却找不到任何写下去的理由。这时,我会想办法邀请一年前,两年前和三年前的自己,我知道写作对她们来说有如生命本身。她们会告诉我:坐下,并坚持下去,哪怕是留着眼泪写作,也勇敢地直面所有的感受,把你内心的真实写出来,它们本身会生长出惊人的能量和创造力,它们会带你去一个未知的地方。

 

很多时候,是她们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理由。

 

还有些时候爱情也会变得有些艰难,我会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向85岁的Joy奶奶求助,问问她想对我此刻面对的困境说些什么,问问她是怎么学会跟此刻我爱着的这个人,走过50多年的时光依旧深深相爱的,问问她如何更好地爱一个人,也问问她如何更好地被爱。有的时候我想问的太多了,我就会让她写一封信给我。

 

我想起了一句话:此刻,我一个人,感觉身后,站着千军万马。

 

也许你真的并不是一个人。我并不是我,而是无数个时空里的我们


 

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终结

 

 

叙事疗法的创始人之一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曾经就死亡这个话题提出了一种观点,叫做Say Hello Again,就是说,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或者是我们深爱着的人,并不是只想像主流文化要求我们的那样,接受他们死亡的现实,然后从此过着没有他们的生活,而是重新跟他们say hello,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继续跟我们对话,继续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事实上,死亡的确不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首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跟一个同我们生活了一辈子的爱人或者是孩子告别。

 

最近那部特别丧的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 中,男主因为自己的疏忽而不小心引发家里的大火,结果两个女儿都葬身火海,他有可能跟两个孩子告别吗?或者说,他希望跟两个孩子告别吗?

 

在我最近看的另一部电影 [时间中的孩子] 中,男主在一次带着女儿逛超市时把女儿给丢了,从此一直没有找回来。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并且女儿几乎每天都出现在他的生命之中,她会跟他对话,会来找他玩儿,会大笑着跑过来跟他拥抱。

 

作为一个咨询师,我还听过很多关于死亡非常温暖的故事。一位母亲在儿子罹患癌症去世10年后仍旧会每天跟儿子说说话,她从儿子去世的第一年起便开始跑马拉松,去年是她儿子去世的第10个年头,她去了巴黎参加马拉松。一位妻子在丈夫去世之后悲痛不已,从前所有的决定都是她和丈夫一起来做,现在她一个人好像无法做任何决定了,于是她开始问丈夫,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仍旧征求丈夫的建议,然后继续勇敢地生活着。

 

我想不仅仅是我们已故的亲人,就连我们未出世的孩子,生活在几个世纪前的我们的前辈,和生活在几个世纪后的我们的后人,也都在此刻跟我们以某种方式连接着。

 

从前一想到自己的父母有一天会辞世,我就感觉悲伤到无法呼吸,并且无法接受。现在我似乎会更加接受他们有一天在身体上会离开我,因为我知道他们不会真的离开我的生活。当然了,到了那个时候我无法电话给妈妈,或者是跟爸爸一起看电视剧,也无法跑过去跟他们拥抱。但是他们早已在深深编织进我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的灵魂也早就跟我的灵魂交融,我仍旧会跟他们对话,仍旧可以倾听他们要跟我说的话,仍旧可以告诉他们我的近况,仍旧可以向他们求助,仍旧可以带着他们给予我的力量继续前进,仍旧会去实现某些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

 

也许你丧失的,从未真正失去。

 

如果生理性的死亡就把一切连接阻断,人类的文明可能就无法走到今天。虽然我们可能无法上演人鬼情未了或者是最近我看得电影 [鬼魅浮生中的片段,我们却在真正意义上从未离开过我们所爱之人,爱并不会因为死亡而消逝,它会拥有永恒的生命力,那些曾经深深爱着我们的人,在身体离开之后,仍旧深深爱着我们,并且这份爱早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这份爱会变成我们跟自己的对话,会变成那些在绝望时给予我们力量的声音,会变成意想不到的智慧,会变成我们跟这个世界连接的动力......

 



你可以不仅仅“活在当下”

 

 

最近我读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已经80岁了,身体状况很糟糕,但你却不愿意离开人世,因为你还有好多好多特别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你知道回到你的30岁(你此刻的年纪),你又要面临很多烦恼和挑战,但你唯一想要的,就是获得青春。现在,请你睁开眼睛,你再一次年轻了。

 

电影 [时空恋旅人中讲得就是一个类似的故事。男主本来拥有神奇的能力,能够穿越回过去,而他从前经常回到前一天,把本来糟糕的一天过好。后来他跟相爱的人结婚后,发现好像很少需要再回到前一天了,最后他发现一个更好的方法:每天醒来,都当成是你已经是第二遍过这一天了,所以这次没有什么事情让你焦虑不安,也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无所适从了,你开始全心参与到你做的每件事情中......

 

也许时间本来就是我们建构出来的东西,谁说它一定是线性的?谁说我们无法跟过去或者未来同在?又是谁说失去的就是永远失去?谁说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

 

你可以不仅仅活在当下,让多元的,非线性的时间观来给予你生命更多的可能,在时间的旅行中我们变得更加自由。有的时候我甚至会邀请已经去世的自己来跟我对对话,看看她想要跟此刻的我说些什么。

 

开始理解时间的更多可能性,似乎也让我很少感觉到绝望或者孤独,因为我知道我真的不是一个人。我知道过往的那些个自己与我同在,我知道未来的那些个自己与我同在,我知道我已经去世的爷爷与我同在,我知道我的父母永远与我同在,我知道甚至我从未出生的孩子也与我同在,我知道已经去世的我也与我同在,我知道这些人的爱和祝福并不受到时空的限制,并且我可以与他们中的任何人对话......

 

如果时间是非线性的,我们或许就多了很多的相信。

 

一对开始怀疑自己婚姻的夫妻,可以邀请90岁高龄还彼此相爱的他们,来讲讲他们是如何学习彼此相爱的;一个热爱音乐却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走上音乐道路的孩子,可以邀请15年后已经走在音乐道路上的自己,来说说现在还可以做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要对孩子时的自己说;被生活的琐碎弄得疲惫不堪,忘记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的中年女子,可以邀请28岁时那个刚刚开始探索并热情洋溢的自己,然后问问她想要对自己说些什么……

 

我并不想活在当下,我想活在无限时空的自我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