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选种树苗一样培养干部

 箛煙沙漠 2017-10-10
  ●要多面向基层一线“下订单”、选“树苗”,发现选拔重用那些务实担当、闪闪发光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心寒,不让一线的干部失落
  ●各级党组织及党组织负责人要当好“啄木鸟”,及时发现干部身上的“虫眼”“病洞”,通过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把思想上的“虫”揪出来
  培养干部就像栽种树苗一样,必须从选苗、培土、浇水、施肥、剪枝、驱虫等各个环节细节上用心用力,才能不断把干部“苗子”培养好,把干部的“森林”营造好,形成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防风林、生态源、风景线。
  照单选树,精准挑“好苗”。坚持订单式选苗,依据大局发展确定“订单”需求,“大局发展缺什么苗,就选什么苗”。当前,正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大局大势,要精准聚焦发展要求选配干部,针对具体岗位,明确岗位任职要素,按需匹配人选。在订单中,把“树苗”的品质作为第一位的要求。选任干部的过程中,突出政治标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注重对干部进行思想体检、政治考量和品质把关,确保选上来的干部政治坚定、品质过硬。要依托干部日常监督与预警系统,加大选任监督力度,注重听取基层单位、服务对象的意见,用基层的真实声音揭开干部的面纱,了解干部的思想、作风等情况,切实把优质“苗”挑出来。要多面向基层一线“下订单”、选“树苗”。深入到镇、街道、村和社区等基层单位,在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发现选拔重用那些务实担当、闪闪发光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心寒,不让一线的干部失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摔打历练、成长成才。
  全程看护,从严防“病苗”。要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看护”的意识,及时发现树苗身上的病灶,抓早抓小抓经常。就像种树前要严格筛选,防止把带病的树苗种到“好坑”里,选任干部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严防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要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如实推荐干部责任以及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的配合责任,综合运用“大监督”的数据、信息,把干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的“硬伤”亮出来,对干部的政治品行、作风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层层“过筛”。要严格履行程序,细化各环节工作流程,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环节,对干部进行客观认定,避免遗漏“病历”。当然,也不能“一栽了之”,要经常对树苗进行“体检”,及时打药除虫,防止“好苗”变坏。在干部上岗后、履职中,各级党组织及党组织负责人要当好“啄木鸟”,打牢日常了解这个基础,通过经常性的干部工作调研、年度考核、述职述廉等途径,“全生命周期”考察了解干部,掌握干部的一贯表现,及时发现干部身上的“虫眼”“病洞”,通过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把思想上的“虫”揪出来,保持干部的肌体健康,提高干部预防病变的免疫能力。
  培厚土壤,用心育“壮苗”。要涵养水分、提高肥力,培厚利于树苗成长的沃土。坚持存用结合,加强后备干部培养,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的“蓄水池”“水源地”。要着眼长远发展,制定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统筹做好梯队安排,一茬一茬地培养干部,确保干部一波接着一波干,为大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要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把区域内各方面干部人才资源的构成情况摸清,依据发展需要进行调控,特别是对熟悉金融、城建、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工作的干部,要统筹用好“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的方法,备足用好。要引导干部像树苗一样,把“根”深深地扎到基层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与洗礼。将基层当作天然的优势“练兵场”,通过交流任职、担任第一书记、回村任职等渠道,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墩苗,把干部培养工作做在平时、做到实处,使干部在“接地气”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养分,进一步增强党性、提升工作能力。要把党的理论营养融入基层的实践土壤中去,结合具体工作开展滴灌式教育,把“营养”直接输送到干部的头脑中,促使干部成长进步。此外,要经常为树苗“修枝剪杈”,避免因小枝小杈耗费营养,影响成长,甚至长偏长歪。党组织要坚持“干部讲奉献,组织讲关怀”的理念,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干部成长扫除障碍、减少压力,使干部免受工作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不利影响,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事业中。
  (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