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出自古代的哲学著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周易》包罗万象:大到浩瀚的宇宙空间,小到物质的中子、电子、介子、超子等等。内容极其丰富,深奥。《周易》用他的哲学理论来阐述了宇宙万物、自然科学及人体科学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周易》产生的年代及传承和发展 相传约五千年以前,上古时期圣人伏羲首先发明了《先天八卦》图,后来周文王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又创造出《文王八卦》并退出了六十四卦。再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根据前人的发现,经过概括总结写出了著名的经典著作《周易》。应该说《周易》是伏羲、周文王、孔子智慧的结晶! 战国时,《易传》十篇成书,《周易》经传分离,到汉代,《周易》与《易传》合称《易经》,但《周易》经传是分开的,一段把《易经》分为十二篇:《周易》古经上下两篇,《易传》十篇。西汉末,费直首次以《易经》解经,经过郑玄、王弼传费氏易,将《易传》分割,附到《周易》古经相应的地方,并在书中称有“彖曰”、“象曰”,这就是如今通行的编次。 《易经》中的八卦在古代的应用 一、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在建筑中的应用 三、在中医中的应用 中国易经的基石和精髓在于天与地、阴与阳的平衡。(直接的基础是洛书、河图,还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64卦等)。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因其《易经》概括所有学问,让我们回到他的原点、其永恒不变核心思想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