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闲谈《二》

 愚人道缘 2017-10-10

  什么是神气合一


丹经说的“神气合一”指的是修炼的人在静中凝神于气穴,调节神气,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进入坐忘境界,以致成就金丹之道。 很多修行人认为“神气合一”只是静心养气这么简单,认为只是没事静坐调神气而已,事实上这不明理。本来内丹修炼必须养气是不错的,实际上丹经中为修炼而说的神气合一,除了自身的凝神静坐以外,还要养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天地间的正气与自身的元气合二为一。这是要亲身去弘扬教化,通过降心缮性,才能体现诚心的。没有这个丹心,没有为天下弘扬正教的浩气,自私自利的人,只凭一点后天吐纳秽气,不可能成就金丹之道。


略谈什么是道士?


一般来说,道士指的是修道之士,有道之士,得道之士和成道之士等等修行人。这个称呼在任何宗教和诸子百家都可借用。

在魏晋以前,道士一词不是道教专用词,佛教,道教的修行人都称为道士。南北朝,隋唐以后佛教逐渐用“和尚”的名词代替了“道士”这个称呼。其后道士就成了道教修行人的专用名词。

宋元以后,全真道天下盛行,在重阳真人和七真的倡导下,新的道教思想逐渐完善。重阳真人和七真在回归老庄原旨和祖述历代高真修行经验的基础上,弘扬全真。融汇诸子百家和儒,释,道三教思想精华。为进一步实践道祖老子慈俭修身,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失其所以至长生久视之道,主张舍身出家修行,以期超越生死。

其后道教在发展中,根据管理需要,大致将出家住庙修行,清斋素食,出家后不能娶妻生子的道士称为全真道士。将不出家,可以方便吃荤腥,可以娶妻生子的在家修行和间或住庙修行的道士称为正一道士。

下面是道士”的有关史书记载:

《高僧传》:竺潜字法深。姓王。琅琊人。晋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年十八出家。事中州刘元真为师。元真早有才解之誉。…………至哀帝好重佛法。频遣两使殷勤征请。潜以诏旨之重暂游宫阙。即于御筵开讲大品。上及朝士并称善焉。于时简文作相。朝野以为至德。以潜是道俗标领。又先朝友敬尊重。挹服顶戴兼常。迄乎龙飞虔礼弥笃。潜尝于简文处遇沛国刘惔。惔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英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至年十二出家。神智聪敏。…………安挫锐解纷行有余力。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于时学者多守闻见。安乃叹曰。宗匠虽邈玄旨可寻。应穷究幽远探微奥。…………习凿齿与谢安书云。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其人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数亦皆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作义乃似法兰法道。恨足下不同日而见。其亦每言。思得一叙。其为时贤所重类皆然也。…………以贫道观之。非愚心所同也。平阳公懿戚石越重臣。并谓不可。犹尚见拒。贫道轻浅言必不允。既荷厚遇故尽丹诚耳。坚曰。非为地不广民不足治也。将简天心明大运所在耳。顺时巡狩亦着前典。若如来言则帝王无省方之文乎。

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娄烦人也。弱而好书圭璋秀发。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既入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緼纩常阙。而昆弟恪恭终始不懈。有沙门昙翼。每给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士诚知人矣。远藉慧解于前因发胜心于旷劫。故能神明英越机鉴遐深。安公常叹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是惑者晓然,…………会有西域道士叙其光相。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集。余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

 

怎样解读:“夫道者,不可须臾离也。”

“道” 的实际含义:首先指的是道义,也就顺天道而行,体自然无为之理而付诸于善的言行。其次,指的是气,我们内修内炼的参禅打坐,炼气功等修 炼之士,平时要神气合一,神不离气,气不离心,心不离道,清静清虚。 然而 ,我们一些修行人,单方面的理解静坐调气 , 忽略了形为中道义的关健性,只修命功,希冀延年百岁,成仙成神,这种认识是不足的。或者单方面认为只是有为的去做一些或大或小的善事,忽略神气合一的修炼,也是有欠缺的。

 

怎样看待合理与不合理:

   天地之间,什么是正理

   万物各自类群蕃衍,各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益的作为合理,名自认为对自己无利益的作为不合理。于是,出现了各自的滋生蔓衍,饮食相啖,也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然而。无论哪种类群怎样强大,在大自然面前依然十分渺小,有些在不经意之中消失,有些在莫名其妙中毁灭这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合理。 人类也一样,古往今来,地球上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每个政党,每个民族,每个宗教,每个群体,每个家族也各自成一个圈子,各自都会认为对群体有利益的事合理,无利益的事不合理。于是出现了国家之间的战争,政党之间的倾圧,民族之间的隔阂,宗教之间的排挤,群体和群体,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争衡。无论合不合理,各自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努力争取。若是合理而能适度掌握生予,则在情理之中。要是过份的生予,明知不合理,也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由和借口,那就不知道合理在哪儿了。

   况且各自之间也有各自不同的法律定义,各自不同的管理制度,各自不同的风俗人文,各自不同的信仰崇拜,各自不同的休生养息。所以衡量各自行为是否合理,不能笼统一概而论。有些行为,在自己这儿认为合理的,在别处不一定合理,有些在其它地方反对的,在自己这儿会得到支持。再好的事,总会有人认为是坏的。(比如上天降雨,干渴的禾苗和农夫会感恩,行人和露天做生意的人会讨厌。)再坏的事,总有人会维护的。《比如十恶不赦的强盗再坏,他们的亲朋,儿女也会对他进行维护。》

   所以,这个世间有很多没法说的合理与不合理。古人云:为恶勿近刑,为善勿近名。人皆有过恶,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若积恶不改,以致过份伤害道义,触及刑罚,受到刑法制裁,那就晚了。我们积善,仁慈为本是好的,但也有个度。若过份张扬自己有为的善举,不知掌握分寸,给社会和其他人代压力,造成垄断,久而久之,毁誉相生,难免会成假仁假义。

故而想做一个明理的人,要体天道而行,顺应天理,要知道世故人情的合理与不合理,要理解各类群在不同环境中的作为是否因地制宜,是否违背天理。要圆融各地宗教文化与风士人情的差异。深明事理,再付诸自己的言行,才不会做出一些违背道义的事。

 

修行人不能直呼老子的姓名:

 老子在史书中的名字有“老子李耳老聃聃耳”等等称呼,道教经典中有“太上老君老君道德天尊老子古先生博大真人玄元圣祖道祖”等等称呼。 我们后学作为修行人,除了在某种特定环境和面对文史考证方面情况外,不能直呼“李耳老聃聃耳”这几个名字。 称呼老子是可以的,老子是尊称,与“古先生”同意,老是恭敬其德行深厚,寿与天齐之意,子是尊之为师,古代称为先生。也就是永久的老师的含义。 教门中人还可以将老子称为“太上老君老君道祖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是指老子德行隆厚,是天人法师,三界同尊,也即是他讲述的“道德经”将道与德阐述得很完备,尊之为经,帝王士大夫乡野隐修尊为宝典,籍此修身,惠及三界十分,四生六道,所以三界同尊,故名道德天尊。也即是老子的德行和《道德经》天人三界同尊的含义。

 后世学道和学习“道德经”的人,你若只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进行研究,不把自己当作教门中人,直呼姓名,在情理中。若是自命为修行人或者是教门中学道弟子,直呼姓名就显得不恭敬了《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家问心体悟,多一份恭敬心,则多化一分性。大家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