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思变”到“质变” ———来自一线的报告·农业转型升级之五

 waikatolabrary 2017-10-10


实施农业转型,推动农业富民。


  作为农业大市,如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佳木斯农业一直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


  绿色农业、互联网+农业、农业全产业链……


  当一个个规划的蓝图变成了现实;当一颗水稻经历几次“穿越”变成了“真金白银”;当废弃的秸秆通过“华丽转身”变成了宝,事实证明,新路径、新作为、新方式让思维的空间不再狭小,发展的路径更长,舞台更宽广。


“原字号”焕发新活力


  让农业这块“金矿”最大限度释放潜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就是佳木斯的担当。


  走进富锦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机声隆隆,热潮涌动。


  在车间,一张玉米加工系列产品“树”状图,清晰记录着玉米深加工的整个产业链,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扩展,大量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其产品附加值及利润值也将大幅提高。


  玉米深加工生产出的淀粉,被运往营口港鲅鱼圈,上船销往广州、沿海、珠三角等地。


  象屿落户富锦,破解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强销弱”的难题,加快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富锦转化粮食资源、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加快富锦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产值、增加值、利税大幅度增加。通过围绕象屿玉米深加工的产业平台开展招商,可形成庞大的玉米产业集群。


  三个月粮食收购旺季,运粮车日高峰量达1500多台,带动当地餐饮、住宿、运输、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第三产业,朝商贸流通“活市”阔步挺进。


  依托生态优势,以创建国家农高区为总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化。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立意深远。


  提到豆粉,佳木斯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冬梅”二字。多年来,消费者对于    “冬梅”的喜爱已经变成了一种情怀。


  一个企业,32个产品获得了“绿标”,这在业界中也寥寥无几。


  情怀之下,更有无限放大的胸怀和信誉。


  凭借肥沃的黑土和资源优势,企业生产的原料大豆,取自无污染的桦南县50万亩绿色大豆种植基地,由非转基因大豆提取制造,才“酿造”出独特的口感和美誉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


  从原粮到产品再到品牌,“绿旋风”劲吹。


  当“绿色”成为一种时尚,更多的勇者正不断延伸链条,不断创新升级。


  在同江丰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玉米深加工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玉米粉加工车间、玉米乳加工车间、玉米胚油加工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烘干塔和具备20万吨仓储能力的仓储库,健全粮食安全标准体系和预警应急系统,时刻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糁、玉米粉等系列绿色、有机产品,让玉米产品真正成为百姓餐桌、休闲娱乐、一年四季必备的绿色、健康食品。


  丰顺农业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每年可以消化优质玉米30万吨,给当地农民带来7000多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公司与近百户种粮大户,签订了20万亩近18万吨优质玉米订单收购合同。秋收时,田间地头有专人指导收割,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激发了农民种植优质玉米的积极性。


  绿色产业,动能无限,这种“健康之美”领跑一座城市、惠及一方百姓。


  丰顺公司将通过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投资入股、企业间合作、特种经营等形式推动优质玉米全产业链组团发展,逐步打造优质玉米精深加工基地。


“全字号”转出新动能


  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佳木斯农业“全字号”迅猛成长的内生动力。一个又一个的研发和创新,如何“吃干榨净”?如何让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于是一张原色纸,带出一条绿色环保经济产业链。


  今年5月初,随着泉林综合利用项目制浆车间顺利出浆,一场由秸秆全产业链领衔的时代大戏又拉开了大幕。


  “泉林模式”让人为之一振。


  从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到生产出本色浆、本色生活用纸、黄腐酸肥等主导产品,一条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尽收眼底。


  30多项的环保技术涉及各种实用污水治理及回用技术,其核心技术“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荣获造纸行业最高国家技术发明奖项。


       在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展厅里,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生活用卫生纸、学生用本、餐盘、纸盒、黄腐酸肥料……这些产品都来自于秸秆。


  “泉林模式”就让“废物”变成了“宝物”。秸秆被用来制浆造纸,产生的剩余物被用来生产黄腐酸肥料,肥料又被用于农业种植回归土壤,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又生成大量秸秆,形成了一条农业循环链。


  2017年2月,益海嘉里旗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水稻加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益海佳木斯粮油是水稻加工行业唯一上榜企业。


  公司依靠丰益全球研发中心,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充分挖掘废副产品潜在价值,延长产业链,将每一粒大米“吃干榨净”。


  如何将副产品资源高效转化、循环利用,最大增值?


  “水稻循环经济”作为新的产业模式应运而生: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


  水稻加工,产优质大米,创优质品牌。


  米糠加工,精深加工米糠油、提炼高附加值产品。


  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可继续深加工和提炼出米糠蛋白、膳食纤维、肌醇,油脂精炼后副产品再提取出卵磷脂、甾醇、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稻壳加工,变废为宝,再生成“新能源”。


  稻壳被送到电厂,用于绿色能源发电。


  燃烧后稻壳灰,经高科技研发,变成白炭黑和天然助滤剂活性炭。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将原粮就地转化和加工增值,带动传统农业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高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使项目产业领域更宽,产业链条更长,让水稻加工业实现质的提升与飞跃。


“新字号”释放新优势


  利用地缘优势,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从而释放出最大能量,发展新产业、新产品。


  三年前,一个科技含量高的优势项目在汤原“安家”。它的到来为汤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经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波巴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富硒食用菌生产、研发和菌种生产、销售、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智能型工厂化现代农业企业。富硒对于生命的意义非常重要,将食用菌通过科学手段引入富硒技术,使木耳等食用菌产业赋予新的生命,扩展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开发富硒食用菌品牌,是企业主攻的方向,把科技作为延伸企业发展的链条,木耳产品的深加工,增加木耳附加值,壮大企业实力。


  波巴布公司与黑龙江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课题研究,推行科技转化。2017年8月,新产品“木耳饮料”“木耳脆片”“木耳点心”已经研发成功,推向市场并销售。“木耳醋”“蘑菇酱油”配方研制已完成,下一步准备试生产。


  似乎已经尝到了培育壮大农业新字号“甜头”的桦南县,如今正在发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桦南,素有“紫苏之乡”的美誉,全县紫苏种植面积近15万亩,地理位置优越,是种植紫苏的世界稀有黄金黑土,种植户近500户。但前几年在当地并不把紫苏当成“宝贝”,因为种植户销售紫苏籽,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近两年,很多企业发现了紫苏全身都是宝,紫苏中含有的α-亚麻酸含量更高,对人体产生的保健功能和医药功效更显著。一时间,大家瞄准了紫苏油生产。


  在桦南仙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个小包装的紫苏油为8毫升,可以直接饮用和凉拌。紫苏油营养价值高,被誉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当然其价格也是不菲。


  像桦南仙紫这样生产紫苏油的企业就有5家。一些外地“伯乐”似乎也闻到了紫苏的香气,纷纷过来察看、建厂。小小的紫苏成为桦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除了紫苏,南瓜也筑起了桦南县的“黄金产业”。


  南瓜营养丰富,采用桦南特有、优质的无叉南瓜生产的“南瓜饮料”也是家喻户晓。


  桦南隆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依托南瓜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目前已研发成功水、饮料共5种,为农民增收30余万元。公司销售实行线上“互联网+”与线下传统的经销模式,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要求,将目光瞄准地方特色产业,真正将紫苏、南瓜变成“金山银山”,推动了资源优势产业链条发展。




来源:佳木斯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