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儿女,你可知礼仪之邦”中“礼”的含义?(微国学26)故我在

 秦岭之尖 2017-10-11

故我在31期:微国学,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国学

第二章 六经

四、礼经

礼指礼仪制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这也是履行“仁”的具体方式。礼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的严格秩序规定,从这个角度讲,又可以认为礼是一种政治秩序。既然是一种政治秩序,那么、仁、义、忠、孝、智则是礼的基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礼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干部分,而孔子及儒家学派又对礼的维护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论

相传,周公曾“制礼作乐”,而孔子则以礼乐教授弟子,历代君王以“礼治”相标榜,因此,古代礼制的周详程度,实属其他国家所罕见。以《周礼》、《仪礼》、《礼记》为代表的“三礼”,则以礼法、礼义、礼仪为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被历朝执政者和儒家所重视。

华夏儿女,你可知礼仪之邦”中“礼”的含义?(微国学26)故我在

周公像

孔子主要是维护周礼的,这就使他的思想有因循守旧的成分,这种思想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不向适应,使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儒家的礼能够在中国沿袭2000多年,说明它自身有着合理性的内核,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它积极的一面。

“三礼”的三部书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周礼》原名为《周官》,是讲官制的书,王莽时期才更名为《周礼》;《仪礼》初名《礼》,也成《士礼》、《礼经》,是古代贵族礼仪的汇编;《礼记》原名《记》,是对《仪礼》的解说和礼仪的阐发。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这三本书作注,并在自序中说“凡注三礼七十二篇”。从此才有了“三礼”之说。

《仪礼》

“三礼”中,《仪礼》出现的最早,并且先取得了“经”的地位,《仪礼》中所记载的各种礼仪、礼制,多被后世所沿用,只不过有所删减而已。

《仪礼》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节,体现了那个时期贵族们的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重大礼节和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华夏儿女,你可知礼仪之邦”中“礼”的含义?(微国学26)故我在

传统婚礼

《仪礼》一书,宋人王应麟根据内容分为四大类:《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三篇记载祭祀鬼神、祈福之礼,属于吉礼;《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记载丧葬之礼,属凶礼;《士相见礼》、《聘礼》、《觐礼》三篇记载宾主之礼,属宾礼;《士冠礼》、《土婚礼》、《乡饮酒礼》、《燕礼》、《大射仪》、《公食大夫礼》记述冠、婚、宾、射、蒸、食之礼。属嘉礼。

17篇中,除《士相见礼》、《少牢馈食礼》、《大射仪》、《有司彻》外,其余均有“记”。现一般认为“记”为孔子弟子所作。《丧服》其下还有传,一般认为“传”为子夏所作。

周礼

《周礼》是一部宏大详密的官制体系之书,全书分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由于末篇《冬官司空》亡失,汉代以《考工记》补充。前五篇均以“唯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开篇,往下分述各官职能。其中天官冢宰掌握国家的治理,长官成为太宰;地官司徒掌握教育,长官称为大司徒;春官宗伯掌国礼,长官成为大司伯;夏官司马掌军事,长官称为大司马;秋官司寇掌司法,长官称为大司寇。据说冬官的长官为大司空,以掌管百工为主。

《周礼》在六官之下,又各分设了60个机构。如此繁杂的官僚机构,不要说周朝,空前强大的秦朝也没有做到,所以《周礼》设计的官制制度,空想的成分比较大。

代替《冬官司空》的《考工记》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古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手工业技术、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成果和水平。

华夏儿女,你可知礼仪之邦”中“礼”的含义?(微国学26)故我在

百官朝拜图

西周法律体系中礼与刑有相同的地位并且相互联系,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礼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侧重于预防,而刑是惩罚制度,侧重于制裁。其次礼与刑的适用范围不同,礼是以维护贵族特权为核心的,奉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基本原则。

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学者解释经书《仪礼》的文章汇集。其成书年代及作者来历说法不一。在西汉时期,《礼记》有古文、今文两版,流传过程中,由孔子弟子所作的古文版失传,今文版分成了两个版本。郑玄认为这两个版本是由西汉戴德、戴圣叔侄两人所编纂,故后世称这两个版本为《大戴礼记》(85篇)和《小戴礼记》(49篇)。后来《大戴礼记》备受冷落,流传仅剩39篇,而《小戴礼记》被列入儒家十三经,并简称《礼记》。无论哪个版本,作者都不是一人,其中的多数篇章是孔子的弟子所撰,且兼容了先秦的其他典籍。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的两篇文章,朱熹将其单独提出,并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后代入仕应考的必读之书。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华夏儿女,你可知礼仪之邦”中“礼”的含义?(微国学26)故我在


故我在,你想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发什么

微国学: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