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爱928•头条】宁夏引黄古灌溉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宁夏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源源不断 2017-10-11

墨西哥时间10月10日,国际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表决通过,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授牌, 这标志着黄河主干道上产生了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为我国生态文明增添了一例人水和谐的生动注脚。

◆ ◆ ◆ ◆

10月11日上午10点,在青铜峡市大坝水利风景区唐正闸举办了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发布仪式,二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这次发布仪式。

◆ ◆ ◆ ◆

千百年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发展与水相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我国有陕西郑国渠、四川乐山东风堰等13处入选。此次,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还有陕西汉中三堰和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宁夏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遍布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古渠系历经各个时期的开凿延伸,形成了完善的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兼具盐碱化防治功能,提升了区域人口与经济承载力,实现了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保障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工程在长期的持续运行中衍生了独特的灌溉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水利遗产及文化内涵。宁夏引黄古灌区至今还在正常运行,其中蕴含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对现代水利的技术和管理提供了历史借鉴。

宁夏持续2200多年的引黄灌溉还孕育了璀璨的水利文化。在引黄古渠系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秦代的蒙恬,西汉的汉武帝,东汉的虞诩、郭璜,北魏的刁雍,唐代的李听、郭子仪,元朝的郭守敬、张文谦、董文用,明代的汪文辉、张九德,清代的王全臣、通智、钮廷彩,民国的李翰源等彪炳史册的治水人物,他们的治水业绩为世代称颂。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有唐代韦蟾的《送卢潘尚书之灵武》、明代朱栴的《汉渠春涨》、清代康熙的《横城堡渡黄河》等水利诗文200余首,还有明代孙汝汇的《汉唐二坝记》、清代通智的《修唐徕渠碑记》、清代的钮廷彩的《大清渠碑记》等水利碑记30余篇。现遗存的文物有汉代的陶漏斗、陶水管、汉渠碑首,唐代的镇河铁牛,清代的钮公生祠碑,民国的振兴水利纪念碑等500多件水利文物、器具、实物。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为,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平原2200余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创新的、科学的引水工程结构。此次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向世界亮出了“塞上江南”的靓丽名片。这是长期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不断加快美丽宁夏建设,深入保护和挖掘黄河文化,为助推宁夏全域旅游建设,量身打造的又一“金字”招牌。宁夏古灌区申遗成功有利于助推文化兴宁,可有利增强我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使我区各族人民有了共同的文化之魂;申遗成功有利于助推产业兴宁,可有利提升我区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的品牌价值和文化深度,使宁夏产品有了千年历史内涵;申遗成功有利于助推开放兴宁,可有利提高我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汇聚起实干兴宁的强大力量,其价值难以估量。

10月11日晚20时,备受关注的中国梦·宁夏情·黄河颂 ——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大型公益晚会在中华黄河楼景区浓情上演,本次晚会主要以黄河楼为景,演出分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唯此分渠历赖多”、“贺兰山下果园成”、“奔流到海不复回”四个篇章,同时,专门为申遗晚会创作的《黄河礼赞》和《黄河之水为我来--青铜峡之歌》两首主题歌曲将在晚会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