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笔记:瑞金医院IBD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专题讨论会(二)

 zhang5566 2017-10-11

CD:除了明确为轻型、局限、惰性发展患者外,大多数CD患者的维持治疗都适用;


UC:重症、反复发作、激素依赖及5-ASA不耐受的UC患者。 

硫唑嘌呤(AZA)

      基于疗效、费用、中长期安全性、患者接受度等的考虑,AZA是CD维持治疗中的首选。


AZA临床使用前:在诊断明确情况下使用,使用前应进行充分的知情同意。


不考虑首选人群:对药物成份过敏者、既往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者、肿瘤患者、肝功能异常者、基础白细胞水平不高或低下者、年轻男性、心理障碍者。


AZA使用时机:

1. CD患者诱导期前1/3阶段(激素减量时)

2. 生物制剂使用2-3次以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手术后1月(可进食半流质时)


AZA/6-MP不良反应:在欧美,20-39%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耐受或使用。不良事件主要在开始治疗的1-3月,一半的AZA不耐受者仍可耐受6-MP。

分两类不良反应:


剂量相关

特质相关

AZA/6-MP

骨髓抑制(2-5%)

感染

药物性肝损

肝结节再生性异型增生


恶心、呕吐、乏力(15%);头痛、疲劳、厌食、体重减低、口腔炎、脱发、关节痛、肌痛、肌无力、皮疹、(10%);胰腺炎(4%);闭经(3-6个月)

对策

减量、对症处理

停药、转换

转换到6-MP

更换药物、减量


AZA/6-MPAZA使用剂量:


AZA (mg/kg/d)

6-MP (mg/kg/d)

美国

2-3

1-1.5

欧洲

1.5-2.5

0.75-1.5

中国

1.26-1.5 (无统一结论)


其他亚洲国家

1-1.5 (无统一结论)



各种剂量给药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不足

体重为基础

符合共识;部分剂量达到 

部分会不足;部分较严重AE;药物过早转化

个体最大耐受 

兼顾不同个体差异;疗效-AE

的最佳平衡点;有助AZA效能最大化

前期随访相对频繁

医师主观 

部分能获益 

治疗理念不清;部分治疗不足,疾病进展;AE

其他

多数疾病进展


ECCO共识,AZA/6-MP在IBD中应用剂量和监控时间点推荐:

初始1mg/kg, 1-2周后增至1.5mg/kg,再过2周增至2.0-2.5 mg/kg;

筛查肝功,血常规,TB,EBV,HBV等,在6周前每周一次,6周后,每2周一次。


AZA/6-MP注意事项:

1.     熟悉AZA说明书,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别,关注少见表现。使用第一个月最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关注激素用量为1-2片时白细胞的水平。

2.     渐进式加量不限于2周 - 4周 - 6周的方式。

3.     长期使用时机会感染不少见。

4.     建议分次服用。

5.     关于吃半片药的问题,可以自己掰、戴手套、用镊子,大量水喝下。

6.     剂量增减、转换、联合是取决于影像(内镜)定期评估结果,个体状况(了解)和临床条件(判断)。

7.     达到推荐剂量,白细胞仍处于高位水平,可使用5-ASA、别嘌呤醇进行药物调控。

8.     疗效监测:血常规、肝功能是最简便有效监测手段。

9.     TPMT酶活力与基因多态性检测不实用。

10.   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停药:

       停药与 IBD终生性疾病的理念不一致。如停药,其原因和动机是什么:治愈了?(治愈的标准是什么);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潜在的肿瘤风险?平衡点);对缓解的患者停药后需要采取什么的监测措施?


可以考虑停药的个体:

1. CD诊断不确定者,治疗无效或效果奇好者;

2. 轻型、局部病变患者,治疗后数年MH者;

3. 中重度患者,治疗有效者(MH),有意愿停药,并愿意承担复发风险,接受密切随访者。


减量观察或许是一个更实际的做法。


硫嘌呤与妊娠、哺乳


1)硫嘌呤属于D类药物,总体尚安全;2项临床研究未发现妊娠相关并发症;早产是唯一的不良反应,可能也与疾病本身有关。

2)乳汁中测到药物,认为是无害,且对婴儿无影响。

3)说明书中的表述是来自于孕鼠、孕兔的数据,无人类的数据及长期资料。

4)在孕前、孕中、哺乳仍是安全

5)对于消化医生调查,90%认为可持续使用。


与妊娠患者谈话需要说明的内容

1) IBD基本特征;炎症及并发症对生理、生育机能潜在影响

2) 活动期炎症对妊娠的各种不利影响

3) 治疗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4) 国际上相关的研究结果和客观分析

5) 药物说明书中表达的含义和现实的认知、做法

6) 妊娠过程的本底风险;各种结果的不可预知性

7) 配合妊娠的各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调整

8) 妊娠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意外,及应对办法 

甲氨蝶呤(MTX)


适用于:1. AZA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CD患者;2. CD激素依赖、无激素维持治疗;3. 与anti-TNF联合治疗CD;4. CD减少anti-TNF抗体形成;5. CD瘘管治疗;6. UC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


药代动力学:IBD治疗时的剂量大多在15-25mg/w;多数采用皮下或肌注方式,部分采用肌注-口服方式;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非口服的0.75-0.90;分次口服比单次的生物利用度提高28%;IBD肠道病变范围广泛时,口服利用度有影响。


在CD诱导和维持中的疗效:


研究1:MTX在CD诱导缓解率为39%-52%,剂量20-25mg/w,肌注;因AE撤药率为17%。


研究2:15mg/w维持缓解研究,随访40周,一年时缓解率65%,对照39%;55%的复发者再用25mg/w注射仍然有效。


研究3; AZA失败或不耐受者的MTX研究,6+18m,部分用口服维持,49例,1年维持缓解率71%,3年52%。


IFX联合MTX治疗CD:


Commit研究:分为14周激素减量单用IFX组,和14周激素减量并联合使用IFX和MTX组。结果表明,联用组14周缓解率为76%,而单用组缓解率为56%。50周时IFX与MTX联用组缓解率为78%,单用组为57%。联用组抗抗体水平低于IFX单用组(4% vs 20%),联用组血清IFX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单用组,6.35 vs 3.75(p=0.08)。


AZA与MTX可减少英夫利西单抗抗体形成和提高药物浓度。


MTX在其他状态下应用:

  1.  生物制剂单用无效,加用MTX肌注

  2.  儿童,50%可在6周后得到临床缓解

  3.  CD各种瘘管。6-MP无效的16例患者,使用15-25mg/w MTX。其中4例闭合(25%),5例有反应(31%)。

  4.  UC患者,肌注有效,剂量在15mg/w以上,缓解或维持缓解率30%以上。


MTX的注意事项:

起始剂量25mg/w,肌注,12周后有效可转为口服。口服同样25mg/w,一天分2次,早8点/晚8点,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恶心者可转为注射;使用需注意补充叶酸。

常见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乏力、肝毒性、白细胞下降、脱发,注意避孕。停药至少6-12个月后(具体时间无统一结论)方可怀孕。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的IBD临床应用


1. 儿童CD为1-2线用药;成人三/四线。

2.  CD少量或隐性失血时合并用药。


      国外使用较少,国内由于可用生物制剂少、费用问题、不良反应等顾虑等采用沙利度胺。

      目前多为单中心研究;推荐剂量未确定。长期安全性、耐受性缺乏研究。


      IBD治疗时儿童效果、耐受性明显优于成年人,成人使用时剂量应在50-200mg/d,不良反应率高,约50-75%出现不良反应,1/3使用者无法耐受。低剂量时与其他药物联用(MTX+沙利度胺)的疗效尚待证实。儿童使用剂量为1.5-2mg/kg/d。


药物的安全性和药物不良反应:

1.  女性使用期间应避孕;妊娠前停药至少6个月以上。

2.  约30-40%使用者会出现外周神经炎,与累积量有关(25-30g),多见与药物使用后6个月以上;停药后部分可能恢复。

3.  血栓形成、嗜睡、头晕、水肿、便秘、皮炎、躁动、白细胞下降;感染、皮肤损害、心律失常。


环孢菌素


环孢素


用于重症UC,疗效与IFX接近,80%的有效率,可避免急诊手术,但无法改变疾病的最终结局。


国内使用剂量为2-3mg/kg/d,有效后过渡到口服(剂量翻倍),数月后与AZA桥接、过渡(2/3-1/2-1/3)。


使用时监测药物浓度,减量和转换过程繁琐、不良反应多。与IFX互不补救。

 

中药与其他

雷公藤、帕夫林


      在风湿免疫科多用。免疫抑制作用偏弱,高剂量时的总体不良反应与AZA接近。

总结


      免疫抑制剂是IBD治疗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硫唑嘌呤(AZA)、6-巯嘌呤(6-MP)、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环孢素等。

      这些药物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判断疾病程度评估疗效是用药及药物剂量调整的关键,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决定用药方案。

      由于疗效、费用、中长期安全性、患者接受度等的考虑,免疫抑制剂是IBD患者维持治疗一个重要的选择。但免疫抑制剂具有骨髓毒性和肝肾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等。

      除了单独用于维持治疗,免疫抑制剂与生物制剂联用能降低抗抗体形成,提高血药浓度。


(本文基于学术会议内容学习笔记,不代表专家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