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部修真文化】了解历史,明辩是非

 愚人道缘 2017-10-12

根据史料记载,六道轮回之说是由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时期产生,并不是佛祖所发现,佛教的伦理思想,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是采用印度的婆罗门教的理论体系。

婆罗门教称:人的善恶不同能招致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业果的表现形式,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

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也就是后天所为,又会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说的轮回。

婆罗门教的起源,是由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后兴起。雅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释迦族,旧传是雅利安人,释迦牟尼,是释迦族人。

释迦牟尼是雅利安人,他从小就受到了婆罗门教理论的影响,并将其中很大部分的婆罗门教理论采用,比如;六道轮回说。

雅利安人,信奉神灵,唯有释迦牟尼,超越破除了神说。

修罗道;是古印度时期传说的天上凶恶的鬼神,多因由嗔,慢,疑而生。其容貌丑陋,因性无端好斗,常与帝释战,男丑女美,宫殿在大海之下,须弥山北。须弥山(梵语: Sumeru),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后为佛教所采用。

但佛经中所说的须弥山,与天宫、龙宫一样,不是人类肉眼能见的。这些种种的迷传,甚是影响了我们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善良老百姓。

婆罗门教与佛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后来转变为“新婆罗门教”,而佛教虽然在印度灭亡了,却在亚洲各地发展成了世界性的一大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

鉴于当时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

释迦牟尼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即佛陀释迦牟尼,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建佛教的。他本人出身于刹帝利贵族,其父是一个名叫迦比罗卫的小城邦(在现今尼泊尔境内比拍罗婆地方)的城主。释迦牟尼35岁时,在修行过程中终于大彻大悟,成就了“无上正觉”:原来人的生死轮回,以及摆脱生死轮回达到“非想非非想”的解脱境界,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了解历史,透明现在,不被邪说迷惑,是人生重要的智慧之举,不要迷信某一说,要全衡量体,无执与非象,乃可成为觉者。

不了解历史,就是盲人行路。了解历史,你才有明辩是非的能力。

修行者,不可单迷信与书,更要在生活中观察、了解、学习,掌握自然现象的常识,运用科学,去假存真,端正思想观念,破象出迷,是为成就之途。

很多术语着实误人,另迷者幻思天外,不觉与内心世界,并将不解之词造出其他多句,迷上加迷。就拿生死轮回来说,这是迷人造幻。

由于迷者不理解六道轮回真意,猜妄人死后的情形,由此又造出更多的词汇, 在迷途添迷象。从生死轮回的迷象里,又造出,人死后投胎,是人是骡子是马是猪,就乱了,凭人心进行猜幻。从此,编造,圆说,前后堵漏,矛盾重重。

其实,外国的古人与中国的古人是一样的,各种迷信都是来与人们对自然的不明,幻想造象,现在,我们谁还会去信那些古老的传说呢,什么王母娘娘造银河,什么盘古开天辟地啊,什么玉皇大帝啊,这些都被科学逐渐扫清,让人们明白自然的规律。

社会在发展进步,不断的认识新生事物,推陈出新,创造更智慧的人生,而还有部分人固执在古老的传说里不能醒悟,是多么愚昧无知啊。

 历史遗留下来的,我们要保存,将好的一面继承和发扬,将不善的封锁,取其精华,为人所用,去其糟粕,不被迷惑,乃是智者,运用智 慧,构成和谐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