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少衡|清澈记忆

 老鄧子 2017-10-12

清澈记忆

——《清澈之水》创作谈

杨少衡


  我年轻时在一个山村待过一段时间,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村边一条溪流,当地人管它叫“溪仔”,也就是“小溪”。那条溪的两岸植被茂密,溪水在绿树间流淌,平时水深只及膝盖。溪流穿过村落处,有十数块大青石间隔排成一线,横过溪流。那是人们摆放的踏脚石,供跨越小溪,连通两岸的小路,石块已被许多代人无数脚掌磨得非常光滑。从那些石块上走过,可以看见成群小鱼在水下石缝间飞快游走,溪水清澈见底。大雨时水面暴涨,浩浩荡荡一片汪洋,踏脚石没于水下,交通阻绝,但是不出两天又会恢复原状,依旧流水清澈。小溪汇入一条河,那条河比较宽阔,水也深,时有人撑着竹排在河上打鱼,那里产一种淡水鱼,土名“溪温”,个头小,也就成人食指般大,但是味道极其鲜美,让我在离开山村后时常忆及。我再去探访那条小溪,已经是三十多年后。再访中印象最深之处,是小溪几乎不复存在。当年茂密的两岸植被被一幢幢楼房取代,当年的踏脚石处建起了一座桥梁,当年丰沛的溪水只剩稀稀拉拉一线,溪滩和流水中布满各种人造垃圾,水色混浊发白,含有大量油污与石粉:当地兴起的采石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石料加工厂的废弃物把溪流完全毁了,鱼当然亦已绝迹。

  写作《清澈之水》时,我眼前不断浮动着这些画面。构思之初,我很想让小说主人公去清理我那条小溪,关闭那些采石场和切割磨光机。当时恰好去一个地方采访,一位基层官员在闲聊中告诉我以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眼下“拆猪圈”的诸多不易,听了很有感触,我就让自己的小说主人公放弃石头,随这位基层官员一起跟猪较劲去了。毕竟都是为了让流水清澈一些,其意相通。我感觉应当注意这位小说主人公在做些什么,更应该注意他在想些什么,也就是所谓的“情怀”。如果他不仅仅是奉命行事,而是从心里感觉到自己应该来做这些事情,它比其他个人考虑更有意义,那么做起来就会格外坚决,效果也格外不同。小说里这个人向往清澈,不仅在于河流,还在于人际环境。他的身边环境复杂,甚至潜藏危机,无意中陷于其间会感觉无奈。如他这种秉性的人,本能地希望环境明净一点,人心晴朗一些。我感觉,无论能否实现,他的向往应当是有价值的,表现它应当也是有意义的。



《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目录


迎接十九大

福建中篇专辑 

清澈之水   杨少衡

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8

创作谈 清澈记忆     杨少衡

南北货行    林那北

选自《雨花》2017年第10

童话之石    陈毅达

选自《当代》(双月刊)2017年第2

杨柳依依    林筱聆

选自《福建文学》2017年第9

放声歌唱    黄  

选自《特区文学》(双月刊)2017年第4

 

小说家美文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青年作家专辑(下)

短篇小说

度桥     张怡微

选自《小说界》(双月刊)2017年第4

影子武士    索  

选自《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9

白光    格  

选自《湖南文学》2017年第5

我不是尹丽川    庞  

选自《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7

白塔    

选自《花城》(双月刊)2017年第2

印象派    周  

选自《芙蓉》(双月刊)2017年第5

天下无贼    王  

选自《陕西文学》(双月刊)2017年第4

满月    孟小书

选自《花城》(双月刊)2017年第4

没有下巴的人    乌  

选自《山西文学》2017年第9

饲鼠    徐小雅

选自《青春》2017年第9

 

史料·我与《小说选刊》

和《小说选刊》的亲密接触     白  


微小说

躲雨 丁大成有朋自远方来 田者|251张模拟画像 钟祥荣|创新市长 赵晏彪下基层 陈修平|“紫荆花开”世界华文微小说征文大奖赛获奖作品选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