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达摩祖师》看培训设计的十项重要思想

 fentouge 2017-10-12

文 | 培训经理指南掌柜 南哥



今天阿里的达摩院火了,王者荣耀中达摩的角色,还挺厉害的。今天南哥却无意间看了1996年拍摄的《达摩祖师》电影。虽然画面模糊,没有太多的特效,但是观看过程却有一股暖暖的感受,颇受启发,甚至比所谓的一些大片更有观看价值。如果你感兴趣,其中有蛮多佛法可以揣摩,今天从培训的角度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建议你用1个小时看过这部影片再看南哥的评论,效果会好很多)




在影片的前一个部分,很好地演绎了一个“佛法”传播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也是值得培训人借鉴,用来改变学员心智以及传播技能。


我们从培训角度去讲,可以这样理解影片的前段剧情,某培训大师想招聘达摩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人家达摩贵为王子,年薪千万,并且是未来天竺国CEO的指定接班人。那么这时候,如何让王子能够愿意舍弃拥有,能够成为佛法传播的众生导师呢?在影片中般若多尊者是如何做到的呢?南哥带你从培训的角度去解析这一部老电影。



1


开篇情境,达摩丛林谜雾遇到智者,期间的对话是达摩佛缘的开始,此时达摩将信将疑。智者语言,达摩今日归途的九死一生。很快预言得以验证:就在此时,达摩闻讯父王病危,火速赶回皇宫,结果路上遭遇长兄安排的杀手伏击,侥幸脱离危险回到皇宫。这种“预言”第一向达摩展示了佛法之力。由此,南哥领悟到,培训中讲师“亲身示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如“预言”一样,其核心的目的,并非是通过示范让学员习得技能(其实仅仅通过示范别人也学不会),而是让学员“相信”这个技能,也只有学员建立了对技能实效的信任,虚心学习的心智方慢慢开启,这或许才是示范最重要的意义。


同时影片中像这样用“实效”去影响达摩的场景还有很多,例如:般若多尊者与达摩在讨论“吃素”的话题中,般若多尊者说“牛那么健壮不是每天吃草吗?”。达摩反驳说:“牛的身体结构与人不同,所需营养也不同”,而般若多尊者说“我自幼都是吃素长大,然后轻而易举地捏碎了一颗核桃”,再次用实力去“建信”,而非靠语言去说服,这一点特别值得管理者及培训者们学习,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完全可以用在教学设计中。所以,培训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示范),该开口时才开口。



2


所有的学习进步在一个“缘”字,不可强求所谓的行为转变:在上述的般若多尊者与达摩的对话与示范,可以理解为一个1对1的培训过程,也可以理解为1对1的教练过程。但是结果却并非全靠人意,这场对话是以“我贵为王子,此生与佛无缘”结束。这在表面上看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或许培训师心中的声音是:“我可能是费尽心思教你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你却充耳不闻,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其实,这个剧情,让南哥想到培训界过渡强调行为转移及培训落地这一话题。南哥认为培训落地这个话题,一方面培训界的整体课程质量的确需要提高,另外一个方面,培训管理者及业务领导操之过急的培训心态亦需要改变。


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就好比在土地中是播下一颗种子,在播种之前你要松土,种子的发芽需要不断的浇(zi)水(xue)、施(lian)肥(xi),需要有温暖的阳(wen)光(hua),改变的种子,经过反复的昼夜轮回才能破土发芽。


那么我们的培训,怎么有可能上完了一堂管理课程,一个操蛋的管理者,立即就会成为优秀的领导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请相信,培训落地及学员的行为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结果。培训者及业务领导需要相信培训的力量,不可操之过急,耐心的浇水施肥,才是培训之根本,因此也能彰显人才之难得与价值。



3


培训最大的意义应该是“智慧的转念”而非“行为的迁移”。在上述对话中,般若多尊者离开之际,为达摩留下了一个锦囊,这个情节颇有智慧,当般若多尊者发现此时的达摩并未“开窍”,无需多言,无需说教,即转身离开,这比苦口婆心地再交流下去要好很多。可是我们很多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却常常如此,但收效甚微。


般若多尊者离开之时留下了一句智慧转念的话:“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当达摩悟道其中真理的时候,自此,达摩放下所拥有的一切,进入佛法之门,成为一代宗师,最后深远影响了中国文化。达摩的这个“施教”的核心是“智慧的转念(道的层面)”而非方法的教授,这一点其实对于成人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有很多时候“道”通了,“术”自然而至,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重术不重道,当然能够讲“道”的老师也非常之少。


当然,作为培训者也需谨记,促成这一智慧转念的也非仅仅是这句话,而是达摩一系列经历累加的结果。当有了这个“智慧的转念”之后,接下来达摩的进步则非常之快,无需老师太多的指点,则自我领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或许这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好的诠释,所谓的领进门就是让“智慧的转念”发生。



4


体验反思是最好的教育。达摩进入佛门之后的第一课就是“剃度”,这是一种学习的仪式,而第二课则是般若多尊者要求达摩为自己建造一所稳固的自修室。在这个过程中,达摩辛苦建造的自修室不是被别人弄坏了,就是被暴雨毁灭,历经过程及反思,达摩方悟得,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坚固的自修室”,所有的坚固源自内心,内心向佛,又何求一室呢?通过这个例子你或许会发现,最后的教育与培训往往不是老师的说教,而是设计一个体验的场景,引起学员的反思, 由此可言对于成人学习,或许“体验”是最好的学习,当然,体验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课程设计者在开发课程中,可以增加体验的成分,为学员“开悟”奠定基础。



5


育人者不自育,则自取欺辱。影片中令南哥非常有感触的一个剧情是,在以佛法为本的印度,僧人们竟然被赶出寺庙,殴打屠杀。被屠杀的理由是“僧人终日不耕不作,受人们供奉,只会钻研佛理,什么是佛居然没有人给我讲清楚,全是迷信,盲目崇拜,全部还俗不得再返佛门”,僧人讲不清楚佛法,显然是修行不够,自育不够又何以育人,何以普度众生呢?同样,培训者若不精通培训技术,不能设计有价值的培训产品,不能促使学员的行为转变,不能支持业务团队的发展,就如僧人一样,或许有一天,培训者也会被驱逐出外。为此,培训者更应该懂得自育,自觉地学习成长,争取机会参加外部培训与交流的机会,重视培训成果的产出,是每个培训人的责任。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业内更应该有更多的大咖,能够从教育的角度,开坛讲经,传播培训的正能量。如果您有培训的心得能转化为文字或视频,就能影响更多的培训人。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