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缸中之脑:意识是信息的创造者

 道乃智能 2017-10-12

意识是信息的创造者,人的意识在物理机制上源自基因信息!

认识了上述观点也就明白缸中之脑悖论:基因如果变异只出现在个体,不能快速复制传播到多个个体,这个变异基因无法形成种群。人的意识也是一样。只有形成群体性意识,才有意义。人类从基因信息飞跃到用非基因进行智慧信息的传播,但是核心不会变:确保智慧信息具有群体性的稳定性,因为非基因信息更具突变性,所以群体性的必须保证的约束条件之一。很多类似悖论其实就是个体感应与群体感应之间的矛盾而产生。

缸中之脑:意识是信息的创造者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无论缸中之脑是借用怎样的现代科学知识“假想”,其关键问题还是“个体如何确认自我感知处于何种状态”。这个怀疑论本质上是和系统化经验、和近现代科学无关的。庄周梦蝶,笛卡尔的怀疑论,都指出了同样的怀疑论。另外当以承认“缸中之脑”为真来进行推理时,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也就是个体并不关心其他群体的“意识”,而是封闭的将自我认知为真。

缸中之脑:意识是信息的创造者

类似这样的个体其实很多,如前段时间网络红人“诺贝尔哥”,他坚信自己的“科学发现”是正确的,但就是得不到全世界的认可。没办法,人类也是生命的一种,就是群体性的。人的意识是基因信息的升级版。基因如果变异只出现在个体,不能快速复制传播到多个个体,这个变异基因无法形成种群。人的意识也是一样,而人的意识又分成了三个阶段的层次,也就是我之前一直强调了意识进化三部曲,从感应到抽象,每一个层次都可能有意识的变异,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变异。无论怎样的变异,如果得不到复制和传播,必然是死路一条。

缸中之脑:意识是信息的创造者

还有一种,是群体性感知异常,如同一个基因变异的群体,这种不是实现了基因种群的进化就是群体性灭亡。生命的进化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当然更多的可能是变异个体的灭亡,根本来不及复制和传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出现人类,是偶然中的偶然,这个几率太低了。但出现生命又是必然中的必然,因为一旦亚宏观结构下意识出现,必然就会向熵减目标“进化”。亚宏观结构下出现了能够复制自身物质信息的RNA,就一定能出现在同等尺度下能够复制的其他类型信息,这种信息无需原本的物质基础,如文字、符号等。

亚宏观结构下的意识具有驱动信息复制和传播的能力和动力,缸中之脑,或许还是进化的源头,缸中之脑类型的个体变异是进化的源头,缸中之脑类型的群体性错觉也可以产生个体带来突破,如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认知。意识是信息的创造者,群体性意识其实就是从最早的复制和传播而来。群体性缸中之脑也只能由最早的某一个复制传播而来。

所有的关键是信息复制和传播,这是意识的能力,而拼的是能否复制和传播到最大可能的范围,并且增长持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